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窃喜古诗

2022年01月28日 10阅读 来源:攀枝花日报

□施蓉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记忆中这是我诵读的第一首古诗。当时年纪尚小的我还不能体会诗里的意境,但是就这样喜欢上了它。一种单纯,毫无理由可言的喜欢,开启了我与古诗的缘分。

读小学时,我除了语文书里的古诗就再无其他可读,并不像现在的孩子,学龄前就有各种版本的专属诗集,所以课本里那有限的几首古诗就显得格外珍贵。我于是特别认真地读背,课堂上还得了老师多次夸奖。

但真正在我心里初掀涟漪的却是《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尽管当时的我还不能解释清楚何为寒山,心却已经被那条蜿蜒而上的山间小路所牵引,被徘徊于山头的云雾所牵引。每当诵读时,石板小路散发的秋凉似乎已缠绕足间,穿越枫林的秋风似乎正掀起我的裙袂,而这些都抵不过隐居白云深处的人家带给我的神秘,这些人家可能是山民,是隐者,但我那小小的心灵却更愿意那是仙人,难道不是只有白衣飘飘的仙人才配得起这云遮雾绕的意境?当时的课本还为这首诗配了一幅图画:幽曲入山的石径,寥寥几笔的山树和山峰,以及山顶上若有若无的房舍也为这首诗做了极好的注解。还记得老师讲课时说这首诗的末两句是传世的佳句,可那时的我却更加喜欢前两句,到现在我也以为前两句展现的不是仙境也是人间仙境。而仙境正好可以满足孩童时的我所有的遐想,格外偏爱也就在情理之中吧。后来也因为同样的理由喜欢“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静寂的深山松林缭绕着访客与童子问答的余音,但隐者已不知去向何处,空余访者的惆怅在流云松间回荡。这样的意蕴孩提时的我当然体会不到,不过一句“云深不知处”已足够我放肆地遐想了。

到学习《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我继续延续这种肆无忌惮的遐想:“日暮苍山云,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儿时的我因为诗题里有芙蓉山几个字就喜欢上了这首诗,心里想着有这样锦绣花名的山一定也是美丽的吧,何况还有白雪的点缀。等学完以后才发现这可真是一首令人伤感又温暖的诗。雪花簌簌下落的天气,暮色中荒凉的远山,夜半归家时沉重的脚步,这些灰色的背景都因为几声狗叫刹那间明亮。心里不禁为千年前的那个夜归人而庆幸:虽然风雪交加,还好总算到家了。年幼的我自然还是不能理解诗的内涵,只是兀自担忧着诗句里夜归者的际遇,又兀自喜欢着诗句带给我的寒夜归家的快乐。

因为诗句中的某个字词就义无反顾地喜欢上一首诗,这种情况后来一直时有发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就是为了“暗香”一词而心生欢喜。尽管无法言明暗香究竟是怎样的香气,只想到它悄然而来就没法不喜欢。冰冷的墙角,寂寞的红梅,漫天飞雪覆盖了它的枝丫,却遮不住隐隐的清香。后来我还为这首诗画过一幅红梅小品。一枝红梅还有几分意思,但白雪皑皑中如春草般暗暗滋生的一缕幽香却是让我束手无策。

等到与杜牧的诗句重逢,是在小学快毕业时诵读他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彼时,我无暇过多顾及注解中说明的诗歌中的兴亡之感,只是一边为着花红柳绿、莺啼燕啭、酒旗招展的江南而激动,一边为着想象中的村居、酒家、楼台、寺庙在烟雨中朦胧而惆怅。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是那时最喜欢的一首边塞诗。喜欢诗句描写的月黑风高、轻骑逐敌的场面。想象中那位年轻的将军全身戎装,仗剑执辔,在大雪纷飞的荒野,带领着士兵趁胜追击落败的敌将,凌冽的寒风吹起他战袍的一角。记忆中我是那样艳羡将军的艺高胆大,故而即便诗句并未说明将军是老或是少,但我就是固执地认定这将军是年轻。至于“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是在一本讲古诗的连环画上读到的。小小年纪当然不懂物是人非的沧桑,却一厢情愿在想象中重现桃之夭夭、美人如玉的画面,并且也会莫名其妙地生出淡淡的忧伤。

童年在对古诗的诵读和幻想中度过。因为家中既无喜爱古诗的兄弟姊妹和长辈,同学中也没发现有这样相同爱好的人,加上性格腼腆,对古诗的喜爱就变成了一种隐蔽的行为。我几乎没有在亲朋面前背诵过古诗,更不用说以此来表现自己的聪明,换取奖励了。我只是在偶尔写完作业后,一个人坐在院子里的小竹凳上默默地读,默默地想。夕阳给我的身影镀上一层金色,直到家中大人叫我吃晚饭,才如梦初醒。

古诗这种无法分享的欢喜还表现在我的语文课上。课堂上我读诗、背诗都很自信,可是老师要我讲讲对诗句的理解我就完全不知所措了,除了照着注解硬生生地解读,再无其他办法。其实,那个时候我有多着急啊,我遐想的无数美丽画面,就这样因为我贫乏的语言而湮灭,所有随古诗而来的欢喜与哀愁都只能是一个人的孤独。

成年后有了更多古诗的集子,还参加了朗诵比赛,却发现对古诗的喜爱之情竟然不如儿时,与儿时相比理性多于情感,形式多于实质。于是不可避免地怀念起从前那份秘不可宣的喜爱,也才更深刻地体会到古诗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

现在,每当我在课堂上教授古诗,看见那些熟悉的诗句跃然纸上,听见孩子们的朗声诵读,我都有种时光倒流的感觉,只是诗句还是从前的诗句,而我已不是从前的我。虽然如此,还是难忘儿时对古诗那份无法言说的喜爱,因为这种喜爱,让童年时的我所有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有了最动人的去处,也让我琐碎的人生会在偶有机会时回到曾经的夕阳下、院落里、竹凳上……

这样的人生想来应该也还算不错吧!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