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走进小平故里感受改革巨变

2022年01月21日 10阅读 来源:遂宁日报
-->

◎全媒体记者税金龙

40年前沧海横流,定改革大计,显伟人本色;40年来物换星移,纵风雨兼程,仍砥砺图强;40年后九州峥嵘,待春风化雨,当饮水思源。

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9月4日,由四川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四川省报纸副刊研究会、中共广安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广安日报传媒集团、广安日报社承办的全川报纸副刊编辑记者“小平故里行”采风活动,在广安市邓小平故里小平铜像园拉开帷幕。之后的三天里,来自全省28家媒体的50多名专家、编辑、记者,走进小平故里景区、华蓥山石林景区、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华蓥市、武胜县、岳池县等地,瞻仰伟人风采,细看广安巨变,记录广安新貌,讲述广安故事,传播广安声音。

遂宁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中心部分编辑、记者受邀参加“小平故里行”采风全程,用镜头和笔触追寻伟人的成长轨迹,感受并记录改革开放以来广安的发展变化。

追寻小平足迹缅怀伟人功绩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清晨,缕缕阳光透过绿荫,在地面投下斑驳的树影。青松翠柏间,邓小平铜像端坐在藤椅上,凝视着家乡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地阔为广,和谐为安,“广土安辑”,得名广安。历经40年改革发展,广安正沿着伟人的指引豪迈前进,正如其名,亦如其所被期望。

4日一早,采风团成员便乘坐大巴,向位于广安市区北郊、离城约7公里的协兴镇牌坊新村驶去,那里便是邓小平故居所在地。一路上,宽阔整洁的街道、鳞次栉比的高楼、川流不息的车辆,组成一幅充满生机活力的美丽画卷,依次映入眼帘。

上午9时许,采风团成员来到了邓小平铜像广场,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邓小平铜像三鞠躬,致敬伟人,感恩小平,祝福广安。并敬献花篮,花篮上红色缎带写着“深切缅怀敬爱的邓小平同志”,寄托着全省新闻人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无限缅怀与敬仰。

献花仪式暨启动仪式结束后,采风团一行依次参观了邓小平故居陈列馆、邓小平缅怀馆、邓小平故居,追寻小平足迹、缅怀伟人功绩。

一走近陈列馆,就能看到邓小平的大型雕塑。在雕塑的左侧墙面上,刻着邓小平同志的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馆内陈列分“走出广安”“戎马生涯”“艰辛探索”“非常岁月”“开创伟业”五个篇章,共展出文物170件、档案文献资料200余件、图片408幅、复原场景4个,那些带有时代烙印的照片、文件、档案资料,那些运用多媒体展示系统组成的鲜活立体空间,生动、全面、形象地将邓小平波澜壮阔、伟岸华彩的一生娓娓道来,让后人了解到那段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救国图存的爱国史。

缅怀馆距邓小平故居约100米,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开馆。馆内共展出实物270件、图片218张,恢复邓小平同志生前工作和生活场景3处,全景式呈现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幅画面,是邓小平故居陈列馆的延续和补充,让人更加了解他的生活、他的情感、他的世界。

邓小平故居是一座普通的川东农家三合院,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之为“邓家老院子”。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诞生于此,并在这里度过了15载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邓家老院子里绿树环绕,门前池塘水波轻盈,耳畔阵阵秋蝉鸣唱,让小平故居显得更加厚重古朴。经过修缮的邓家老院子有大小房屋近20间,木质结构,青瓦粉壁,屋里还原的是过去农家生活的场景,摆放的是过去农家生活用具,多少保留着当年的模样,从中还依稀能想象出当年邓氏先祖生活的场景;墙壁上贴着邓小平少年时生活的场景绘画。

如今,邓家老院子里虽没有住着邓氏后人,但来往的游客络绎不绝,上至耄耋老人,下到垂髫孩童,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瞻仰缅怀伟人,情不自禁地在心底道一声“小平,您好!”

一路参观,一路沉思。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件件有故事的物品,一句句满怀深情的话语,见证了邓小平从出生川东农家,到少年赴法勤工俭学,积极投身革命事业,建设新中国和推进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为国为民的一生。采风团成员在帧帧图片和桩桩实物中缅怀伟人功绩、学习伟人风范。

感受乡村巨变领略民俗之美

“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

9月初的广安,“秋老虎”肆虐。但炎热的天气也未能阻挡采风团成员的热情。

在参观完小平故居后,4日下午,采风团一行前往武胜县白坪——飞龙乡村振兴示范区,看勤劳又富于创造的广安儿女在这块乡村沃土上,又将开辟出怎样的一片新天地。

汽车行驶在距离县城4公里的白坪——飞龙乡村振兴示范区,平稳的乡道两旁菜果丰美、村舍整洁,现代农业园区和特色旅游景点让人目不暇接;绵延的生态画廊、丰富的历史人文遗存、充满川东北特色的民俗,又让人好奇心爆棚。

