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花城劳动赞歌
环视我们周边事物,大到飞机汽车,小到手机手表,无一不是出自工人之手。
环视我们身边人物,从钢铁工人到“大国工匠”,新时代的工人就在我们身边!
在奋力推进攀枝花“在全省高水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攀枝花市总工会着力让劳动更有智慧,让劳动更有价值,让劳动更有尊严。
“百岗万人”职工职业技能大赛
积极拓展职工技能提升的新领域
2016年11月24日,攀枝花市第四届“百岗万人”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在四川机电学院开赛。
此次大赛从突出引导职工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安全生产、推进阳光康养旅游发展、加速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等四个方面,分别设置了电工复合焊工、焊工复合钳工、养老服务、特色菜品、基础医疗卫生等16个工种(项目)的决赛,充分体现了推动攀枝花主导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张建伟
从“门外汉”到技术能手
从一名轮换工到高级技师,从进厂时的“门外汉”到技术能手,攀钢兰尖铁矿运输车间电气点检员张建伟从未停止过对知识的渴求,从未放弃过每一次学习锻炼的机会。
作为一名电工高级技师,张建伟努力钻研业务技术知识,主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多年来,张建伟始终保持随身携带笔记本的习惯。小到一个参数,大到电器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及其解决办法,他都清楚地记录下来。
针对井下硐室振动放矿机频繁动作的故障,他大胆改进电控保护。地下卡车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设计上的缺陷,他及时提出“加装货箱举升固定销”、“改方向机油管”等建议,创价值100多万元。
在第四届百岗万人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张建伟获得电工复合钳工组一等奖。
【人物故事】
刘长乐
履行煤矿救援的光荣使命
在攀枝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矿山救护消防大队,提到刘长乐,人人都竖起大拇指!
尽管,我们不希望矿难发生,但对矿难的应急救援不容懈怠!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抢险救援工作,不断提高救护指战员灾害处置能力和整体素质,贯彻落实全面促进《矿山救护规程》和《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考核规范》,刘长乐参加了多次培训。从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仪器操作、一般技术操作、军事化队列……样样都不含糊。
在平常的训练中,刘长乐不怕苦,不喊累。在危急关头,刘长乐总是挺身而出、勇挑重担。
在第四届百岗万人职工技能大赛中,刘长乐获得矿山救护组一等奖。
【数据印证】全市各区(县)工会、产业工会、大企业工会及其所属(所辖)单位分别组织开展了多工种、多层面的职工技术比赛,涉及26个工种(项目),120余场次,参赛职工达到6万余人(次),促进万余名职工实现了技术等级晋升。
“钒钛之光”职工创新成果评选
展示工人阶级聪明才智和创造力量
从2013年起,攀枝花市“钒钛之光”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成果评选每两年举办一届。
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为目标,以组织动员广大职工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主要任务,市总工会持续组织开展的“钒钛之光”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既激发了职工的创造活力和创新能力,挖掘职工的创新潜力,又有效推动了生产水平的提升,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推动攀枝花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在职工中掀起了“创新增效,展示作为”的热潮。
谢学辉
研发控制终端经济价值无可估算
作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攀枝花供电公司的一员,谢学辉等人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大胆创新,研发的《利用Ⅱ型采集器取代公变负荷控制终端》在第三届“钒钛之光”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成果评选中获得一等奖。
通过创新开发利用东软载波Ⅱ型采集器安装到公变台区电能信息智能表458线端口相联接,完成了公变台区电力、电能能总表信息传输由485线转换为有线载波方式后,便可实现一套客户用电信息采集集中器完成对原有公变台区和客户电力用电信息自动采集的功能。
该项目可持续在全市、全省、全国进行推广运用,未来经济价值无可估算。
【人物故事】
陈崇木
开发出口HB280级钢轨填补了国内空白
从2013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历时整整三年,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陈崇木和同事张学斌、冯报国、冯伟、邓勇等人成功完成《出口HB280级钢轨开发》。
为了满足用户对900A钢轨高表面硬度的个性化需求,并降低生产难度,项目组通过对化学成分与力学性能关系的研究分析,提出微Cr合金化思路,成功设计了出口HB280级钢轨的化学成分,通过轧制工艺与性能关系研究,在现有工艺基础上建立出口HB280级钢轨的轧制工艺,从而打通了全流程生产工艺,具备了批量稳定生产能力。
在新产品研制期间,新增经济效益6000余万元,研究成果已纳入专用技术操作规程。HB280级900A热轧钢轨国内目前为攀钢独家生产,满足了用户对高品质钢轨产品的需求,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出口HB280级钢轨的成功开发进一步巩固了攀钢出口钢轨市场份额,提高了攀钢钢轨的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将为实施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提供支撑。
【数据印证】第三届“钒钛之光”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成果评选出116个获奖项目。两年来,全市职工共提合理化建议3.8万余条,被采纳3.3万余条,实施2.1万余条,创造经济价值近5亿元。
重点项目劳动竞赛
在改革发展第一线建功立业
“比科学管理,赛工程质量;比精打细算,赛成本控制;比以人为本,赛科技创新;比完成任务,赛工程进度;比规章制度,赛安全生产”,这就是“五比五赛”的具体内容。
