开栏的话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大势所趋、形势使然,也是遂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主线。即日起,本报特别推出“遂宁探路供给侧改革”系列报道,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方面,择小切入点,以讲故事的形式,全面展现遂宁在推进供给侧改革中的所思所为,敬请关注。
春节假期刚过,大英县盛马化工的工人“突击队”,在技术升级改造项目施工现场忙得热火朝天。“节后施工单位还没到位,为了早日完成改造升级,员工们就提前做好一些前期工作。”盛马化工相关负责人说道。
为实现企业提质增效,开年以来,大英县盛马化工实施了以重油深加工及产品质量升级项目为核心的技改创新,100万吨/年柴油加氢改质装置的技术升级改造项目施工正有序进行。
新常态需要新动能,稳增长、调结构需要新优势。顺应生产力发展新要求,遂宁亮出改造提升旧动能、加快培育新动能的“招数”,力促经济结构转型、实体经济升级。
招数一
转化旧动能
从汗水驱动到智慧驱动
2月24日中午,四川飞亚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名员工站在数控设备前轻点了几下屏幕,一旁的机械臂就“听话”地夹起曲轴,精准地把它们放进加工仪器里。
“从普通到数控,改变是明显的,这条机械臂就是公司技改的成果之一。”公司副总经理熊恒中说,原来一个工人操作普通机床加工30支曲轴的时间用来操作数控机床,现在加工量可达300支,产量和效益同步提升。
加快旧动能转换的企业不止四川飞亚一家,虽然去年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减少,但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2%,增速排在全省第三位。
“今年将和西南交大等高校合作,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熊恒中说,公司发展要靠技改,也要重视人才引进和科研“造血”。
人才+研发+设备的发展“铁三角”中,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在去年11月底举行的第31批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遂宁行)活动现场,来自中科院、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的20名博士后一亮相,便引起在场企业代表一番“争抢”,我市也向博士后们抛出了“橄榄枝”,希望搭建长效机制和优质平台。
博士后为什么这么抢手?政府为什么大力招引人才?
“引高端人才、创科研基地是企业补齐短板、推动发展最有远见的投资,也是我市新旧动能转换的催化剂。”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给出了答案。
2016年,我市新增专利实施项目194项,新增产值45.2亿元。
从汗水驱动到智慧驱动,遂宁企业的发展活力被激发。
智能化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系统出现在企业的厂房里,制造流程智能化水平飞速提升。“轰隆隆”的机械声逐渐远去,旧动能在新生产线带来的安静中正逐步退下“舞台”。而人才正在遂宁聚集,科研项目碰撞出来的火花也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动力所在。
招数二
培育新动能
从小步慢跑到大步跨越
“您好,这是您点的外卖,祝您用餐愉快……”如今,在APP上点外卖成为了市民们的一种消费习惯。
然而,两年前当市民打开外卖APP,发现商家寥寥无几、食物选择面窄,点餐后商家配送时间参差不齐,用户体验差强人意。
经过互联网+餐饮的“小步慢跑”,现在大家再打开外卖APP,不论是商家还是食物种类都有了量的飞跃。与此同时,曾经由商家自主负责配送,改为组建平台,发展统一服装、统一用语的“外卖小哥”队伍。
顶住经济下行压力,2016年我市限额以上餐饮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餐饮收入达1625.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1.3%,销售额实现翻番。
遂宁方兴未艾的新产业新业态还有很多,大批知识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涌现出来。其中的“尖子生”——高新技术产业,去年全年增加值同比增长17.2%,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6个百分点,“跑”得比传统产业还快,实现了“大步跨越”。
虽然新经济目前在规模上还难以与传统动能等量齐观,但在支撑增长、带动就业、促进转型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网购、快递、移动支付等改变了消费方式,居民线上消费较快增长;各类市场主体持续快速增长,市场活力迸发,有力带动就业;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服务应用和创业创新日益活跃,创意设计、远程诊断、系统流程服务、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等服务模式快速发展,又“转过来”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产业新业态释放的新动能,正以蓬勃之势“破土生长”,将遂宁经济发展的新希望点亮。
(全媒体记者 李佳雯)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