采风团一行先后参观了新农村示范区规划馆、红岩英雄文化陈列馆、高家院子、下坝记忆、朝门院子等地。其中朝门院子房屋具有典型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特色,且保存较完整。近几年来,该县上结合乡村原有的建筑基础,增加乡味本色,融入乡愁元素,院子里演绎起具有当地民俗特色的婚嫁喜事和“走人户”“抓周”“打发小孩”的习俗。院里有油坊、豆腐坊、酒坊、刀坊等民间作坊,村民端来一碗红糖醪糟和特色川东凉粉,让人感受到浓烈而诚挚的热情。

在高家院子,采风团一行参观了传统婚俗、孝道等礼俗文化区。在下坝记忆,从上世纪40年代到现在的不同年代的“房屋年代秀”,勾起不少人的儿时回忆,感受乡村变迁。在飞龙镇,两位绣娘在竹帘上飞针走线,这种集竹编、纺织、书画艺术于一体的竹丝画帘,引得编辑记者们阵阵赞叹。当地通过发展竹丝画帘非遗产业,带动村民居家就业。

访非遗竹丝画帘,看传统碾米作法,观淳朴民俗表演,闻酒坊、油坊劳作之声,品农家自制的粮食酒、豆花,如同置身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景美人和,让人流连忘返。

而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在7年前,这里的旅游产业还几乎是零。如何“无”中生“有”发展乡村旅游?据随行的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武胜县将白坪、飞龙、三溪3个乡镇29个行政村统一规划,挖掘民俗文化内涵,通过“产村相融、农旅结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打造出下坝农耕记忆、粮食大院、朝门院子等20余个特色景点,将当地特有的竹丝画帘、川东婚嫁民俗、红色旅游等融入其中,丰富乡村旅游元素。几年间,白坪——飞龙新农村先后获得乡村振兴示范区、城乡统筹示范区、产业融合发展区、生态宜居样板区等多项殊荣。昔日的农田变成了4A级旅游景区,成为乡村振兴的先行者。

5日上午,采风团一行还登上了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山”华蓥山,听导游讲述“抬幺妹”的民俗,寻访华蓥山游击队和“双枪老太婆”的传奇故事,领略了独特的卡斯特石林、溶洞等自然生态之美。

聚焦产业发展续写“春天的故事”

“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

厚重的文化底蕴给广安增添了十足的魅力,充满活力与激情的广安人牢记小平同志“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的嘱托,改革开放以来,立足于本土特色与资源,求新求变,不断发展产业。通过多年辛勤耕耘,广安产业已从水泥、煤炭、化工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新型住宅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新产业转变。

5日下午,采风团一行深入华蓥市工业园区、广安经开区广安(深圳)产业园,探究广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奥秘,真切体会改革开放40年广安的新成就。

在华蓥市工业新城,四川坤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正加足马力满负荷生产。这家来自广东省东莞市的公司主要生产电子视窗防护镜片、摄像头镜片,去年9月入驻华蓥市以来,在多部门配合协调下,仅用3个多月就完成设备调试进入生产,预计今年产值达3.5亿元。

在广安(深圳)产业园,比亚迪云轨西南生产基地的工程师们正在对云轨车厢进行调试。这是比亚迪云轨在西南唯一的生产基地。自2016年9月广安与深圳签署了广安(深圳)产业园合作共建协议以来,该产业园已吸引了10多个大型项目落户,依托深圳先进的发展经验和丰富的产业资源、广安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较强的辐射能力,推动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排头兵”与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故乡接轨,深圳与广安携手开启“深广模式”,共同续写“春天的故事”。

与此同时,广安加快推进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片区)、四川广安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在与重庆全面合作的基础上,不断拓展与深圳、成都、天津滨海新区、北京中关村等重点区域合作,产业上与周边和发达地区形成配套发展、错位发展,不断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6日上午,采风团部分成员还冒雨来到了岳池经开区医药产业园、生态文化旅游区核心区域——白庙镇郑家村,看该地如何打造“医药重镇”,把科技和文化都种在岳池大地上。

地处秦巴山区深丘地带的岳池县,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将生物医药作为特色优势产业开启转型之路。2017年,仅生物医药产值就达到63.9亿元。“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2027年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位于医药产业园的四川仁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对未来10年的发展目标自信满满。

40年风雨历程,40年励精图治,小平的家乡人正遵循着小平当年的规划步伐,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创新,以改革之勇毅促转型发展,逐渐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让广安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继续前行,让这颗镶嵌在巴蜀大地的川东明珠继续散发出迷人的光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