为推动“项目年”市级重点项目任务完成,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在协调推进“四个加快建设”和“四区驱动”战略布局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市级重点项目劳动竞赛,力求加速解决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支持和参与转变发展方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改革发展第一线建功立业。
金沙水电站项目
把组织竞赛作为一项战略任务
四川省能投攀枝花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是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根据省政府2011年88号会议纪要决定,由集团控股开发金沙江金沙水电站。
金沙水电站项目于2016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工程总投资74亿余元,预计2017年6月底实现二期围堰度汛目标,2017年10月主河床基坑第一仓混凝土浇筑,2021年底完工。
在市级重点项目劳动竞赛中,四川省能投攀枝花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充分认识劳动竞赛对于组织职工参与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把组织竞赛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好竞赛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不断强化竞赛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精心部署确保质量,既有长远规划又有近期安排,既有具体目标任务又有推进措施,确保竞赛取得实效。
【参赛项目】
火车南站站前基建项目
把企业增效和职工受益结合起来
2016年9月20日,攀枝花火车南站站前基础设施PPP项目正式签约,以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为牵头人的联合体成为该项目的社会资本投资方。项目预计2018年5月底前全面完成工程建设。
攀枝花火车南站站前基础设施项目是全市重点民生工程,也是我市首个采用PPP模式建设的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建成后,将形成攀枝花南向重要的对外交通口岸,对城市快速发展、构建城市快速交通网络具有重要的意义。
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不断完善竞赛的活动机制、经费保障机制、激励机制,把企业增效和职工受益结合起来,真正形成互利双赢、共谋发展的新局面,不断增添竞赛内在动力,释放竞赛内在潜能。与此同时,公司还创新方式方法加大竞赛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职工群众在竞赛中取得的突出业绩,为竞赛深入开展营造良好氛围,及时总结推广职工创造的先进操作法和工作经验,并把其同“五一劳动奖章”评选、“工人先锋号”创建等活动结合起来。
【数据印证】数年来,参赛职工累计达到12万人(次),通过竞赛促进了11个工程项目顺利完工,所完成的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8%。其中,攀钢钒业公司的1.5万吨氯化法提钛技术在重点工程竞赛的支撑下,提前1个多月竣工投产,填补了西部二氧化钛提炼生产技术的空白。
劳模创新工作室
创造经济价值3.3亿余元
以完成“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和技术传承”为目标和任务的攀枝花市劳模创新工作室,从2012年开始创建。工作室依托劳模所在单位和工作岗位,搭建由1名或若干名劳模牵头,由若干技术人员、职工参与的创新团队。在创建布局中,市总工会结合产业结构特征,将重点放在冶金、建筑、煤矿、电力、农业等生产建设重点领域,较好地发挥了劳模的引领作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示范作用。
陶功明
攀钢钢轨上的匠人匠心
攀钢,作为世界一流钢轨制造商,注定是高铁盛宴中的主角。道岔轨、百米钢轨等高速轨系列产品,不仅承载着攀钢的生命质感,也承载着众多能工巧匠追求极致完美的“匠心”。陶功明就是攀钢能工巧匠中代表性的人物。
他弘扬工匠精神,立足本职,勇于担当、敬业奉献、创新创效,取得了卓越成就,为攀钢钢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立下了汗马功劳。
因为坚持和执着,陶功明不仅开发出高速轨系列产品,还先后解决了“余热淬火轨出现硬弯”、“百米高速轨端头平直度不稳定”等技术难题。
“坐上高铁,在我们的钢轨上飞驰,可以睡得像婴儿一样。”纯美的语言背后是陶功明心系旅客安危,致力于细致微妙处的匠人情怀。他将开发最先进的轧制技术当做一种信念,倾注所有的心血,赋予攀钢钢轨震撼世界的生命力。
【人物故事】
周莅斌
为患者送去光明
2015年,市劳动模范周莅斌创新工作室成立,成员6人。
周莅斌,女,眼科主任医师,成都中医院大学副教授,眼科副主任,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专委会委员,攀枝花市医学会眼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1991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进修学习,从事眼科临床工作多年,对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手术(PRK,LASIK,LASEK),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抗青光眼手术等,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2015年,工作室成员发明视觉电生理检查新型专用头带,获得实用型专利证书。2016年,周莅斌主持及参与的《息风通络法联合西药治疗眼球钝挫伤所致难治性青光眼(房角挫伤型)的疗效研究》获攀枝花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5-2017年在研省级科研项目,共计两项:运用玄府理论联合西药预防及治疗眼球钝挫伤所致难治性青光眼(房角挫伤型)的疗效研究,双眼整合视野对青光眼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数据印证】劳模创新工作室自创建以来,已累计实施创新课题研究和技术攻关项目162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省级29项、市级36项,创造经济价值3.3亿余元。
由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焊工教练周树春创新工作室培训的选手,多次代表中国参加世界焊工技能比赛,并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夺取冠军。
目前,周树春创新劳模工作室被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劳模创新工作室”;邹拥军等6个工作室被省总工会命名为“四川省劳模创新工作室”,我市也新命名20个劳模创新工作室。
用劳动和智慧共筑中国梦攀枝花最美篇章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