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极端天气影响,涪江上游地区出现多次强降雨过程。7月11日,我市迎来建市以来涪江最大洪峰。涪江沿岸船舶、桥梁备受洪水威胁。人行桥被冲断、交通桥梁工程在建项目被淹、河中漂浮物卡上桥柱,险象环生……
面对险情和灾情,市委、市政府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遂宁交运人科学调度、沉着应对洪灾,有序组织全市水陆抗洪抢险工作。齐心协力搏击洪水,一场顽强防洪、抗灾、抢险、保通、恢复的战役在条条水、陆交通线上展开。
特大洪水预警频频传来我市交运系统提前精心部署
一切工作都要做在灾情来临之前。
6月27日暴雨后,我市交运系统便对全市渡口码头、船舶、桥梁隐患进行了拉网式大排查、大消除。面对即将到来的洪峰,7月10日,全市42处码头渡口全面停航封渡,涪江之上交通桥梁在建工程项目全部停工避险,遂宁到绵阳、射洪境内部分农村班线采取临时停运措施,交运系统公路、海事、运政、路政等部门备战大汛已全面进入备战状态。
汛令层层传递、站站相通,才能确保应对工作有力。
我市境内涪江主流起于射洪石榴嘴,止于船山和潼南交界处,境内流长194公里,无私灌溉的涪江即将遭受特大洪峰袭击,我市境内沿线航务及桥梁工程也将受到严重威胁。汛情的科学预警、形象预警和汛令畅通,尤其重要。
“市交运局接防汛办紧急通知50年一遇的特大洪峰将冲击遂宁涪江全境,11日晚最大洪峰预计将达20500立方米/每秒。”“射洪交运、大英交运已查收,请船山交运,立即查收传真!”从6月27日暴雨后,来自省、市的汛期预警和重大气象信息的传真件频频传到了市交运局汛期应急值班室,值班人员将条条汛情、险情在遂宁交运汛期微信工作群里传递。
汛情就是险情。
接到“7·11”洪峰过境遂宁的通知后,7月10日,市交运局局长夏海荣立即召集班子成员、局属各单位召开交运系统防汛工作会,认真分析各类综合信息,研究部署全市交通运输系统的防汛抢险工作;传达省、市防洪抢险文件和会议精神,认真听取局属各单位的防汛准备情况,分析工作可能存在的问题,对局属各单位的防汛抢险进行再强调、再分工,再落实。也就从这个时候起,市交运局通夜灯火通明,已成了常景、常态。
“严格落实以督促改,坚决不能发生跑船事件!避免下游桥梁遭受撞击!”7月11日12点半,市交运局局长夏海荣主持紧急召开交运系统防汛减灾工作会,迅速传达我市防汛紧急调度会精神及防汛相关文件精神,对“7·11”洪峰过境遂宁相关防范应工作,对我市航务、桥梁工程安全度汛工作再安排、再部署,交运系统全面进入临战状态。
与此同时,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安全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对做好当前交运系统安全工作进行再部署,并成立了应急小组,由局领导班子带队,立即赶赴蓬溪县、射洪县、大英县、红江渡口、黄连沱码头、田家渡大桥项目部等交通运输重点区域指导防汛减灾工作。
当日13点半,市交运局领导班子分组到达各县区交通运输重点区域,对安全隐患排查、消除隐患和加强防御措施再一次进行拉网式反复排查。并督导各县区交运系统防洪抢险工作,各县区交运系统切实履行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各县区交运局全体成员,海事、路政等全员出动,并分为多个工作组,安排落实巡逻车加强防洪保障,在我市境内涪江流域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汛情、水情巡逻排查。
一次次接到省、市传真,7月11日17时,市交运局局长夏海荣就进一步强化汛期船舶管理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县(区)切实落实主体责任、监管责任,采取具体措施强化汛期船舶管控,捍卫船舶、桥梁安全,全力以赴做好防洪抢险工作。交运系统也随即全面进入抗战状态。
特大洪水来袭沉着应对交运系统灾后恢复工作有序进行
举全系统之力全力做好防洪抢险工作,确保涪江境内船舶、桥梁安全、可控,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射洪县处于我市涪江全境的上游,是洪峰过境的第一个流域。
上游射洪海事处副处长赵波涛按应急预案及时传递各水文、气象信息,从7月11日到13日中午,传递汛情、水情80余条,已坚持两天两夜的他告诉记者,“流速每增一点,心跳加速一点,愿洪魔快快消去。但灾难还是发生了!射洪金华黑水浩村跨江人行桥毁了。”
“三桥漂下来一个油罐,请二桥注意”“一间活动板房向二桥漂去了哦”“一艘采砂船已在水寨门村被村民拦截,三桥、二桥避免了险情!”……7月11日22时,洪峰过境市城区,涪江之上三桥、二桥桥梁安全受到威胁,应对险情,我市交运系统公路、海事、路政、桥梁业主单位、施工单位设置瞭望站,信息就这样在他们应急工作群里传递,只为协同作战、实时监控保障通德大桥、通善大桥桥梁安全。
7月12日1时15分,最大洪峰冲击在船山区唐家乡女儿碑停靠点,川遂工1006开始不停的摇晃,突然有人喊道:“最外面的傍靠货舶船进水了”,值守人员船山区交运局副局长杨洋马上指挥铲车继续往上拖动船舶,同时派人迅速割断旁靠缆绳,货舶船沉没,在超强洪峰冲击川遂工1006最后漂移至岸边稳定,避免了下游桥梁遭受船舶撞击的风险。
7月12日15点半时,全市航务海事汛期安全工作会在市政府召开,及时总结应对此次洪峰过境工作,就建立健全水上应急处置指挥协调和区域合作长效机制提升水上应急能力建设、强化水上隐患排查等工作再部署。
