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扎实的工作成效造福于民

2022年02月28日 10阅读 来源:攀枝花日报

本报讯(记者陈帆文/图)贫困群众的增收路走得顺不顺?乡亲们的燃眉之急解决了没有?精准脱贫的各项举措落实情况如何?……5月16日,带着党委政府对贫困群众的深情厚谊,市委书记张剡深入盐边县北部贫困地区,探产业、看新村、问民生,调研精准脱贫工作,看望慰问联系户,谋划二滩库区沿岸旅游开发,检查防汛工作落实情况。

发展增收产业是脱贫致富的根本。近年来,盐边县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推动部分特色农业产业逐步走上了“中高端”的发展路子,把实惠装进了广大农户的“腰包”。在盐边县永兴镇,张剡走进菁河蓝莓采摘园,察看蓝莓长势,与当地基层干部一起算起增收账。目前,该采摘园的蓝莓已进入收获季节,目前市场售价约120元/斤。当地一些农户除获得土地流转收益外,还能在蓝莓基地“挣工资”,每年可增收2万元左右。“发展特色产业,要抓住提质增效这个核心。”张剡指出,要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游则游;要巩固和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等成功的发展模式,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要坚持走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大力发展“康养+农业”,培育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等新业态,推动农业“升级”,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在前往格萨拉彝族乡大湾村看望慰问联系户的途中,雨一直在下,但过去一到雨季就泥泞不堪的道路,早已变了模样。如今,一条平整的水泥路修到了大湾村横板组彝族群众毛口的的家门口。2015年10月11日,张剡第一次走进毛口的的家,一位市委书记与一位贫困群众从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一年多来,张剡时时关注着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里的乡亲们,对大家的所需所盼,总是倾情帮扶。

去年11月底,张剡第一次走进毛口的家的新房,当时,他高兴地嘱咐毛口的,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的同时,不要忘了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如今,再次走进毛口的家的新房,眼前整洁干净的房间和院坝更令人感到欣慰。毛口的的父亲毛阿打紧紧握住张剡的手说:“共产党帮我们修路、修房子,帮我们把生活搞好,党的恩情我们忘不了!”

“大家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精准脱贫就落到了实处。”张剡对在场的乡亲们和基层干部说,脱贫致富终究要靠群众自己努力,乡亲们要明白“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道理,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鼓足干劲,把对好日子的向往,转变为积极向上的心态、发展产业的行动,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告别毛口的一家,张剡又来到大湾村军民融合新村建设项目现场和大湾村母亲树新村聚居点、大湾村卫生站,察看新村建设、医疗救助等精准脱贫工作落实情况。“项目建设要抓紧推进。”“新村的旅游产业规划要注重突出特色。”“输液器械装好没有?”……一桩桩、一件件,张剡对精准脱贫各项工作问得仔细,安排得更仔细。在听取了盐边县和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的汇报后,张剡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政治任务,各级各部门要以殚精竭虑、念兹在兹、昼夜兼程、不胜不休的定力和斗志,抓住突出问题,集中力量攻坚,确保紧扣节点推进、如期脱贫摘帽。联系指导贫困村的各级领导,要继续坚持每个季度到村调研指导,出主意、谋规划,解难题、抓落实。基层党员干部要当好“领头羊”,把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实到每一户贫困户、落实到每一名贫困群众,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当天,张剡还对环湖路沿线产业发展情况、防汛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在谋划二滩库区沿岸旅游开发工作时,张剡指出,取消网箱养鱼后,二滩库区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要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抓好网箱取消后的产业转型工作,科学谋划库区致富奔小康事业。要大力发展阳光康养、休闲渔业、现代旅游和观光农业,带动上岸渔民增收致富。要精心实施二滩库区沿岸旅游开发策划,包装精品项目,全力招大引强,以重点项目带动全域发展。

在检查防汛工作落实情况时,张剡强调,各级各部门绝不能有丝毫放松和懈怠,要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对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防汛责任,扎实做好各项防汛工作,确保安全度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