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遂宁市中心医院:“全国扶贫日”我们在行动!

2022年01月21日 10阅读 来源:遂宁日报
-->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今年10月17日是全国第5个“扶贫日”,也是第26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完善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确保贫困群体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要求。为响应“全国扶贫日”号召,市中心医院近日开展了一系列扶贫日活动。

A

2300名职工积极捐款

为积极响应2018年“扶贫日”捐赠活动,市中心医院日前向全院职工发出公益捐款倡议,动员全院力量筹募资金,扶贫救困。医院职工捐款人数超过98%,2300名职工共捐款253120元。

据了解,此次参与捐款的不仅有医院各个支部、科室的医务人员,保卫科、后勤服务科、设备维修科以及汽车队等工作人员也都积极参与。伸出援助之手,奉献一片爱心,送上一份真情,点燃一份希望。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成渝发展主轴绿色经济强市的重要保障。参与脱贫攻坚捐赠,是彰显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慈心善举。市中心医院工会主席王晓红表示,“目前,遂宁还有贫困村、贫困人口急需我们举全市之力、汇聚各方力量、携手合力攻坚。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员工,大家都非常积极的参与这一次捐款,这次捐款是我院历年来参与捐款人数最多的一次。”

B

送文化下乡共度中秋

9月19日下午,遂宁送走了几日的阴雨天,迎来了难得的艳阳天,蓬溪县黄泥乡高岩村和依姑村这两个偏远而静谧的小山村也难得的热闹起来。这天下午,遂宁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陈拥军,院纪委书记温冬梅,院工会主席王晓红,院党委委员许英及机关支部、后勤支部党员干部一行,带着文艺表演队和月饼,与两村村民开展“脱贫感党恩,携手过佳节”中秋茶话会,为父老乡亲送上中秋佳节的祝福。

村里难得开展文化活动,刚吃完午饭,村民们就三三两两的聚集在文化广场等待着。

村民吴尚光带着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伴也坐在广场边的树荫下,他说,“难得今天村里头热闹,我带她出来看看。”一旁的一位婆婆笑着说,“我是五大队(杨家沟)的,听说今天这里有活动,我送完娃娃就顺道过来看看。”记者再一打听,原来现场不少邻村和场镇的居民,都是听说今天下午高岩村有中秋节活动,专程赶来看热闹的。

在高岩村的中秋茶话会上,陈拥军表示,“这几年,我们共同见证了高岩村村风村貌的巨大变化,也看到了高岩村的集体经济正在逐渐强大起来。过去,我们一起奋斗,取得了成绩;今后,医院还会投入更大的力量,和大家一起推动高岩村的发展。在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代表全院3千多名员工,祝高岩村的父老乡亲节日快乐!祝大家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活动现场,来自遂宁阳光艺术团的演员们为村民们带来了歌舞、音乐演奏以及自创小品、群口音乐快板,孩子们看得认真,老人们看得开心,不时鼓掌称好,不时开怀大笑,现场气氛温馨感人。

“高岩新村好地方,青山绿水好风光,破旧烂屋变洋房,鸡鸭成群谷满圈,谷米粮食堆满仓,公路修到家门口……”这是贫困户柏再友在得知医院要来村里开中秋茶话会之后,描写的高岩村新貌诗。活动现场,柏再友登上舞台,将这首发自内心的诗朗诵给大家。

与此同时,高岩隔壁的依姑村也正在热热闹闹的过着中秋节。活动现场特别邀请了遂宁市观音故里传说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遂宁市知名金钱板艺术家胡儒辉,为大家带来精彩的金钱板表演。村民们一边品尝月饼零食,一边看着节目表演,现场氛围温馨融洽。

王晓红在会上表示,“对于依姑村扶贫工作,医院领导非常重视,多次到村里进行调研座谈,了解村里的情况和村民的困难。为进一步宣传党的脱贫攻坚政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诚信感恩教育,同时也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医院和村委会一起特别组织了此次茶话会。希望与各位村民一起畅谈交流,共度佳节。”

C

入户走访送去慰问

捐款、中秋茶话会……市中心医院“扶贫日”系列活动还没有结束。9月26日下午,市中心医院院长陈拥军、院工会主席王晓红、副主席李冬梅,带着医生护士和米油到蓬溪县黄泥乡依姑村、高岩村慰问部分贫困户和困难群众。

“大爷,大妈,你们好!国庆节来了,我们来看看你们……”当天下午,陈拥军一行来到依姑村贫困户梁云才老人家时,老人正在院坝里休息。

80岁高龄的梁云才与老伴张秀琼住在新修的安置房里。梁云才年轻时身体就一直不大好,后来又因中风留下后遗症,腿脚不便,而张秀琼也患有天生的眼疾,已无光感。两人唯一的儿子也入赘到了湖北,难得回家一次。

