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周越
近日,2016年度四川省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结果公布,西区名列全省第12名,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测评中,群众对所在村(社区)解决矛盾纠纷工作的评价、居住的小区是否有网格员开展民生服务、群众对政法队伍执法工作的评价、村组(社区)巡逻情况这4项指标,西区在全市排名第一。
就西区而言,要实现“产业兴盛、城市繁荣、环境优美、宜居宜业”这个目标,社会安全是首当其冲的要务。
如何实现?西区近年来紧紧围绕“宣、服、防、管、控、打、治”7个方面,不断创新,精准发力,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深入宣传掀热潮
西区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宣传,通过西区长安网、网格微信群、网格公众号、短信、传单、宣传横幅等形式集中宣传平安建设及法律常识,提高群众知法、懂法、守法意识,让群众了解、理解、支持和参与“平安西区”创建工作,最大限度提升政法公信力。召开迎接平安建设满意度测评大会,分解落实责任,确保对测评知识应知应会。
2016年,西区印制了《告居民的一封信》,普及了群众对平安西区建设的认知,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平安西区建设中,掀起一股全民参与、共建平安西区的热潮。
热情服务转作风
西区严格执行“一表双巡三联系”制度,坚持以“小网格”服务“大民生”,建立微信网格群,细化、密化网格化服务,评选星级网格员,正向激励网格员热情服务。
2016年,全区共处理网格事项36428件,收集民情信息2936条,参与治安防控9002起,参与特殊服务管理828人次,极大地提高了网格服务知晓度和满意度。
强化基层政法作风建设,推出了警民“半月谈”、“三供一业”进社区和流动法庭、建立诉讼服务中心,落实司法救助、法律援助等各项便民利民政策和措施。
开展精准扶贫、案中回访等,严格规范文明执法,热情周到服务,增强群众对政法机关工作的支持和认可。
设防布网强力量
西区明确了城区、农村、重点行业、单位(部门)、边界、虚拟网络六张网建设的责任单位及工作要求。
在“天网”覆盖的基础上,加快立体化防控体系的建设,全力推进辖区“雪亮”工程建设,新增视频监控探头310个,实现了主要城区的全覆盖,推动治安防控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实现“探头站岗和鼠标巡逻”。
在治安形势复杂地区,加强“红袖标”等群防群治队伍建设,配备装备、加强培训、提升能力、加大巡防,目前全区已有群防群治队员近千人。
通过监控网格、警民联防、部门联动,全区形成了“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防、路上有卡点、室内有技防”的立体化防控体系,构建了“人力+科技”防控新机制,震慑了犯罪分子,挤压了犯罪空间,达到了安民的效果。
重点监管破大案
西区加强危爆物品、寄递物流等重点行业的整治监管,对危爆物品、寄递物流等重点行业进行反复排查,完善工作台账。对寄递物流企业,全面落实“三个100%”安全防范措施。
强化学校、市场、医院等重点场所周边的安全防范,严厉查处酒驾、醉驾等违法行为。注重对餐饮、食品的安全监管,严防各类公共安全事故发生。
2016年,全区破获涉爆刑事案件2起,查处涉爆治安案件2起;6月2日成功破获了一起寄递枪支案;破获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1件;审判酒驾、醉驾案79件。
着力控制溯源头
西区非常重视对流动人口、吸毒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刑释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等特殊群体服务管控工作,从源头上做好特殊人群心理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
建立健全刑满释放、社区矫正、吸毒人员帮教衔接机制;落实对有违法倾向人员、行为偏激人员、缠访闹访过激访问人员等重点人员的管控措施,预防个人极端暴力案(事)件发生。
2016年,全区流动人口宣传核查信息5796条,异常情况报告37人次,录入吸毒人员370条和精神障碍患者631条、社区服刑290条、刑释人员225条,发现隐患518条,劝返“三无”闲散人员50多人,强戒吸毒人员117人次,管控、帮扶精神病人203人次。所有刑释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无一脱管漏管,特殊人群对社会治安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
严打犯罪保平安
西区按照“老百姓最痛恨什么犯罪就严厉打击什么犯罪”的思路,扎实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积极开展禁毒和打击“两抢一盗”、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专项活动。
在打团伙、破大案、追逃犯上,加强串并案侦查,抓获了一批“两抢一盗”犯罪嫌疑人,破获“4·18”特大运输毒品案件,遏制了“两抢一盗”等侵财案件的多发势头,保持了对毒品违法犯罪严打的高压态势。
2016年,西区公安分局刑事案件破案率较前年提高了3.9%。
精准整治促和谐
西区深入开展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对治安形势复杂,发案率较高的清香坪大水井社区、格里坪镇金林社区进行挂牌整治,最大限度地消除治安隐患和治安盲点。
围绕征地拆迁、劳动争议、环境污染、医患纠纷、交通事故、民间借贷、经营性纠纷、涉法涉诉信访积案等涉及群众利益、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突出矛盾纠纷,西区积极探索从源头上减少和化解矛盾纠纷的对策措施及长效机制。整合综治、维稳、信访等部门资源,初步形成了党政主导、主管部门牵头、多部门力量整合的联动协调机制,实现排查、预警、防范、调处、稳控工作的“一体化”层级管理,有效促进了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问题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
2016年,全区调解纠纷1931起,调处成功1872起,调解成功率达97%,无一例民转刑案件。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