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社会保障解除广大群众后顾之忧

2022年01月21日 10阅读 来源:遂宁日报
-->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关系着每个人和每个家庭的福祉,是维护百姓切身利益的“托底机制”,也是维护社会安全的“稳定器”。

今年上半年,我县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城乡困难群众救助、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不断完善,一张纵贯养老、社会救助和福利的安全网逐渐织牢织密,给蓬溪人民带来真真切切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完善居民医保体系

让群众病有所医

“看病可以用医保分担医疗费用,而且还越来越方便了。”聊起这些年我县实施各项政策带来的好处,任隆镇69岁老人杜文琼特别高兴,“现在好了,在市里的医院住院直接就能结算,省得家人来回跑,方便多了。”

“以前,生病是最让人揪心的事,一场大病几乎花光家里全部积蓄不说,还得拉下不少饥荒,现在有了医疗保险,连住院费也能报销了,药价也降低了,自然日子就好过多了!”杜文琼说。今年3月份,她不慎在家摔倒住进了医院,前后花费5万元。由于她参加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整个治疗下来,杜文琼报销了近2万元的医保费,手术后的身体比之前看起更健康,走起路来也更有精神。

随着我县居民医保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越来越多的居民享受到了医疗保险带来的实惠和便利,而杜文琼一家就是其中之一。如今,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覆盖城乡、制度完善、保障有力、服务优质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形成,制度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目前城乡居民参保率达到97%,参保居民住院医疗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75%。

养老事业稳步发展

让群众老有所养

“老了老了,还有这样的福气,像我们这些50岁以上的老人也能像城里的退休职工一样,按月领‘工资’了。”家住任隆镇安子沟村的文春秀高兴地对记者说,从今年开始,她领到了属于自己的养老金卡,此后每月养老金都会足额打到卡上,这让她备感舒心。

“在敬老院不仅可以看报、打牌、唠嗑,还可以吃到各种适合老年人口味的营养餐。三餐搭配着吃,衣服有人洗,病了有人照顾……”这是许多入住敬老院的“五保”老人的现实生活写照。”72岁的杨大爷在三凤镇敬老院已住了4年,对目前的生活非常满意。

记者从县民政局获悉,今年以来,我县推进300张养老院床位适老化改造工作。为23158名困难家庭的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1-6月对全县18654名高龄老人审核按时足额打卡发放高龄津贴,为470多名60岁以上老人办理《老年优待证》。依托社会组织,链接社区和村老年协会资源,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探索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的精神需求项目,已初步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长效发展机制。目前蓬溪县残疾人康养中心建设项目、蓬溪县老年养护中心建设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搭建养老平台,承载养老服务,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养老需求,随着我县养老服务事业的不断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无论是居家养老还是机构养老,老人们都将享受到幸福晚年。

落实城乡低保政策

让群众弱有所助

低保,是保障贫困群众生活的一道“安全网”。在我县,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事关4128户8073人城镇低保对象、22990户28198人农村低保群众的衣食冷暖。

“千万别小看了这低保金,这钱是我们的暖心钱!”记者来到低保户吴大娘的家中。今年56岁的吴大娘下岗多年没有固定收入,老伴儿体弱多病,偶尔打点零工,没有固定工作。家里就一个儿子,但儿子自幼身患小儿麻痹症,如今33岁了还是一个人,加上腿脚不方便,说话也不清楚,一直以来跟着吴大娘生活。自从十几年前“吃”上低保后,她全家的日子有了保障。“政府对低保户的照顾让我们心里很感动。”吴大娘说,对于她这个基本没有收入的家庭来说,每月可以按时足额领到低保金显得很重要。此外,定期还可以从爱心超市领取救助物品,过年过节还有好心干部和领导上门慰问,领取慰问金和慰问物品,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这一家的日子还过得去。

特困群体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城乡低保是他们的“保障钱”,社会救助是他们的“救命草”。截至6月底,全县已打卡发放城乡低保金共3575.23万元,让困难群众弱有所助。

为了让更多的群众共享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我县还将采取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建设城乡社区儿童之家、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等一系列措施,真正让一份份沉甸甸的社会保障实实在在地解除广大群众的后顾之忧。-->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