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那时花开

2022年01月21日 10阅读 来源:资阳日报
-->

□重阳

4月16日凌晨两点过,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的消息已在网络上传开。

此时,我起床喝水习惯性地翻手机,被这条消息给震惊了:到底是报警系统的问题,还是消防抢救没跟上?

遗憾之余,睡意顿消。

巴黎圣母院不仅是法国和欧洲文明的象征,也是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对文化的珍视、对美的热爱超越国界。

1831年,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推出了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从此,巴黎圣母院闻名天下。

是雨果,让我与巴黎圣母院相识;是缘分,让我在巴黎相遇圣母院。

心头仍惦记,早起看消息:昨天傍晚18时许,位于巴黎市中心、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整座建筑损毁严重。

火灾让人痛惜。

了解巴黎圣母院时,我刚读高中。

以书为媒,那时花开。

1973年春天的一天,内江二中举行春季开学典礼。班上一挨我坐的女生偷偷翻书——当发现她看的是《巴黎圣母院》时,我差点叫了起来。

为了借到书,我违心答应了女同学的苛刻条件:打听同桌班长有没有心仪女生,生活习惯和爱好是什么,让他知道有人在关心他……

难度大,还得办。

书到手,乐开怀。

看了两天正在回味,竟被女同学板着脸要走了——原来擦肩而过时,班长连看都没看小乖小乖的她一眼。

但我已心满意足。

书中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吉普赛女郎、神父和敲钟人。

参加工作后,我陆续买了不少书,其中就有《巴黎圣母院》。

观看电影,那时花开。

1977年春天,我已经从乡下回城。

一个星期六下午,我从自贡回内江直接找同学练拳脚。这位儿时伙伴说电影院在放映《巴黎圣母院》。

不谋而合,立即上街。

那天傍晚,我们迫不及待地在苏式建筑电影院门前钓票。无奈人太多,大家都想看久违的外国片。

运气不错。过去的邻居夫妇因有急事要回医院,见我站在门口钓票,就大大方方地将两张票送给了我。

真是喜出望外。

1956年版的这部电影拍得不错:巴黎圣母院的视觉效果胜过小说描写,建筑风格和造型独特引人注目。感慨的,依然是吉普赛女郎埃斯梅拉达和敲钟人卡西莫多奇特的爱情故事。

后来,我才知道巴黎圣母院是一座位于塞纳河畔、法国巴黎市中心、西提岛上的哥特式基督教教堂建筑。

后来,再看上世纪八十年代翻拍的《巴黎圣母院》时,始终感觉不如1956年版的影片有味道。

当年对巴黎圣母院的感受,一直念念不忘。自嘲有机会,一定去法国。

事不过三,心想事成。

人在巴黎,那时花开。

2004年2月26日5时10分,我随四川新闻媒体考察团一行顺利抵达法国戴高乐机场。

当天行程安排,让我多少有点失落:不是先去巴黎圣母院,而是参加与法国回声报社交流的公务活动,参观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博物馆和游塞纳河。

傍晚雪花飘飘,美丽动人。

春寒料峭,鲜花照样盛开。

我与住一起的自贡日报社副总编辑、高级编辑林念劳坚持出门散步,观赏巴黎夜景,期待第二天参观巴黎圣母院。

或许经历相似,我们自然提及《巴黎圣母院》这部最富有浪漫主义的长篇小说,认为雨果正是通过笔下吉普赛少女埃斯梅拉达在中世纪封建专制下受到迫害的悲剧,表达了反封建的主题。

2月27日,春光明媚。

从凡尔赛宫出来,小曹开车到巴黎圣母院已10点半。

庆幸游客不多。

利用假期当导游的大连小伙子小曹,他正攻读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硕士学位,头脑清醒、做事干脆。他给我们介绍巴黎圣母院时如数家珍:始建于1163年,1345年全部建成。引人注目的正面双塔高69米,后塔尖约90米,是法兰西岛地区哥特式教堂群中最具关键代表意义的建筑,是古老巴黎的象征。

双塔即钟楼,明显比电影里展示的更高大、更厚重。

百闻不如一见。

置身其中,能真切感受那祭坛、回廊、门窗等处的雕刻、绘画之精美、之细腻。我仔细观赏,拍照留念,感觉远远胜过电影、书中的描述。

置身其中,但见那些13世纪至17世纪的艺术珍品琳琅满目。可惜无缘见到象征耶稣受难的荆棘冠——无价之宝一般只在宗教庆典中展出。

置身其中,三面被誉为圣母院的瑰宝、象征“天堂之花”的彩绘玻璃花窗展现眼前——“玫瑰花窗”富丽堂皇,真是大开眼界,赶紧拍照。

置身其中,不由想象当年雨果是怎样在这里体验生活的。

一小时后,我已在广场上尽情呼吸新鲜空气,淋浴阳光。

这里鲜花绽放、芬芳扑鼻。有剧组正在拍摄一部影片,没人看热闹。

意犹未尽。

绕到巴黎圣母院后面,一法国老人正在喂鸟,小鸟围着老人团团转。我拍下生动有趣的镜头,再一起喂食。语言不通,心灵相通,老人笑呵呵。

林念劳赶来,刚好抓拍到。

2月28日黄昏,寒风彻骨。我们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大广场参观马克思恩格斯起草《共产党宣言》的天鹅餐厅,还去对面看雨果居住写作地,猜测《巴黎圣母院》是不是在这里创作的。

回国后,林念劳拍的那张我与老人的照片放大后,被我放在案头相伴,让我时常回味来自异国他乡的温馨。

印象深刻,那时花开。

然而,正是这座闪烁着法国人民智慧,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与向往的建筑,如今竟被一场大火给毁了。

15个小时后,大火被扑灭。

最新消息显示:最重要文物“耶稣荆棘冠”和“圣路易祭服”、圣母院瑰宝“玫瑰花窗”、卡西莫多的钟楼幸存,而哥特式塔尖、号称“森林”的木质屋架分别倒塌、焚毁。

这是不幸中的万幸。

火灾发生一天后,法国各界承诺为重建捐款超过7.5亿欧元,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五年重建巴黎圣母院。

柳暗花明时,一定去看看。

届时,我将选择春天再去法国,观赏重建后的巴黎圣母院;届时,将在布鲁塞尔大广场,给雨果居住地献上一束鲜花。

那时,花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