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的微信群

2022年01月21日 10阅读 来源:资阳日报
-->

□老丙

微信,才使用不久,便泛滥起来。这是我的一个感知。

“老同学,你好,我是你的小学同学苏明月,从你大嫂那里得到了你的电话,想把你拉进小学同学群……”拿着手机打开微信,看着留言,心里荡起阵阵涟漪。

这是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名字。说陌生,是因为这个名字已将近半个世纪没有出现在自己的生活里。如果不是曾经的生活里有过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十分短暂的交集,也许这个名字一辈子都不会跟我发生关系。

说熟悉,是因为这个名字确实又在记忆之中,而且随着离人生的终点越来越近,这个名字所代表的人竟然越来越清晰,一个充满活力、开朗的小姑娘(其实那时的我同样也只是一个小男孩而已)形象映入脑海。

那时上小学,男女生界线分明,相互间基本不说话,哪像歌里唱的、电影里演的课桌中间一根线隔开那么具有浪漫色彩。只有下午课外活动,在水泥和砖砌的台子上打乒乓球时,偶尔有个别胆子大的女同学才会嘻嘻哈哈“赖着”参与进来一起玩。苏明月就是其一。

在我的印象中,五年小学期间,班主任老师换了不下五个。记得三年级的时候,来了一位新的班主任朱老师,是一名大概三十多岁的男子,其长相用现在的话说算是小白脸一类。新班主任人其实不错,对同学们都很温和,他的黑板板书很娟秀。下午放学了他也不走,总是鼓励同学们把新学的课文背诵下来再走,还叫同学们比赛看谁先背完课文。

朱老师当班主任的时间也不长,就一个学期,他给我们班带来了好的学习氛围。唯一不好的是,他给男同学留下一个“喜欢”女同学的“缺点”。那是因为他主持的一次班长和副班长选举会。在班上,我跟另一位女同学成绩最好,在男同学心目中,我的成绩更好,应该我当班长。但朱老师最后让女同学当了班长,我当副班长。课余时间,小伙伴们总是义愤填膺地说是因为朱老师喜欢女同学,才让她当班长。

时光荏苒,四十多年竟是弹指一挥间。小学毕业了,那时候,不要说留下联系方式、记下电话号码等等,连座机电话都还没见过。毕业了,升学了,大家各奔东西,我和少数几个同学上了县里的第一中学,大部分同学此后便成陌路。而小学这段记忆似乎也尘封了起来。

几十年社会发展变化,说不上沧海桑田。然而,科技发展确实日新月异。特别是通讯技术的发展,当座机电话快速进入百姓家,还没来得及普及之际,手机便从崭露头角,一下子狂风暴雨般趟进人们手中,几乎人人手中都有了这一通讯工具。随之,手机不仅仅用于通话,还有了多种功能,QQ、微信交流联系方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年前,在成都市及周边工作的高中同学开了一次联谊会,活动之后,高中同学QQ群建立,曾经有联系的进一步加强了了解沟通,毕业后没有联系或联系极少的同学终于在这个平台上加深了沟通。没想到这次高中同学QQ群建立,仅仅是星星之火,随之而来的便是初中同学QQ群,大学同学QQ群、老乡QQ群……而后,QQ群里聊天的人少了,再而后,微信群出来了:高中同学微信群、初中同学微信群、大学同学微信群……

今年春节前,老母亲清早出门在小区大门被一老年助力车撞了,腿骨骨折。小妹赶紧通知了在外地工作的我,我请假回老家直接赶到医院。骨折算不上大伤,但母亲年事已高,伤筋动骨带来的疼痛却令我们几兄妹心头难受。我们不能分担苦痛,只有尽心尽力照顾好,陪着母亲多说说话。

骨折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痊愈出院的,工作也不能耽误得太久,我只能隔三差五回去看看。在医院里,我发现,每当空闲时,大嫂都拿着手机边看边笑。我问大嫂:“什么事这么好笑?”大嫂说:“是中学同学,在微信群里聊天。”大嫂接着说:“有好几个高中同学都跟你是小学同学,他们在问你好久回来多呆几天,跟他们聚一聚。”

这是大嫂第二次提到小学同学的事。第一次并没怎么在意,毕竟,小学同学分开太久远了,也没有再联系过,工作生活中再没有了交集。但没想到,潜意识里竟然有了一些回忆,不曾想到的童年往事竟越来越清晰。

一个月后,母亲能下地活动了,医生叫她要多活动才能恢复得更好。母亲是一个十分坚强的人,她忍着疼痛坚持活动。大哥和小妹都没有打电话告诉我母亲恢复的新进展,却给了我两个惊喜。

那天中午,我被拉进了一微信群“×家大院”,是带有我姓氏的微信群,我接受并进入群里后就看到了几兄妹和大嫂在群里的“发言”,以及母亲扶着病室墙面慢慢抬步移动的小视频。群里面溢满热烈和浓浓的欣喜。

后来大哥告诉我,大嫂清晨起来就在微信上跟同学们聊上了,因为她和不少同学都是刚退休的一群“老太婆”,睡得早起得早,把孙儿孙女安顿好就没事干了。大嫂与同学聊到半途心血来潮,就给自家人建了一个微信群,还与大哥商量了半天取个什么名字,最后觉得“×家大院”还算“高大上”,就这样定了下来。

有了这个微信群,母亲的信息多了起来,再不用时不时打电话了解情况。春节期间,大哥大嫂、弟弟弟媳、侄儿侄女在群里发红包、抢红包,甚至喊到哪一家去吃饭了、菜品照片、抢吃抢喝的对话、照片、小视频频频出现。

现在,我的手机上除了有不同阶段同学的微信群,还有朋友微信群、单位工作用微信群等等,细细一数,竟然有十多个。虽然平时难得逐一去翻看,但有事时在上面传递个信息什么的,倒也方便。

人生际遇各不同,相同的唯有成长、成熟、衰老直至回归自然。在小学微信群里“见”到了班长何琪,她曾是一名小学教师,现在也退休在家带孙子了。看着甚至听到她们的语音聊天,曾有过的朦朦胧胧的美好印象,渐渐淡去。

前天,苏明月又在微信里给我留了语音:老同学,好久回来聚,记得回来后一定给我打电话!我也作了承诺会尽快回去与大家相见。

苏明月的声音还听得出来,但已没有了小姑娘时的清亮。我有些迷惑:我就要去见一些老头老太婆?

年少青春和那活泼的脸庞不再有,从少年到老人,断崖式的变化,如何能不让人嗟叹。

毫无疑问,当我们再相聚时,在他们心目中曾经的我,同样是荡然无存。

网络时代,时空已经缩小,曾经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变化不可逆转,不过这不会只是我个人的,那将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