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活并举加强团组织阵地建设
一个周末的早晨,东方红社区校外辅导站非常热闹,不少辖区的中小学生聚集在这里,听志愿者为他们讲解难题。
“每个周末我都会定时来这里写作业,这里的哥哥姐姐会辅导我们写作业,如果有不会的题都可以问他们。”来自市外国语学校的学生姚霜告诉记者。多年来,每到周末,东方红社区校外辅导站都会定时定点向辖区学生开放,并邀请攀枝花学院志愿者担任校外辅导老师,为学生答疑解惑。
为了加强团组织阵地建设,大渡口街道先后投入资金50余万元,在辖区6个社区建立了青少年活动中心、校外辅导站,并充分利用“青年之声”、“志愿四川”、“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等互动社交平台和团属网站、微博、微信、微邦等新媒体开展服务青年工作,打造了引导与服务、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的工作体系,吸引广大团员青年到社区参加活动。
2016年以来,大渡口街道团工委把团的组织格局创新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按照“建活并举”的要求,将工作重心向工作机制建立和工作内容设计方面转移,建立了街道团工委分工制、街道团工委例会制等。同时,各社区选优配强了团支部书记,将一批年轻、有工作热情、文化程度高的社区干部放在了团的工作岗位上,夯实了团组织基础。建立了《大渡口街道团组织工作经费管理办法》,保障共青团工作经费合理有效使用,定期组织团干部参加形式多样的培训,提高团干部工作能力和干事创业水平。
突出重点不断深化主题活动成效
3月13日一大早,大渡口街道的青年志愿者们和市外国语学校华山分校的小志愿者们一起,在辖区内的大街小巷进行了一次卫生大扫除。参加活动的学生志愿者毛瑞说:“参加这个活动,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区,不仅能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能够给大家带来良好的生活环境。”“经常参加义务劳动、关爱留守儿童、走访孤寡老人等社会公益活动,不仅能够锻炼自己,也能提升我们自身的价值。”青年志愿者冯睿囤告诉记者。
市外国语学校华山分校是大渡口街道团员的主要聚集地。为此,大渡口街道团工委联合辖区学校结合“五创联动”、文明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开展了敬老爱老、文明劝导等主题活动。利用道德讲堂、市民学校,组织辖区“五老”志愿者以身说法,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定期邀请大渡口派出所、东区法院、东区检察院等部门到社区进行法制、安全知识辅导,提高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对学习有困难、心理有障碍、行为有不良、体质有问题的特殊青少年实施阳光关爱工程,开展“一对一”互助活动,从生活、学习上进行帮扶。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了青少年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提升了他们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为推动青年就业创业,2016年,大渡口街道开展了逐梦计划招聘、“阳光小梦想”、SYE和技能大赛等创业就业活动。同时,开展了多期创业和技能培训,共有14名青年参加培训,并成功推荐5名青年就业,确保了街道团建工作的正常开展。
有机结合推动团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为做好社会化管理工作,大渡口街道团工委将团建工作与社会化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在网格中开展团的工作,做到团员底数清、情况明。针对团员青年意识不强、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网格员积极发动网格内的团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做好本网格义务巡逻、卫生监督等社会管理工作,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大渡口街道团建工作负责人赵若岑介绍说,近年来,该街道共青团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团区委的要求,离满足青年人的实际需要还有距离,今后将总结工作经验,在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团队活动、团队建设等方面下大力气,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团组织活动,吸收更多的团员青年加入网格中,为辖区居民服务,推动街道团建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本报记者 陈旭耀 文/图
2016年,在东区团委的正确领导下,大渡口街道团工委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团建工作,扎实推进团的组织格局创新,进一步提升了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经过严格的层层申报和遴选,东区大渡口街道团工委一举摘得2016年全省“五四红旗团委”桂冠,成为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街道团工委。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