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构建和谐遂宁的少数民族联络员

2022年01月21日 10阅读 来源:遂宁日报
-->

◎讲述者:刘德勇、起国川、仲噶(遂宁市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联络员) 记录者:王锡刚

近年来,随着遂宁的快速发展,来此经商、工作和旅游的少数民族同胞逐渐增多,但由于语言和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在生活和交流上难免有所障碍。于是,少数民族联络员应运而生,他们热忱为少数民族同胞服务,默默地为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刘德勇:维族同胞在遂宁的真诚朋友

今年42岁的刘德勇,供职于安居区三家镇人民政府。他与维族同胞的缘分,得从20多年前说起。

1994年,刘德勇前往新疆当兵退伍后,他通过了当地公务员考试,留在了新疆,并学会了一口流利的维语。

新疆工作的16年,刘德勇同当地的维族同胞同吃、同住、同劳动,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2010年,刘德勇回到遂宁工作。

2011年的一天,刘德勇听新疆的一位同事说,几位维族同胞在成都摆摊时与城管发生了小纠纷。他立即向朋友要来电话,同在成都的维族同胞联系,安抚他们的心情,并与成都相关部门进行了沟通。通过刘德勇的沟通协调,纠纷很快迎刃而解。不久后,刘德勇被聘为遂宁市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联络员。

2014年,刘德勇前往医院看望患病的、同是少数民族联络员的维族同胞刘元珍。刘元珍担任少数民族联络员达20余年,她十分信任刘德勇,把自己多年的工作笔记和资料都交给了他,希望他能够接过自己的“火炬”。刘德勇很是感慨,更觉自己身上的担子重。此后,他常常到维族同胞的住处,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很受维族同胞的的信赖。

去年,刘德勇在走访中了解到,5岁的木合麦提和另外的两个维族小女孩到了入学年龄,但没有出生证明和防疫证明,这可急坏了刘德勇。“于是,我定期带着木合麦提他们去打预防针,如果自己没有时间我便让老婆带着前往。”刘德勇说,办理出生证明最为麻烦,因为需要这些孩子在老家的亲人提供相关资料。他前后花了半年时间,跑了很多地方才办理成功。

在很多维族同胞眼中,刘德勇是他们在遂宁信赖的真诚朋友。

起国川:彝族同胞在遂宁的亲密依靠

33岁的起国川是一名彝族人,现为大英县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副大队长。

2007年,大学毕业的起国川进入射洪县伏河乡政府工作。不久,一名在此居住的彝族同胞听说乡镇府有一名彝族干部后,立即赶往乡镇府与他见面,向其讲述自己生活的点滴。

从这名彝族同胞的欣喜中,起国川深刻地感受到,身在他乡的彝族同胞对亲情的渴望。为此,在工作、生活中,他总是积极参与所遇到的彝族群众事务。2015年,因工作表现突出,被聘为遂宁市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联络员。

怀着对彝族同胞的热爱之情,担任联络员后的起国川更加积极参与到了民族工作事务中。彝语共有六大方言,二十五个土语,为更好与彝族同胞进行交流,他加强了语言和文字学习。同时积极对认识的同胞进行走访,向他们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协助他们解决各类生产、生活困难。

因文化和观念差异,部分彝族同胞在自身权利受损时,会对受伤害过程闭口不提。今年,苏某以介绍工作为由将阿依等四人诱骗至遂宁,被公安机关解救出来后,面对调查阿依等人始终保持沉默。起国川耐心细致地给她们做思想工作,打消其顾虑,配合公安机关开展调查取证,让犯罪嫌疑人受到了应有的法律制裁。

此外,扶贫攻坚工作中,起国川还积极帮助三名彝族同胞完成了无户口人员户籍申报和户口迁入工作。

仲噶:藏族同胞在遂宁的精神安慰

45岁的仲噶是市卫计委的一名主任科员。仲噶出生于西藏拉萨,因丈夫是遂宁人,2000年,仲噶转业到遂宁工作。

作为一名转业军人,仲噶始终保持着乐于助人的军人作风。2013年,她被聘为遂宁市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联络员。

“我工作就是关心藏族同胞在遂宁的工作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难题,协调各种纠纷。”仲噶看起来很有亲和力,也很有耐心,无论面对什么问题她都能够圆满地解决。

一次,一位甘孜州的藏族女学生意外怀孕,因害怕被家人知晓不敢在当地住院检查。于是,该女生来到遂宁的朋友家,入住到某医院。但意外发生了,在检查过程中,这位女生突然去世了。

女生家人闻讯悲痛欲绝,连夜从甘孜赶到遂宁,情绪十分激动,因语言不通,与医院僵持不下。仲噶立即前往医院。

得知仲噶也是藏族人后,女生的父母获得了不小的心理安慰。“他们是外地人。我的出现让他们有了一个可以信任的对象。”仲噶说,在对女生家人进行安慰之后,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给出了一个让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平时,仲噶常常去学校里看望藏族学生,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难题。“作为一名在遂宁生活了18年的藏族人,我其实并不觉得自己帮助了同胞多少。对他们而言,我的存在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安慰。”仲噶感慨地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