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三战”攻坚推动脱贫出实效

2022年02月28日 10阅读 来源:攀枝花日报

□罗忠丽 本报记者 梁波

攻坚需要利器,脱贫攻坚需要好抓手!

12月22日,记者从盐边县委组织部了解到,今年以来,盐边县委、县政府严格按照贫困村退出“一低五有”和贫困户脱贫“一超六有”的指标要求,以客观求实的态度,以党建抓脱贫为切入点,紧紧扭住“边远高寒民区村组贫困人口脱贫”这个最突出“短板”,集中优势兵力,抓牢主动权,打好组合拳,实施主动战、持久战、攻坚战三个指向明确的脱贫战役,聚人力、拢资金、立项目、出创新推动今年脱贫工作走扎实、做出实效。

一战:集中优势兵力打主动战

抓好联系帮扶工作链条,配强脱贫帮扶主力军。

全县率先实行精准帮扶全覆盖,33个县领导、64个县级部门联系35个贫困村,1614名干部结对帮扶3519户贫困户;选派137名干部组成35个驻村工作组,选派62名农业科技人员到贫困村开展科技扶贫,把最优质的资源和力量下沉到贫困村。

实施“三个十”脱贫力量保障计划,选派10名年轻科级干部充实到乡镇领导岗位,选派10名县级部门优秀年轻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工作,抽调10名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有序有力。

突出脱贫主心骨,选派好“第一书记”。全县先后选派41名具有农村工作经验和涉农方面专业技术的“第一书记”脱产驻村,累计走访贫困户2万人次,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962个,争取各类帮扶资金6千余万元、大小项目400余个,有效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同时,突出“从严选派管理与从细激励关怀”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提拔重用29名“第一书记”,促使“第一书记”在一线安心工作、主动干好工作。

抓好党员示范,突出引领作用。精准选定党员贫困户脱贫项目和示范工程,实施“一户一策”精准扶贫,累计兑现发展补助资金60余万元,帮助党员贫困户发展猪、羊、牛等2千余头,发展青椒、核桃、芒果等1200余亩,年均增收2万余元,实现贫困党员率先脱贫,发挥了脱贫攻坚示范引领作用。

二战:抓牢主动权打持久战

撬动金融资金,补齐攻坚短板。建立银政互动平台,积极引导农业银行、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与贫困户“见面牵手”,同时,采取将公共财政存款优先存入、协助追偿不良贷款等措施让银行轻装上阵、积极放贷,累计完成产业贷款1602户5351.6万元、住房贷款1227户5342万元,共撬动金融资金10693.6万元,解决了全县产业发展和住房建设资金不足问题。

开展支部共建,倡导脱贫新风。探索城乡党组织“1+1>2”共建同创,通过“城支部+村支部”“党员+群众”,把共建同创活动作为城乡党支部、机关党员和贫困村群众联系的一条重要纽带,先后开展“支部共建、四好同创”活动300余次,参与党员干部群众2万余人次,真正让好风气点染好房子,让好路子火热好日子。

推行常态督导,助力脱贫落地。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实事求是、动真碰硬的原则,开展逐村、逐户全覆盖督导,将“回头看”发现的49个问题和“点球式”问题清单中的28项问题作为重点督查内容,逐一对照督查,对发现未落实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深入推进中央和省委、市委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工作安排贯彻落实。

三战:用好组合拳打攻坚战

发展特色产业,增强新动力。坚持“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发展思路,形成科学合理的村规划、户方案,严格落实产业发展扶持基金、产业补助和产业贷款,帮助成立种植养殖专合组织34个,养殖牛、羊等家畜5万余头,发展青椒、核桃等特色产业16万余亩。与四川农业大学、长江三峡设计公司等签定战略合作协议,建立科技示范基地7个,培育党员示范户、科技示范户400余户,开展集中讲座和技术指导3.6万余人次,实施核桃、芒果、桑树品种改良4.5万余亩。

强力打通产品销售“链条”,设立“盐边县乡味村鲜农特产品直营店”,启动“快递+助农电商”示范点,建立芒果、桑果等交易市场12个,与中丝集团就特色蚕桑产业发展签定5.1亿元合作协议,促进2124户贫困户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夯实基础设施,增加新活力。把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摆在首要位置,投入资金1.8亿元,硬化村组道路213.7公里,新建居民聚居区道路、产业路134.3公里,实现100%村村通,80%组组通,50%户户通。投入资金4158.8万元,改扩建高低压线路458.1公里,改造到户线路64.4公里,新建和改建输电设备82台,重点实施贫困边远地区电网补差工程建设,实现贫困地区生活用电全覆盖。投入资金1180万元,新建、整治引水渠285.8公里,新建蓄水池442口53920立方米,架设生产用水管道290公里、饮水管道170公里,实现水网建设全覆盖,安全用水户户通。投入资金423.9元,新建通信基站11个、通信网络线路498公里,实现通信3G、4G网络全覆盖,广播电视户户通。

培育集体经济,激发新潜力。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基层党建、决战脱贫攻坚的重要措施,对35个贫困村闲置土地、林地、河道、房产、渔塘、荒坡等集体资产进行清查、统计,并针对清理出的80余项集体资产确定发展项目52项,引进大小型企业14家。同时,积极探索“公司+支部+农户”“支部+闲置资产承包”等模式,促使退出的22个贫困村均实现集体经济实质性推进、创收,最高达3万元,最低为0.46万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