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方金范宇
“三贤文化公园”“三贤小区”“三贤祠街道办”“三贤九义校”……在“蜀人原乡”资阳,烙印上“三贤”文化标签的坐标不胜枚举。从35000年远古“资阳人”走来,以苌弘、王褒、董钧为代表的资阳古“三贤”,几乎开启了“蜀人原乡”星河灿烂的文化史。作为这条灿烂星河里最闪亮的三颗星星,“三贤”是资阳具象化的历史文化记忆载体,也是资阳构建“蜀人原乡怡然资阳”城市文化名片不可或缺的文化组成部分。当这样的文化记忆载体被当代植入到城市建设的各个角落,其文化分量就可见一斑了。因此,当“蜀人原乡怡然资阳”城市名片的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攀升的同时,不妨在丰富城市文化内涵的过程中,将“三贤”的历史故事、文化价值再进行深度挖掘,让这样的星星更加闪亮,成为更加与当代城市建设、文化生活紧密联系的文化符号。
那么,不妨走进“蜀人原乡怡然资阳”,一起来领略“三贤”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留下的深刻历史文化记忆。
A“三贤”记忆
演绎“蜀人原乡”文化根脉
每一座城市都有着它与众不同的历史与文化,在梳理历史或文化脉络时,总会涌现出许多动人的片段与杰出的代表。而这些片段与代表,经过数千年历史的沉淀,往往便成为城市文化构建中最重要的文化根脉。“三贤”作为资阳最重要的文化元素之一,他们的故事在历史中不断得以演绎,已然成为“蜀人原乡”相当重要的文化根脉。
苌弘:碧血丹心
苌弘忠心耿耿,有修齐治平之雄才大略,深得周敬王的信任,一心想复兴周朝。但这引起了诸侯国中一些政客的嫉恨。晋国正卿赵鞅便派大夫叔向出使周王室,让他故意频繁地同苌弘接触,有时密谈到深夜才告辞,试图引起周敬王和刘文公的怀疑。后来,叔向去晋见周敬王时煞有介事地说:“大王,我们已经查明范氏、中行氏之乱与苌弘无关,你不必再查究苌弘了。”
叔向临走时,故作匆忙状,不慎把袖中一封伪造的信件遗落在殿阶上。周敬王打开一看,竟是苌弘写给叔向的密信。信上说:“请转告晋君,尽速发兵攻打周国,我将迫使敬王废黜刘氏,以做内应……”
周敬王把信传给刘文公,刘文公看后,不辨真假,立即要周敬王搜捕苌弘,并诛灭其九族。周敬王念其辅佐之功,不忍加害,但最终还是有心无力,将苌弘放逐到千里之外的蛮荒蜀地去了。
苌弘悲愤交加,没想到赤胆忠心,到头来却因一封假信落得如此悲惨结局。到蜀地后,苌弘郁郁寡欢,不久便剖腹开膛自杀了。苌弘的冤死,引起了当地吏民的怜惜同情,他们把苌弘的血用玉匣子盛起来,埋葬立碑纪念。三年后,掘土迁葬,打开玉匣一看,他的血已化成了晶莹剔透的碧玉。
王褒:消遣出名作
茶为贡品、为祭品,或在先秦时就已出现,而茶作为商品,则大约在西汉时才出现。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正月里,王褒寓居成都一个叫杨惠的寡妇家里。杨氏家中有个名叫“便了”的髯奴,王褒经常指派他去买酒。便了因王褒是外人,替他跑腿很不情愿,又怀疑他可能与杨氏有暧昧关系,因此便跑到主人的墓前倾诉不满,说:“您当初买便了时,只要我看守家里,并没要我为其他男人去买酒。”
王褒得悉此事后,气不打一处来,一怒之下,以一万五千钱从杨氏手中买下便了为奴。
便了跟了王褒,极不情愿,可也无可奈何。但他还是在写契约时向王褒提出:“既然事已如此,您也应该向当初杨家买我时那样,将以后凡是要我干的事明明白白写在契约中,要不然我可不干。”
王褒擅长辞赋,精通六艺,为了教训便了,让他服服帖帖,便信笔写下了一篇长约六百字题为《僮约》的契约,列出了名目繁多的劳役项目和干活时间的安排,使便了从早到晚不得空闲。契约上繁重的活儿让便了难以负荷,他向王褒求情说,如是照此干活,恐怕马上就会累死进黄土,早知如此,还不如天天去买酒。而就是这份略带消遣意味的契约,却因文辞艳丽,不乏揶揄、幽默之句,成为辞赋史上的名篇。
董钧:当世通儒
董钧学识博通古今,在朝廷上常常对于政事发言。汉明帝永平初年,被任命为博士。当时皇帝想要草创五郊祭祀,复兴宗庙礼乐与威仪章服等等的仪式,所以就找董钧讨论,对于董钧的意见常常采用。
董钧曾担任过城门校尉,后来升职为五官中郎将,门下的学生有一百多人。董钧研究的礼学是庆普的《庆氏礼》,是属于今文经学的《仪礼》。而他平生正好以收徒讲学为乐,将他所研究的礼学思想广为传播与传承,“当世称为通儒”。
B“三贤”文化
传承“怡然资阳”人文精神
一个人文精神缺失、毫无文化特色的城市往往是缺乏凝聚力的,而一座不仅经济建设提档增速、且具有厚重文化的城市无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资阳提出“怡然资阳”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坐标,无疑就是在强调城市记忆的挖掘与开发的重要性,不断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增强城市吸引力、凝聚力。而“三贤”文化作为“怡然资阳”丰富城市文化内涵的不可或缺部分,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人文精神呢?