了解到两位老人的情况后,陈拥军立即让同行的医务人员为老人测量血压,以便了解老人身体近况。

当听工作人员说两位老人的血压都高达190多时,陈拥军有些心急的叮嘱王晓红说:“下次再来的时候带个眼科医生,另外再带些降血压的药……”说完想了想,还是不放心,转头又叮嘱依姑村的第一书记说,“最好马上请村医先来看看,赶紧把药吃起走,血压太高了。”

从梁云才老人家出来,陈拥军一行人又前往贫困户胡志海家。

胡志海家在一小片竹林里,离村道有一小段路,因为刚下过雨,有些湿滑。见村干部带着一大群人走了过来,胡志海的妻子刘冬梅远远的迎了来,“路不好走,辛苦你们了!”陈拥军递过特地买来的米和油,刘冬梅还有些不好意思,“感谢你们都来看我们,还带了东西来。”陈拥军笑了笑说,“是政府和党让我们来的,来了解了解你们家的情况。”

据了解,胡志海年轻的时候曾经在采石厂打工,后来因为尘肺病丧失劳动力,常年卧病在床。他的大儿子原本就有些智力残疾,前几年突患腿疾,也长期卧床。就这样,照顾一家人的重担都落在了刘冬梅的身上。为了添补家用,刘冬梅在家养殖了鸡和猪,所以迟迟没有搬进安置房。

家里房屋年久失修,又不太通风,很是潮湿。里屋的床上,胡志海正在用制氧机吸氧,大儿子躺在他的脚边。看到两个病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陈拥军有些不忍,劝说刘冬梅,“你们还是早点想办法搬到新房子,这个房子确实不能住人了。这个鼻氧管也要经常更换才行。”说完,扭头嘱咐随行的工作人员,“下次再来的时候记得带一个鼻氧管来,再把关节外科医生也带来看看……”

从房屋里出来,陈拥军并没有着急离开,而是径直走进她家的猪圈,看了看圈里养的两头猪,问刘冬梅:“你这猪是怎么卖的?”“杀猪的不收的话,就赶到遂宁去……”听到刘冬梅这样的回答后,陈拥军立即对王晓红说:“这两头猪你们工会看能不能预订下来,高出市场价跟她收购了。”

从刘冬梅家中出来,陈拥军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离开依姑村前,陈拥军从口袋里掏出一个装有慰问金的信封,递到依姑村村干部手里,请他务必转交给刘冬梅,“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一个女人在这种情况下,担起了家中顶梁柱的重任,让人很是心痛。刘冬梅不容易,能多帮一点是一点。”

推进精准扶贫,当需解决群众燃眉之急。陈拥军等人此行既是慰问,也是走访。每一户,他们都细细去问询,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求,以便更好的精准扶贫;每一户,他们都用心去关怀,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每一户贫困户的心上。

D

以购助扶暖人心

9月27日清晨,两辆标有“脱贫攻坚见行动,以购助扶暖人心”的厢式货车早早地从黄泥乡高岩村出发,将4.6万斤大米分别运往市中心医院本部及河东分院。这些大米都是市中心医院工会以购助扶向其帮扶的高岩村米面加工厂采购的,并作为节日慰问品发放给全院职工。

早上8点,领取大米的职工代表带着各式的“运输工具”来到了分发点,由工会逐一分发。

说起这些大米,背后还有两段感人的小故事——

全院职工捐资建起的村集体经济

作为贫困村“摘帽”的“七有”之一,集体经济收入是脱贫摘帽的硬性条件。为了帮结对帮扶的高岩村搞起集体经济,2017年,市中心医院发动职工捐款13万余元,在高岩村建起了米面加工厂,当年就给村里分红3.3万元。“村里这才有了集体经济收入,以后我们修桥补路、帮扶困难村民的钱就有了着落。”高岩村村主任黄建夫告诉记者。

所以说,这次采购大米的加工厂正是全院职工捐资助建起来的。

院长亲临加工厂查看采购大米质量

以购助扶既要助力扶贫攻坚,但也必须要对全院职工负责。9月26日下午,陈拥军、王晓红、李冬梅等人来到“绿全绿”米面加工厂查看医院采购的大米。

此时,工厂的工人正在一袋袋往货车上装米,“这些米都是今年的新米,全是这两天新打出来的。”陈拥军等人一边看着加工厂的生产环境,一边听工厂负责人介绍。陈拥军弯下腰,捧起一捧米,仔细的看了又看,“看起来,这个米是不错。但是这是发给两千多名职工的大米,我还要带点回家试一试是不是真的好吃。”说完,他吩咐工人帮他捧了两捧米装好,准备带回家试吃。

本版文图全媒体记者陈曦本版策划熊佳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