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胡佳音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妇女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如何更好地激发、凝聚妇女的力量,成为近年来我市妇女工作努力的重点。
2018年,全市妇联系统砥砺奋进、改革创新,在思想引领、巾帼建功、家庭建设、维护权益、妇联改革等方面务实作为。市妇联荣获四川省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妇女创业就业、妇女权益维护两项工作获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肯定性签批。
突出思想引领
旗帜鲜明讲政治
坚决把讲政治放在首位,引领妇女坚定不移听党话,不忘初心跟党走。
把政治学习贯穿始终。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召开妇联干部专题学习会、妇女代表座谈会、妇女群众宣讲会400余场次,覆盖8万余人。重点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省委全会、市委全会,以及中国妇女十二大、四川省妇女十三大精神进行了深入学习宣传,进一步树牢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把主题活动融入日常。认真开展“送党章、学党章、用党章”“重温入党誓词”“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等活动。组织开展了“巾帼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等主题教育活动100余场次。组织开展“新时代、新使命、新作为”“引领妇女听党话跟党走”“引领巾帼担当、服务乡村振兴”等专题讨论活动,进一步强化政治引领。
把舆论宣传用活用好。着力构建“1网+2微+N群”的妇联媒体矩阵,加强对“主旋律”和“正能量”的引导传播,重点对“第四届资阳妇女十杰”、三八红旗手等100多名先进典型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宣传,《中国妇女报》及市内媒体多次进行专题报道。
服务中心大局
担当作为建新功
紧紧围绕发展大局,引领广大妇女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
在创业就业上“谋新招”。实施“创业创新巾帼行动”,邀请创业导师为20个妇女创业基地问诊把脉。组织20余名创业妇女参加西博会、农博会等重大活动,达成意向性合作协议30个,意向投资2122万元。加快对创业基地的培育孵化,新命名市级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10个。加大项目的支持和带动,7个家庭农场、专合社、家政服务公司等成功承接30万元基地建设项目,带动5000余名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举办第四届“巾帼创业创新”技能竞赛,开展了“点钞技能”“母婴护理”“电子配件加工”等竞赛,选树各类能手100余名。积极培树妇女创业先进典型,黄晓艳等4名女性获资阳市“优秀民营企业家”荣誉称号,饶春梅等10名女性被评为资阳市第二届“巾帼创客”。
在扶贫帮困上“加筹码”。实施“巾帼脱贫行动”,开展种植、养殖、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21场,培训贫困妇女1000余人次;争取全国妇联、省妇联贫困妇女“两癌”救助金140余万元、社会募集资金10万元,对200名贫困患病妇女实施医疗救助;常态化开展“下基层·访妇情·送温暖”活动,为600余名贫困母亲、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送去价值10万余元的各类慰问物资;在全市12个贫困村中开展了“情系贫困村·国寿圆梦路”幸福微公益活动,帮助899名儿童圆梦微心愿;积极对接协调,在成南高速淮口服务区设立资阳妇女特色农产品展区,目前有3个基地的20余个品牌农产品入驻。
在乡村振兴上“显身手”。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开展种植养殖技能培训、美丽家园创建、文艺汇演活动80余场次;与成都市妇联联合举办女性“双创”人才培训班,组织两地创业妇女开展交流分享、现场参观等活动,积极推动成资两地妇联组织的紧密合作、共融发展。
弘扬新风正气
文明创建展风采
积极发挥妇联和妇女的独特作用,推动家庭工作落地落细。
抓实抓好家庭工作。与市纪委监委、市精神文明办联合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全市4万余个家庭、10万余名群众积极参与,开展了晒家庭故事分享会、好家风好家训征集等主题活动400余场次,58户家庭受到全国、省级、市级表彰,128件作品获省、市“最美家庭”优秀题材作品奖。积极推进新市民建设工程,在雁江区5个安置房小区开展了“新市民、新风尚、新家园”家庭教育项目活动171场、覆盖近万人。扎实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新创建省级示范家长学校2个,全市已建家长学校1663所、儿童之家1134个、家风家教微课堂群18个,开展宣传培训1000余场次。
深入深化权益维护。与市综治办联合表扬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10个、先进个人10名;与市综治办等部门联合开展“资阳市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十大优秀案例”的征集评选活动;依托市民政局救助站新建成“资阳市反家庭暴力庇护中心”。开展普法宣传、心理疏导、邻里纠纷调解、婚姻家庭关系指导等维权服务,全年接待来信来访143件,结案率达100%;调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920余件次,成功率达98%;帮助300余名困难妇女成功申请法律援助。开展“建设法治资阳——巾帼在行动”等活动320余场次,有效扩大了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宣传覆盖。
合力合推公益活动。开展安全伴留守、爱在阳光下、悦读悦享、文明手拉手、女童性保护等系列微公益活动200余场次。开展“幸福微公益——妇联邀你回娘家”微公益活动共计18场次。组织巾帼志愿者参与了文明卫生城市创建、低碳环保、网络安全、禁毒防艾等主题宣传活动100余场次。
深化改革创新
转型发展求实效
始终着眼于“强三性、去四化”的改革目标,蹄疾步稳推进改革攻坚。
构建基层组织新形态。全市120个乡镇(街道)全面建成区域性妇联,由“机关妇联”转变为“区域妇联”;2139个村(社区)妇代会全部改建为妇联,基层妇联执委人数倍增至1.46万名;在农村园区、专合社、社会组织进行了构建“大妇联”的实践探索;新创建省级示范“妇女之家”3个、市级“妇女之家”1个。
完善制度机制新规范。建立了《反家庭暴力多部门联动合作机制》等5个机制;完善了妇女代表常任制、执委界别制、常态联系群众制等制度15个;出台了《家庭教育十三五规划》等制度性文件10个,促进妇联工作走向科学化发展道路。
促进能力素质新提升。举办“阳光心态”“爱从您的行动开始”等女性素质大讲堂62场次;选派76名优秀女干部参加中山大学、浙江大学、省委党校的各类专题培训班;采取培训班、读书班等多种形式对4816名乡镇(街道)、村(社区)妇联干部开展业务培训。
“在资阳建设成渝门户枢纽、临空新兴城市的征途上,我们希望通过大力推进妇联改革、从严治党,认真实施巾帼心向党、中帼建新功、巾帼维权服务三大提升行动,凝聚巾帼力量,激发广大妇女建功新时代的热情。”市妇联负责人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