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抓好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

2022年01月21日 10阅读 来源:遂宁日报
-->

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蒋晓华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省委书记彭清华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读书班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破解“三农”难题,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而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遂宁如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抓好产业兴旺?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综合考虑,统筹推进。

充分认识我市农业农村农民的现状和市情农情乡情

通过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特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农村道路、水利、农田基本建设以及农业园区、农环线、电网等项目的建设,遂宁农村的生产条件和面貌大为改善。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家庭林场正在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加之我市已经完成土地第二轮确权承包,特别是农村生产要素、土地经营权、林权、宅基地权、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颁证全面完成,为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

但是,自然环境上的不利因素仍然存在:一是人多地少,土地碎片化,生产成本高,不利于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二是土地贫脊,多为蓬莱组土、土石层薄,土壤墒情的保水保湿保肥能力差,土壤PH值呈弱酸性。三是遂宁气候虽四季分明,无霜期长,但冬季、春季光照不足,昼夜温差小,致使农作物角质层少,面筋值低,多年来引进的一些优良品种3、4年就退化。同时,当前农村土地撂荒严重。地方上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小,农产品加工企业小,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价格忽高忽低,农民受损严重。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搞好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以效益为中心(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扬长避短,突出优势,形成特色,力争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同时搞好农业立体布局规划,可实行山顶带帽子(把长防工程、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道路、渠系的森林植被保护好),这是我市绿色生态发展的本底;山腰找票子(利用茺地发展中药材、经济林、经果林);山底保肚子(在山底发展优质粮油)。具体而言,就是要因地制宜,在琼江、郪江河谷地带,发展优质粮油、反季节蔬菜;在2、3台土以上发展生长期长、耐干旱、价值较高、管理成本低的优质中药材、干果林和优质水果,如香桂、青花椒、核桃、果蒌、瓜蒌。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如在山林可以放养、圈养经济价值高的野鸡、野猪、土鸡等。在此基础上,统筹好农环线规划,以点带面,以线带面,连片发展,集约发展。

大力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现代农业,实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当前应主要发展四种模式:一是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的租赁模式;二是入股联利联心的股份合作经营模式;三是以返乡农民牵头为主的合作化经营模式,要选好产业,选好牵头人,制定好联利模式;四是家庭农场、家庭林场模式。在农业农村未来发展中,只有推进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大力培育和扶持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才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打捆使用好涉农资金,把农、林、水、扶贫资金有效整合

让资金围绕项目转,项目围绕产业化企业转,发挥好农业政策性资金的带动、撬动作用和乘数效应。为防止一些企业仅为争取国家农业项目资金,全市可制定统一补助标准,各项农业打捆资金可以采取验收后补贴的方式进行发放。

实现农业接一连三,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增加农业综合效益

一是在农业园区规划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改变农业用地性质,实现土地、资金等政策优惠。二是发展采摘园农家乐,使农业向第三产业延伸。三是培育好农产品品牌,形成三化(标准化、无公害化、原产地化),最终树立原产地品牌。四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农旅融合发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