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徐金华
18日-20日,由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遂宁市委、遂宁市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杂技家协会、中共遂宁市委宣传部、遂宁市文广新局、遂宁市文联承办的第九届四川省巴蜀文艺奖杂技比赛在我市举行。省内7家杂技艺术团150余名演职人员在遂宁同台竞技,一决高下。
据悉,四川省巴蜀文艺奖是由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保留的常设全省性文艺评奖项目,每三年评选一次,且将对评选出的优秀文艺作品给予表彰奖励。杂技赛事自2012年第七届巴蜀文艺奖评奖以来,至今已举办三届。
开幕式:遂宁文化的大展示
18日晚,在一阵欢快的少儿群舞中,第九届四川省巴蜀文艺奖杂技比赛拉开帷幕。整场开幕式演出中,不仅有惊险剌激的杂技表演,还有展现遂宁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船工号子、象山花锣鼓、四川清音等,现场观众大呼过瘾。
当晚虽然秋雨绵绵,但依然挡不住观众的观看热情。四面八方而来的市民让整个遂宁国际会展中心座无虚席。
“这场开幕式演出很精彩,集多种艺术形式于一台,让我们既看到了精彩的杂技表演,也看到了遂宁特色文化的展示,很不错。刚好这几天我在遂宁朋友家作客,能看到这台演出是这次来遂的最大收获。”来自重庆的观众张欣洋如是评价。
在市内某机关工作的小杨带着两岁的孩子一起前来观看演出,就是希望能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文艺的种子。
据开幕式总导演杨兴国介绍,开幕式的文艺展示以“四川杂技·精彩遂宁”为主题,“本区域组织高水平呈现”为原则,“清新淡雅、简洁流畅”为基调,“突出川中特征,展示遂州风彩”为特色。整体布局为序《秋趣》;上篇《秋诗》;中篇《秋韵》;下篇《秋语》;尾声《秋实》五个篇章。内容包含“声乐”“舞蹈”“戏曲”“杂技”等复合元素,充满鲜明川中地域特征的12个本土节目,参演人员共151人,年龄最小的7岁,最大的77岁。
比赛:7家团队各献绝技
20日晚8点,河东仁里剧场。
来自南充、自贡、宜宾、广元、遂宁等地的7家杂技团的12支杂技节目轮番上演,给现场观众奉上了一台精彩的杂技盛宴。台下不时爆发的阵阵热烈掌声,表达了现场观众对演员们高超技艺的肯定。
当晚,在南充市杂技团带来的《舞梅》中,观众不仅见识了演员们扎实的杂技功底,还见识到了杂技与现代舞美的完美融合;在《坛技——青花韵》中,自贡市杂技团演艺公司的演员们用头顶、抛、接坛的种种绝技,赢得了观众们的热烈掌声;在《斗转星移》中,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演员同时抛接10个弹球的绝技,让现场观众叹为观止;遂宁市春苗杂技艺术团带来的《肩上芭蕾》,既展示了男女演员的精彩柔术,也体现了彼此之间的默契配合;由宜宾市酒都艺术研究院杂技团带来的《中国结》中,演员们以中国结为舞台,以精湛的技艺引得观众拍手称绝;在《力量——“勇”》中,7个身着海军陆战队队服的杂技演员,用杂技的形式讲述着精彩的故事;遂宁市杂技团带来的《软钢丝——童年》和《台圈——跨越》,让现场观众见识到了演员们扎实的功底,赢得了现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台上,演员们尽力表演,力争通过每一个节目、每一个细节将自己的杂技技艺完美演绎;台下,观众们全情投入,在力与美的欣赏中如痴如醉赞声连连。“我们遂宁的杂技名扬四海,今天在家门口不仅看到了他们的精彩演出,同时还欣赏到了全省其它杂技团的表演,这是一场集多家所长于一台的精彩的杂技盛宴。”家住河东的市民王明如是评价。
评审:四川杂技未来可期
演员们的精彩演绎获得了评审们的高度评价。
解放军北部战区陆军前进杂技团副团长、中国杂技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兼职秘书长董争臻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观看四川杂技。本届比赛显示了四川杂技的人才济济。这么多“团带班”“专业学校”出身的杂技演员们在坚守、创新杂技,这么多参赛团队都在努力实现综合艺术与杂技的相融。遂宁以文化惠民的形式将杂技在市民中推广、普及,市场培植得很好,观众也很懂杂技,这真正实现了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遂宁的节目也很有亮点,希望能够通过比赛向国家赛事、国际赛事多多输送人才。
四川省文联副主席、省杂技家协会主席、遂宁市杂技团团长童飞介绍说,第九届四川省巴蜀文艺奖杂技比赛在遂宁举办,作为东道主,此次遂宁杂技团的参赛选手全是学员,主要就是展现遂宁杂技的后备力量。比赛以惠民形式进行,就是让市民更多了解杂技,通过比赛促进遂宁杂技的发展。
据了解,本次比赛专业评审委员会由中国杂协遨请的全国杂枝专家、其他艺术门类专家学者和群众代表组成,确保了评委的广泛代表性、权威性和社会公信力。比赛结果即为“四川省巴蜀文艺奖杂技奖”的专业评审结果,报终审评定委会后,最终结果于明年揭晓。-->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