苌弘化碧的传说至今仍然经久不衰。成语“碧血丹心”便出自于此,它所代表的是像苌弘身上闪闪发光的忠诚与坚定的高贵品格。苌弘去世于公元前492年,距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跨度了,可苌弘的高贵品格却一直在资阳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传承与发扬着。他身上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就像一条浩浩荡荡的江河,流经时间的河道,在这里汇聚成精神的大海。在流经的途中,这条江河水难免会卷起一层层汹涌的波涛,荡进人们的精神世界。而当代资阳则用不同的方式书写着这样的高贵,并以苌弘为源头,凝聚成一座城市的独特品质,成为一座城市树立文化自信的巨大底气。目前,资阳已然以苌弘高贵品格为人文背景,依托“苌弘鲶鱼”历史传说和烹饪传统,推出“苌弘文化宴”;且也有不少人建议,依托“孔子访苌弘”问乐的典故,从道德层面构建“近者悦,远者来”的“礼乐”文化符号,打造“礼乐之乡”。
王褒开创了纯以辞赋来吟咏细小物件的先河。王褒把专以游猎、为纤弱沉湎的风格,把堆积夸张的手法,转变为密巧细致的手法。其中,名著《洞箫赋》则是他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洞箫赋》先写了竹林中的景物,后写箫声的动人,用力描绘,着力铺陈,细腻有致,扣人心扉。《洞箫赋》是较早描写音乐的辞赋。此外,王褒在蜀时,用方言写过《僮约》一文,在看似不经意之间,为中国茶史留下了非常重要的一笔。《僮约》中有两处提到茶,即“脍鱼炰鳖,烹茶尽具”和“武阳买茶,杨氏担荷”。从茶史研究而言,茶叶能够成为商品上市买卖,说明当时饮茶至少已开始在中产阶层流行,足见西汉时饮茶已相当盛行。能否从王褒的辞赋成就提炼人文精神,能否从《僮约》中提炼中国茶文化元素,对不断丰富城市文化内涵的怡然资阳而言,则不可忽略。
董钧研究的礼学是庆普的《庆氏礼》,多有自己的见解,成为《庆氏礼》学的传人,同时他也吸收其他《礼》学派及各种经学派的思想,注意融会贯通,以其渊博学识,很快即名扬远近。董钧对于传播儒家思想,尤其是传播和发展庆氏礼学,发挥了较为明显的积极作用,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能否从董钧对《礼》学的研究中提炼“礼”的文化元素和人文精神,在城市文化构建或文化名片打造中,成为别具一格的文化符号,这也值得资阳思考。
“三贤”作为资阳数千年文脉中最重要的文化高地,相信从中一定能提炼出共同的文化元素与符号,为“蜀人原乡怡然资阳”崭新的城市名片赋予新的内涵。今年,市文广新局牵头举办了首届“蜀人原乡”文化艺术周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艺、展陈活动,全面地展示了包括“三贤”文化在内的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特别是首个本土远传歌舞剧《蜀人原乡》,从灿烂星河中截取最闪亮的文化元素与符号融入歌舞,不仅再现了远古“资阳人”的生活场景,也呈现了“孔子访苌弘”“苌弘化碧”、王褒《僮约》描绘场景等“三贤”文化,为厘清资阳文化脉络、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形象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记者还从市文广新局了解到,“蜀人原乡”文化艺术周活动将持续开展下去,相信通过五年的不断提炼、打造与深化,“蜀人原乡”这张文化品牌定能越来越响亮,“怡然资阳”这张城市品牌的文化内涵也定将越来越丰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