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务院颁布了《征信业管理条例》,作为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的人民银行,配套出台了《征信机构管理办法》《企业征信机构备案管理办法》《征信投诉办理规程》等系列制度及行业标准,规范了征信机构等市场准入,明确了征信业务活动规则,解决了征信业发展无法可依的问题。五年来,我市征信市场发展状况如何,信用体系建设在哪些方面产生影响?日前,中国人民银行遂宁市中心支行副行长罗鸿勇接受了记者采访。
“政府主导+市场驱动”发展模式初步形成
记者:社会公众对于征信业最开始、最直接的接触和认识,是人民银行建设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目前,该系统运行情况如何?
罗鸿勇:为提高金融信用信息服务能力,提升社会金融信用信息服务水平,人民银行指导征信中心建设了覆盖全国的、集中统一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即大家熟悉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收录了企业、个人的信息,包括:基本信息;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金融信息;社保、公积金、环保、欠税、民事裁决与执行等公共信息。数据库接入机构涵盖银行、小额贷款、融资性担保、消费金融、住房公积金、证券、保险、信托、社保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及其他组织。依托覆盖全国的网络为金融机构、信息主体提供查询服务,信用信息广泛应用于各类放贷机构分析客户包括小微企业客户信用状况、发放贷款及信贷业务管理。截至2018年3月末,数据库个人征信系统和企业征信系统接入机构分别为3285家和3236家,累计收录9.57亿自然人、2524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为减少信息不对称、防范金融风险、促进社会诚信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2018年5月23日,“百行征信”正式挂牌成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目前征信市场建设格局如何?
罗鸿勇:为完善征信市场基础设施,提高社会信用服务水平,除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外,人民银行积极培育发展征信市场,探索形成了“政府+市场”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一是发放个人征信牌照。就是您刚才提到的百行征信有限公司,这是在总结个人征信业务准备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依托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联合8家市场机构组建的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这个征信平台与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传统金融领域的征信服务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打破了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信息壁垒,拓展了征信市场的供给边界,是市场组织强强联合的一个成功范例。二是规范企业征信机构发展。推动企业征信机构备案,采集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公用事业单位、上下游交易主体等掌握的各类企业信用信息,提供多元化的征信产品和服务。同时,推动企业征信市场对外开放,目前已为国际企业征信机构邓白氏公司在上海设立的华夏邓白氏办理企业征信机构、英国跨国征信集团益博睿在境内设立的子公司益博睿征信(北京)有限公司予以备案。三是推动信用评级机构发展。截至2017年末,在人民银行备案的法人信用评级机构共98家,评级产品覆盖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地方政府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绿色债券、熊猫债、借款企业、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各种类型。
加强征信合规管理确保征信信息安全
记者:无论是“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还是“百行征信”,都涉及信息主体大量信息,如何保护信息主体信息安全?
罗鸿勇:征信业在促进信用经济发展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要实现征信业规范稳健发展,征信信息安全管理特别是个人信用信息权益保护显得尤其重要。《征信业管理条例》以个人信息保护为主线,对个人征信业务实行严格管理,包括:采集、查询个人信息须经本人同意,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不经公开的信息除外;信息主体享有查询、异议、投诉等权利,个人可以每年免费两次向征信机构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侵犯信息主体合法权益将承担法律责任。依据《条例》,征信管理部门依法对征信业务及相关活动中的个人信用信息保护实行常态化管理。
记者:人民银行在征信信息安全管理中采取了哪些措施?
罗鸿勇:为切实保护信息主体权益,确保不发生征信信息安全事件,人民银行建立健全征信合规管理,通过“人防+技防”建设牢牢守住征信信息安全防控风险底线。一是建立和完善征信管理监测系统。建立日常业务报备制度,建设征信管理监测系统和违约率检验系统,开发运行信息主体救济管理子系统。从2011到2017年,共受理投诉业务621笔,办结率达到100%,维权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二是自上而下建立征信合规工作例会制度,加强征信合规管理沟通协调。三是以风险和问题为导向,建立和完善征信非现场监管工作机制。四是推广使用信用报告查询前置系统。五是持续组织开展征信合规执法检查。据统计,2017年,各级人民银行共对17600多家信贷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开展了执法检查,对发现的提供个人不良信息未履行告知义务、未经信息主体授权查询征信信息、未按约定用途使用征信信息、违规向第三方提供征信信息、征信异议处理超过法定期限等问题,依法进行严肃处理。六是开展征信从业人员合规教育轮训。七是大力整顿征信市场乱象。
优化地区信用环境稳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记者:2014年以来,国务院颁布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及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全面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征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是什么关系,人民银行如何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罗鸿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包括征信体系建设和诚信体系建设,征信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当前,我国信用体系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人人关注自身的信用记录,人人参与信用建设,人人期盼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人民银行一方面健全完善征信体系,另一方面积极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08年11月,人民银行就牵头建立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2011年10月,国务院建立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扩大到47个,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为“双牵头”单位。目前,联席会议已组织联合各成员单位签署印发了36个联合惩戒和联合激励备忘录,有效推进了各部门、各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记者:近年来,人民银行大力推动小微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两个重点领域的试点示范,主要目的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效?
罗鸿勇: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人民银行推动地方信用体系建设中长期抓的一项重点工程。其主要内容是,人民银行借助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机制和征信的理念,利用垂直管理各地派出机构的优势,推动各地方政府牵头,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参与,督促辖区内金融机构参加,为尚未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的中小微企业建立信用档案,通过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指导金融机构对当地各方认同的信用企业有针对性地发放免抵押、免担保的小额信用贷款予以支持,以此将信用建设、信用意识、信用支持有机结合,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大政方针在基层落地。
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实践,全国各地积极建立健全信息征集、信用评价和信息应用机制,采集中小企业信息,开展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和守信企业评选、信用培育、网上融资对接等活动,为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和社会提供服务。联合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和金融机构制定完善支持政策措施,建立风险补偿、奖励制度,完善信贷流程,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构建信用正向激励机制。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可得性,改善了地区信用环境。截至2018年3月末,全国累计补充完善中小企业信息261.14万户,累计已有50.6万户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贷款余额11.17万亿元。其中遂宁市2014年被确定为全国31个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之一,探索建立了“库网平台”为基础、信息运用为核心、培育对接为手段、资源整合为保障、服务融资为目标的工作机制,被人民银行总行誉为“遂宁模式”在全国推广。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由我国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和农村信用的特点决定的。由于地域分布更广,信息采集成本更高,农村地区经济主体在信贷市场中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严重。农村相关财产权利界定不清,以及以传统的“熟人”信用文化为主导的农村信用环境,极大地增加了金融交易成本,降低了金融服务效率。为此,破解“三农”发展困境必须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弥补抵押担保不足问题。截至2018年3月末,全国累计建立信用档案农户数1.75亿户,累计评定信用农户1.2亿户,累计已有近9405万农户获得银行贷款,贷款余额31752亿元。(刘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