7月13日下午,针对通善大桥的卡船险情,市交运局成立排险工作组,安排工程技术人员对通善大桥隐患研判和24小时监控,投入大型起重设备2台,抢险作业人员20余名,于当日下午15时,成功排除隐患船舶,桥梁恢复正常通行。
洪水退去过后,市交运局组织的专家已经到位,对通善大桥、通德大桥等桥梁展开安全隐患排查,以确保桥梁安全可控,并要求各县区再巡查、再排查、再核实,立即整改因洪峰过境造成的新隐患,同时,及时梳理公路、水路受损情况,积极争取上级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和资金支持。
……
危急时刻,遂宁交运人齐心协力,搏击洪水,一场顽强抗灾抢险的战役在条条交通线上展开。
面对一次次险情,市交运局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委的安排部署,我市交运系统组织人员力量、物质和车辆奔赴码头、渡口、桥梁蹲点督守,开展防汛、抢险工作,沉着应对“7·11”特大洪峰过境遂宁发生时的险情、灾情。
我市交运系统汛期一级战备警报已拉响。7月16日下午,市交运局组织召开第二季度安全工作会,会议总结了我市交运系统关于“7·11”洪峰过境遂宁的防汛抢险工作情况,分析问题的同时,并就下一步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作再部署。
受洪水冲击,船舶、桥梁受到不同损害,新一轮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已展开。全力确保行业安全度汛工作,我市交运系统将继续奋战在涪江一线,搏击洪流的城墙,捍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交运行业力量的汇聚
他们助力保障灾后恢复、群众出行
面对洪水突袭,我市交运系统行业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抗击洪灾。
7月12日中午,涪江遂宁段洪水退去,我市交运系统行业力量闻“汛”而动——水上增援、被毁桥梁建设、桥梁在建项目复工……一切保障和生产恢复工作已全面展开。
保障灾后恢复
田家渡大桥项目部组成专家组研究黑水浩村架设钢便桥
7月11日18时,射洪金华黑水浩村道桥受上游冲入的采砂船冲撞,导致桥梁部分桥体垮塌,转移金华坝及黑水浩村被困群众成为各部门的当务之急。
海事部门增援武警官兵转移被困群众、利用无人机运送物资、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协助当地规划建设应急船用码头、调用1艘海事巡逻艇、1艘渡船参与灾后增援;组织行业桥梁建设专家研究钢便桥架设……,危难之际,我市交运部门立即组织人员联同射洪县相关部门展开抢险救援工作,一幅幅画面温馨而感人。
就射洪金华黑水浩村跨江人行桥梁的灾后恢复问题,记者获悉,市交运局已组织在我市田家渡大桥施工的中铁四局派出专家组到达现场踏勘,目前,正在研究架设钢便桥方案。
保障桥梁安全
通善大桥项目正筹备恢复建设桥梁安全检测在进行
洪峰来袭,一些交通桥梁工程在建重点项目也不得不停工避险。洪峰过后,如何尽快复工成了当务之急。
通善大桥项目部相关负责人王家钰介绍,此次洪灾造成河中漂浮物多次对桥墩、栈桥进行冲击,需对已成型桥墩、栈桥逐孔、逐跨进行检查。该项目部正加紧研究恢复项目施工方案,同时,检测人员依然坚守岗位实时检测桥梁状态,保障桥梁安全通行。
“是否需要将栈桥恢复至边跨位置,再进行边跨现浇段支架平台搭设?”“或采取改变合龙顺序、减短边跨现浇段长度、无支架进行施工。”……在通善大桥项目部会议室,就如何恢复项目施工,通善大桥项目部业主、施工、检测、监理等单位负责人展开讨论,大家都为尽快恢复项目建设出谋划策。
保障群众出行
船舶“土专家”们组成增援队修复沿线受损船舶
我市境内涪江主流起于射洪石榴嘴,止于船山和潼南交界处,境内流长194公里,通航里程160公里,沿线42处码头,加上我市境内支流梓江、郪江、琼江,江河流域登记船舶1007艘。
洪峰过境后,涪江沿岸大量船舶出现破损、移位,甚至沉没,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特别是专业技术力量对船舶进行救援。大英郪口老船工陈早全带领一群船舶“土专家”组成志愿者增援队修复、复位涪江沿线船舶。
“我生在船上、长在船上,船就是我的家,现在我和队友们要帮助大家修复‘家’。”今年48岁的陈早全是大英郪口人,是一名有30余年经验的老船工,洪峰退去后,他带领一群船舶“土专家”,奔走在砂石厂、渡口边、码头上,参与船舶修复、复位等增援。
“船舱进水,发动机故障报警!先排水。”在大英郪口一渡口,记者看到,陈早全和队友们帮助船舶复位后,马上冲进动力舱。判断准确、动作干脆,一个半小时后,维修完毕。船主说,船舶是他们一家营生的工具,原以为船舶已无法维修,他和妻子连日来彻夜难眠,随着“专家”喊一声“可以了”,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记者获悉,陈早全带领的“土专家”目前有10余人,在“7·11特大洪峰”来之前,他们免费协助大英郪口沿线的大型砂石船舶进行绑扎、固定,同时指导船员应对洪峰。在洪峰后,他们昼夜兼程对船舶进行打捞、修复、再固定。
■本版图文何飞-->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