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四川省首届优秀农民工暨返乡创业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在成都召开,我县幸福砖厂荣获四川省首届返乡创业示范企业,充分展示了我县返乡创业农民工自强不息、勇于创新、反哺家乡、回报故土的精神风貌。
一砖一瓦重建砖厂奠定企业发展基石
从破产、破败,设备老旧,工艺落后到崭新、先进,新建窑体,全新设备,2010年至今的7年时间,幸福砖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罗志文,蓬溪县幸福砖厂厂长,出生在任隆镇矮垭口村,1994年高中毕业后,先后从事过拖拉机货运、瓷砖等建材销售、出租车驾驶员等工作。
2010年5月,罗志文满怀对家乡的热爱和创业梦想回到了阔别多年的老家,毅然决然走上了返乡创业之路。他用打工积累的13.8万元资金和筹措的借款共30万元,在任隆镇幸福桥村购买了当时设备落后且已停产、濒临破产倒闭的旧砖厂。
接手之初,没有销路,他四处奔走,多方联系;没有技术人才,就从各地诚信聘请。他多方筹集资金400万元,新建窑体,安装电路,新修厂房,硬化场地,重新购买制砖设备。几乎是把原厂全部推掉,一座崭新的砖厂在幸福桥村拔地而起。面对困难,砖厂全体成员从不畏惧,锐意进取,钻研制砖技艺,一次次调试,一次次失败,几经周折,终于开始了多孔砖等标砖的生产,日产量从技改前的1.2万匹增加到7万匹。
2011年,幸福砖厂恢复了生产,年销售收入2000余万元,上缴税金100万元以上。因企业业绩突出,2015年11月被蓬溪县人民政府授予“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示范基地”,2017年2月16日被四川省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四川省返乡创业示范企业”荣誉称号。
固本强基与时俱进占领行业的领先地位
针对近年来销售市场疲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成本增加、效益下降的挑战,罗志文清醒地认识到企业要做大做强,不仅要有较为先进的生产设备,更要建立优秀的员工队伍和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实行科学管理、精心生产。他一方面积极探索二次技改的新思路,于2015年7月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了3.6米断面、一烘一烧、长度122米的铠甲式隧道窑,建成了15000平方米的厂区大棚和3500平方米的办公及员工住宿,厂区占地面积增加到53.62亩,并引进全自动制砖设备,采用全新的机器人制砖技术,实现了所有窑车转动自动化,配水与配煤全自动等目前国内制砖行业较为先进的生产线,日标砖生产由技改前的7万匹增加到现在的20万匹左右;另一方面,主动聘请高水平管理团队,加强员工的技术技能培训,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执行能力。自建厂以来,安全管理方面实现了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无重大工伤设备事故的良好成绩,质量指标达到了行业先进水平,是目前全市唯一的全自动制砖工艺流程生产企业。
反哺家乡回报故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吃水不忘挖井人,罗志文深知,是国家的好政策和县委县政府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机遇;没有社会各界的支持,没有全体员工的激情奉献,就没有幸福砖厂的发展成就。在企业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幸福砖厂始终以投身公益事业尽社会责任为己任,实现社会与企业双赢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常年安置城乡剩余劳动力60余人,安置贫困村建卡贫困户10余人;及时为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按规定为员工购买了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相关保险;对任隆镇矮垭口村捐助资金帮助修建村公路;年年都要走访砖厂周边贫困户,给贫困户送去温暖;企业通过关心关爱员工,促进了和谐单位建设,展示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提到未来的发展,罗志文表示,未来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准备今年启动种养殖产业及粉条加工项目,助力我县脱贫攻坚工作,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幸福桥村1组流转土地100亩,成立种养殖合作社,从事种养殖业,包装绿色农副产品,注重产品质量,打造本土品牌;利用离任隆“仙桃”基地较近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用砖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建成一个恒温游泳池,完善乡村休闲旅游配套设施,打造成蓬溪乡村旅游的目的地;在贫困村——任隆镇矮垭口村流转土地500亩,投资500万元,建成我县最具规模的粉条加工企业,整合传统技术,将小作坊形成合作社,吸引安置更多的贫困劳动力。
幸福砖厂将沿着县委、县政府富民强县、生态育县、产业兴县、文化立县的发展思路,继续做大做强企业,继续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蓬溪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实习记者 梁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