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小凤
“让世界最先进隐形牙套实现国产”“要打破国内多项口腔装备材料制造空白”……近年来,随着世界知名口腔装备材料企业纷纷入驻资阳,这些壮志的实现指日可待。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资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中国牙谷”的战略部署,把发展口腔装备材料产业作为全市新兴产业培育的“一号工程”,瞄准口腔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在“一口好牙”上发力,着力建设“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中国牙谷”。目前,牙谷已签约入驻企业54户,年内将下线一批“资阳造”口腔装备材料产品,预计到2025年口腔健康产业产值将突破350亿元。
高点定位打造“中国牙谷”
“一颗成本在3000至4000元之间的种植牙,最后到患者手中要花将近1万元。”四川纳克斯企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广曾告诉记者,当前中国口腔产业发展落后于需求,优质口腔医疗器材主要依赖进口,中间环节众多,价格高企。
据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于2018年的分析,中国口腔产业未来五年年均增速将达18%以上,到2020年市场规模预计达4000亿元。但当前全国规模以上的口腔装备材料企业只有92家,80%的牙科装备、产品为进口,高端口腔医疗器材全部依赖进口,供给侧远远跟不上需求侧。
4000亿市场的前景可遇不可求,2016年8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在资阳布局全产业链口腔装备材料产业,作为全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示范项目,打造“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中国牙谷”。
2017年4月25日,第一届牙谷峰会在成都隆重举行。“牙谷,就是牙科产业的硅谷。四川看好其市场前景,希望打造牙科产业高地,引领全国。”当日揭牌的华西牙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田传平雄心勃勃。
资阳是幸运儿,在国家“一带一路”、成渝经济区建设、成都“东进”、“成资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中,凭借与国、省政策高度契合的“产业带动城市发展”的理念,利用“成渝直线黄金走廊”的区位优势,在全市迎接新一轮大发展的关键时间节点拔得头筹。
资阳打造“中国牙谷”有坚实的产业家底做支撑,特别是“华西口腔”这块“金字招牌”分量极重。据了解,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被誉为中国现代口腔医学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和摇篮。
“我们就是要发挥华西口腔的品牌、资源、技术和标准等优势,培育优势产业。”田传平说,公司未来将覆盖牙科产业制造、医疗保健服务、研发与成果孵化、教育培训、商业保险、商品及商业服务等六大板块。
集诸多优势于一身,“中国牙谷”落户资阳,实现快速建设推进,并拥有了在口腔产业上的一腔抱负。按照规划,力争到2025年,“中国牙谷”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专利申请量达1500个,口腔装备材料研发制造占全国市场份额15%。
全速起跑打造全球口腔产业“洼地”
当梦想照进现实,“中国牙谷”便开始潜心修炼内功。资阳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市委市政府切实落实主体责任,把“中国牙谷”建设摆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位置。市委四届五次全会将牙谷建设列为全市“五项工程”,市政府工作报告将牙谷建设作为全市聚力攻坚的大事要事。
“谷”就是既有产业聚集,又有核心技术、有行业标准、有多元支撑、有发展前景……要建立一套“产、学、研、销、医、养”一体的自身能循环的产业生态系统。
如今看来,两年多的落地生根,“中国牙谷”的生态系统雏形已现。
在四川恒和鑫口腔科技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数字化生产车间的工作台上摆放着许多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的订单,需要车间工作人员对口腔扫描仪扫取的病人口腔数据进行三维设计及加工。据了解,四川恒和鑫口腔科技有限公司是入驻后首家投产企业,目前“中国牙谷”内已顺利实现投产的企业共有13家。
