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秉德张方金
富顺,川南自贡的百万人口大县,北周设县,自古因水而兴、因盐而富、因人而名。如今,富顺因富顺豆花享誉全国,因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成为“千年古县”和“才子之乡”。
4月15日至18日,四川省报纸副刊研究会2019年年会暨2018年度四川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奖评选会在富顺召开,全川百余名报纸副刊编辑记者走进富顺,听盐史、瞻文庙、品豆花、逛古镇,触摸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县,感受著名的西蜀才子之乡,品味享誉中外的豆花之城。
富顺豆花
一座城市的独特味道
富顺是享誉中外的“豆花之城”,富顺豆花具有绵而不老、嫩而不溏、洁白如雪、清香悠长的特点,是独具特色的川南名吃,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富顺豆花的配方、制作、历史渊源都有独特之处,制作工艺于2009年成功申报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富顺是中国井盐发祥地之一,有两千多年的盐业史,早在东汉年间就开始采卤制盐。历史上因盐业、农业并盛而富甲四川,被誉为“银富顺”。发达的产盐业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商贾,加上适宜大豆生长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富顺豆花便随着盐业流通的脚步被带到了各地,并以其绵而不老、嫩而不溏、洁白如雪、清香悠长的特点享誉八方。富顺因此而成为名副其实的“豆花之城”。
富顺豆花蘸水,有着大学问。蘸水的好坏,关键是酱油和“糍粑海椒”里的“秘密”。酱油加入甘草等几十种香料熬制,“糍粑海椒”则是从选料、蒸海椒、舂海椒、加香料,整个过程每一环都马虎不得。
不得不佩服富顺人,一碗豆花,一碟蘸水,衍生出价值几十亿元的香辣酱产业。位于富顺县晨光产业园区内的美乐食品有限公司,最新引进的香辣酱生产线马不停蹄地运转,生产的牛肉酱、香辣酱、麻辣酱等远销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在井盐历史文化的浸润下,豆花、豆花蘸水、香辣酱铸就了富顺厚重的历史文化,也拼凑起了独特的城市味道。全川报纸副刊编辑记者跟随历史去寻找富顺的点点滴滴,从内心深处去品味了富顺的味道。
富顺文庙
千年古县的文化标志
富顺是蜀中闻名遐迩的“才子之乡”。据富顺县有关权威统计,明朝富顺人参加四川乡试,考中了举人474名,其中获第一名解元的竟有9名,另有268名贡生被选入朝廷国子监读书。尤为难得的是,在全国最高级别的会试和朝考中,取得进士资格的就有134名,包括景泰十才子之首的晏铎、“嘉靖八才子”之一的熊过等。富顺县才子辈出,不胜枚举。除“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以外,“巴蜀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宋育仁、四川海外第一本革命刊物创办者雷铁崖、怪才李宗吾、抗战“民族文学运动”重要剧作家陈铨等,各领风骚。
始建于北宋的富顺文庙,是才子之乡的最好见证。三进庭院,规模宏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是不可多得的文物古迹建筑珍品,全国罕见。看着那方红墙,潭上的几孔半月桥,这依山而建的庙宇,古色古香,威严肃穆,清高神圣,震撼人心。文庙不仅是每个富顺人心中的殿堂,更是国内幸存29座文庙中独具魅力的佼佼者。
这座始建于宋代的保存完好、规模宏大、建筑精美的儒学圣殿,以其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内蕴、雄阔恢弘的建筑群落、精湛绝伦的绘画雕刻艺术闻名。富顺文庙更有独具特色的“五绝”:一是棂星门由3组石坊组成,中间一组石柱高达12.65米,为各地文庙所罕见。二是大成殿面积532平方米,共用大圆柱50根,殿高30米,整个梁枋、檐板都是精雕的龙凤麟狮、虫鱼花鸟。三是孔子石刻像奇。此像不着冕旒,线条简洁明朗,衣着飘逸自然,形象逼真,是稀世珍品。四是龙的世界。文庙内有大大小小各具形态的雕龙300多条,有浮腾在20余米高空的巨龙,有蜿蜒于泮池“状元桥”上的九龙,大成殿屋脊上有飞龙。五是崇圣祠上裸体男陶人之“谜”。在1986年翻修富顺文庙崇圣祠屋面时,发现正脊梁三重琉璃亭塔式宝鼎中有一尊古铜色裸体男陶像,其身高25厘米,肩宽10厘米,右手向上举过头顶,左手自然垂下,五官清晰,下身男性特征明显,制作细腻,造型生动。在庄严肃穆的文庙建筑正脊上发现裸体塑像,属中外文庙首次发现,为何安制其上?众说纷纭,至今仍为未解之谜。
穿行于守望千年的富顺文庙,一柱一梁,一窗一瓦,尽显岁月的芳华与沧桑,让我们回味着文庙的历史,穿越时空邂逅灿若繁星的才子们。
赵化古镇
历史文化的经典传承
从富顺县城沿沱江南行40公里,有一个三面环河形如脚板的古镇,这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赵化古镇。这个“建于宋、兴于明、盛于清”的千年古镇,由水而生、因盐而兴,因刘光第闻名于世。
走进赵化古镇,街巷绝大部分由青石板铺就,简洁大方的木楼,房屋多是一楼一底,椽架结构,青瓦盖顶,古色古香,保持了明清历史风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悠闲质朴,七街四巷、九宫庙、六码头、九口十八滩、古牌匾陈列室等,无声诉说着赵化镇建于宋、兴于明、盛于清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
刘光第祖籍福建省武平县,客家人,于1859年在赵化出生。家贫,勤读,于光绪九年(1883)中癸未科殿试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授刑部候补主事。任京官期间,敬业勤慎,政绩甚佳。其见国难当头,常自忧虑,思救国救民之策。1898年,政变发生,刘光弟等人于9月28日被杀害于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
“刘光第故居”是赵化最为响亮的一张名片,一栋木结构的小青瓦街房,悬山式屋顶、穿斗式结构,竹编墙体、木板门墙,面阔一间,逼仄幽深,属典型的川南建筑风格。其故居由多个部分组成,即出生地赵化镇西街的闽产公房、普安寨的三星堂(又名晚晴书屋)、蒙馆(明月楼)、会友楼(隆兴寺藏经楼)等,其中闽产公房最具代表性,为木结构穿斗式、悬山屋顶、竹编墙的临街民居,面阔一间,进深22.1米,临街部分为一楼一底。现木梁架完整,屋内保存部分阁楼、窗格、裙板。
千百年时光积淀在古老的街巷和街道两旁的民居建筑上,举目望去,处处可见时光的印记。一路走下来,赵化古镇的美丽与韵味潜藏其间,摸得着、听得清,也看得见。当地的老百姓对传统文化、传统历史都比较看重,大家心里都有一份传承历史文化的诚念。目前赵化古镇也正在进行整体规划打造,实现文旅资源进一步保护开发,相信富顺旅游文化发展将大有前途。
(图片由富顺县融媒中心提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