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违法犯罪已经成为当前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社会治安,是摆在全社会面前不容忽视的重大课题。
东区炳草岗街道地处市中心区域,辖区有学校11所,其中,中小学校9所、大学2所,有网吧23个。如何抓好青少年的普法教育是摆在党工委面前的一个重点问题。近年来,街道通过坚持一个导向、用好两个资源、抓好三个结合、突出四个特色方式,全力抓好青少年普法教育,努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坚持一个导向汇聚齐抓合力
抓好青少年普法教育,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培养新时期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任务。街道党工委十分重视青少年普法教育,坚持以培养知法守法公民为导向,在东区启动创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工作后,立即进行安排布置。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迅速传达区委、区政府的部署,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批示上来,统一到区委、区政府对创建工作的部署上来,统一到“为老为小”服务的宗旨上来。
二是建立组织机构。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街道、社区的创建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具体抓好创建各项工作。
三是制定实施方案。结合街道实际,制定创建实施方案,细化创建标准,并着重列出阵地建设清单,明确打造实施时间。
四是联手实施创建。召开辖区相关单位、学校联席会议,建立校内校外协同推进机制,汇聚齐抓共管合力,全方位扩大青少年普法教育的覆盖面。
用好两个资源增强普法实效
炳草岗街道辖区阵地资源和人力资源丰富,为街道开展青少年普法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是用好阵地资源。在区级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竹湖园的场地资源,着眼青少年成长特点和需求,打造了“青少年普法教育主题公园”。该主题公园以“平安、和谐、法制”为主题,分设中国法治发展历程、名家名言、普法园地、法治故事、书画展示栏等5个区域,内容丰富、形象直观、可阅可看,使青少年在快乐游园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普法教育。同时,积极支持辖区学校、各社区、生活小区利用堡坎、挡墙、宣传展板等对青少年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二是用好人力资源。一方面,大力支持“五老”志愿者对青少年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组织他们到学校、各社区青少年活动场所,通过开展法制文艺演出、讲法制故事、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把法律知识送到青少年心中。另一方面,邀请辖区学校的老师、青年志愿者、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对青少年进行“三观”和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
抓好三个结合形成品牌引领
在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创建活动中,街道党工委坚持与创建未成年人“四零”社区、创建“六好”基层关工组织、创建“和谐街道(社区)”相结合,将“三爱”教育、“两史”教育与“七五”普法教育同步推进,在创建活动中形成了一批青少年法制教育品牌。
竹湖园社区将周边的外国语学校、转干楼小区、青少年宫的资源进行整合,形成“青少年普法教育竹湖示范片”;二街坊社区与市中级人民法院联手创办了“青少年模拟法庭”,组织青少年到法庭参加典型案例的庭审实践;望江街社区与阳光大梯道的部分商家合作,建立了5个青少年“核心价值体验互动点”,让青少年生动鲜活地接受文明互动、敬老孝老、义务劳动等教育。通过品牌的引领带动,目前,炳草岗街道辖区的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正向纵深推进。
突出四个特色激发参与热情
在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中,街道突出四个方面的特色,通过各种途径激发青少年学法热情,引导他们做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一是突出抓好趣味学法活动。竹湖园社区根据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将互动性、趣味性和知识性有机融合,采取“看、听、赛、讲、写、玩”的方式让普法教育入脑入心,激发青少年学法热情,引导他们争做懂法、守法的青少年。
二是突出抓好法制讲座活动。望江街社区举办“快乐学法,健康成长”讲座,组织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有奖问答,请“双报到”党员罗松给家长和学生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参与法制讲座的家长和学生达300余人次。
三是突出抓好正反两个方面的教育引导活动。西海岸社区利用“春芽书屋”,组织“五老”志愿者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讲攀枝花精神、讲东区故事,请攀枝花学院法律专业的学生为青少年讲一些典型案例,教育青少年弘扬正能量,坚决抵制违法犯罪活动,参与青少年达1000余人次。
四是突出抓好法制体验实践活动。二街坊社区与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办“小小模拟法庭”,组织青少年在模拟法庭当法官、审判员、书记员等,参加活动的青少年每年达600余人次,让他们亲身感受法庭的威严和犯罪应受到的惩罚。
(东区炳草岗街道党工委书记蒲雄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