企业入驻投产,产业生态体系顺利运转起来,“中国牙谷”跑出“加速度”,与市委市政府全力攻坚、全速突破、全力以赴、超常推进不无关系。
建设之初,资阳便成立了口腔装备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在土地供给、厂房租赁、税收补贴、人才引进、产品检验检测等方面给予企业个性化政策支持。
例如,在人才方面,资阳先后邀请20余名国、省食药监系统专家为入驻企业举办5场技术培训会,举办了5场“牙谷”专场招聘会。在金融方面,总规模20亿元口腔产业基金,首期10亿元资金即将组建运行,已对接项目10个;资阳农商行高新区科技银行已正式运行,为牙谷企业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
“在这里,创新创造、研发转化、检验检测、注册论证、政务、金融等环节都能找到相对应的服务。牙谷要打造一个既有人才保障、资金支持,又有产业落地的平台。”资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王万军介绍,“中国牙谷”已入驻口腔企业54户,入驻企业产品涵盖口腔设备4大类60余个品种、口腔材料5大类100余个品种。其中,美国爱齐科技公司将在牙谷建设全球第二大生产基地,目前已投资1.4亿美元建设一期工厂。
强大的政策支持力度,促成了“中国牙谷”迅速与全球顶尖合作伙伴的牵手。
委托国际顶级咨询公司麦肯锡编制形成《微笑中国,从齿开始——资阳“中国牙谷”发展规划》,以“产学研销医养”全产业链为内涵、以“口腔+”产业为外延,建设国际口腔全产业链生态系统、全国一流复合型产业社区,打造全球口腔产业“第四极”。
委托中规院编制完成《资阳中国牙谷控制性详细规划暨城市设计》,总体规划6000亩,布局产业集聚区、科教原研区、国际交流区、生活配套区、医康养综合体“一体四区”功能版块,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圈,满足居、职、娱、教、养全面需求。
立足功能配套完善,按照“系统谋划、分步实施,功能优先、兼顾特色”原则,推进功能性项目设计,委托中国建筑标准设计院多轮征求华西口腔医学院专家团队意见,开展学院规划设计,委托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借鉴江苏泰州医药城、深圳湾科创园等经验,开展牙谷科创园和学术交流会展中心规划设计。
2018年,“中国牙谷”主体建设全面启动。一个立足资阳、面向国际的集“产学研销医养”全产业链的口腔产业新城将在不久后,以更加具体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以“全”谋篇“中国牙谷”担负多元使命
立足资阳的“中国牙谷”不仅仅要给全球“一口好牙”,它更致力于全功能优化产业布局,构建牙科产业制造、医疗保健、孵化、研发与成果转化、教育培训、商品及商业服务等六大板块,覆盖口腔领域全产业链条。其中,天府口腔孵化园内规划面积约3000亩的“中国牙谷医美康养特色小镇”展示出资阳打造“中国牙谷”多元使命的一盘大棋。
“种植牙生产出来只需两个小时,产品通过航空运输到北京最多需要5个小时,非常迅速。当然,我们更希望的还是以后有更多的人能到‘牙谷小镇’来享受休闲度假式牙科医疗服务。”在王万军看来,未来的“牙谷小镇”不仅有技术研发、口腔教育、口腔综合医院,还有口腔行业的展览交流、国际特色诊所街区、酒店购物、康养美容、户外拓展游乐和湿地休闲景观等板块,形成口腔产业全产业链,提供综合性服务。
作为全产业链口腔装备材料产业基地,“中国牙谷”被寄予着无限厚望。
为了全方位服务园区内产业发展,资阳出台《资阳市口腔装备及材料产业发展推进工作方案》《资阳市口腔装备材料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等,在土地供给、厂房租赁、财税扶持、税收补贴、人才引进、产品检验检测等方面给予企业个性化政策支持。在首届金博会期间举办“新兴医疗产业与金融创新”专业论坛,聚智献计“中国牙谷”建设。组建资阳农商行科技银行,创新“地方金融+口腔产业”发展模式。建立10亿元口腔装备产业引导基金,吸引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资金等投资机构入驻,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华西牙科有限责任公司引导各类投资开发主体在全国范围建设口腔连锁医院500家,优先采购“资阳造”牙科产品。投资5亿元实施高新区绿化改造提升工程,大力提升园区品质和形象。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一家又一家企业打开了与“中国牙谷”的合作大门,用“瞄准千亿市场·打造百年企业”的雄心壮志,拉开进军中国西部的大幕,将口腔产业全链发展的布局点滴变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