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情之所至赏小戏

2022年01月27日 10阅读 来源:攀枝花日报

□张亮

11月2日至6日,四川省第十六届戏剧小品(小戏)比赛在乐山举行。比赛结束了,小品(小戏)表达的思想还在,或传给观众大脑,或只留在剧场。

限于篇幅,我只把感受最深的几个戏加以评论。

第一场的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成都市川剧院选送的《武生》。《武生》体现了戏剧从业人员对艺术的坚持。它的情节发展也颇有深意,先是武生通过网络直播自己的翎子功绝技,部分网民对艺术不尊重,让武生心灰意冷;再是在镜子前两个“我”的相互纠缠,一个“我”要挣钱,一个“我”要坚持艺术;后是“我”回忆父亲给自己取名的来历;最后武生坚持艺术,重新披挂,以一场武戏收尾。

同样有深度有情怀的作品是攀枝花的本土作品《在我和世界之间》。诗歌与影像的结合中,一个假的支教老师和一个千方百计阻挡外人进村挖宝石的孩子相遇。假老师变成真老师留了下来,完成了自己的救赎;一味排斥外界的孩子因老师的引导缩短了与世界的距离。一个环保题材能写得这样文艺,对观众的要求比较高。小品毕竟不是散文,给观众思考的时间不长,也不能某处看不明白翻回去再看,因此过于隐晦的表达对部分观众来说会有障碍。

几天的观摩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在今后的戏剧小品创作中,毋忘传统,有传统有创新才能让我们的戏剧艺术重新焕发光彩。

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用于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即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小品《变脸》融入了这种的特技,把贫困村的乡亲们不想让“第一书记”离开的情绪融入进去。《变脸》应该是一个较好的尝试。它有川剧的传统元素,也有对“第一书记”的现实关注。老乡们为了不让“第一书记”离开,故意在上级领导面前说“第一书记”的坏话,把“白的说成黑的,好的说成撇的”,这出现了第一次“变脸”,真变脸;上级领导故意表达对“第一书记”的不满,出现了第二次“变脸”,假变脸。

《破晓红云》是攀枝花艺术中心报送的作品,这是部京剧小戏。京胡一拉,唱腔一开,满堂喝彩。

后台先传出的唱词交代了小戏背景:“破‘围剿’不惧艰辛,来到了大凉山继续前进。恨白匪丑化红军多恶行,设关卡限出入山道封禁。进深山寻彝胞以心比心,广宣传红军政策消除疑云……”

这是在红军长征途中,经过大凉山发生的故事。国民党军正在抢夺彝民财产时,被红军发现。一番武戏后,红军打退国民党军,彝家少女阿果参加红军。

本次比赛中,《破晓红云》设计的武戏是最精彩的。观戏有那么一阵,我有点走神,我想到了新编川剧《火焰山》在海外市场受欢迎的场面。国外观众对唱词方面大多是听不懂的,屏幕上打出的翻译也达不到“信、达、雅”的境界,但这部戏却受到追捧,其中缘由,值得玩味。

川剧小戏《揭榜》同样是受到好评的一部作品。它以情动人,情感充沛。甲午战后,少年郭开贞到嘉定府求学,正遇府上挂榜招贤,寻觅高人去对付东洋浪人摆下的文擂台。两天已过,无人敢去揭榜。民众的心理是:“朝廷和东洋人打赌,关我屁事。”在听闻一个老清兵的儿子在甲午海战中战死后,郭开贞激起热血满腔,去揭榜文。同行诸人都被调动了斗志。同行的同学唱:“你让我羞愧难当,我也是热血一儿郎!”一妇人唱:“你去打擂台,我来熬鸡汤。”掏粪人唱:“浪人敢张狂,敲他一粪档!”私塾先生唱:“烧了我这老皮囊,助你一把火火更旺!”

这是全场比赛我唯一含着热泪看完的小戏。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有段话:“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以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里,汤显祖讲出了情的伟大力量。

《揭榜》这部戏好就好在凸显了家国情怀。“少年强,中国强。中国强,共兴邦!”中国近代史羸弱百年,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疤痕。中国兴亡,匹夫有责,每个中国人不敢忘。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小品小戏是用另一种艺术形式来讲中国的故事。本届比赛,有的故事讲得好,发人深省,体现了编剧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美学思考,让我这样的门外汉也受到了触动,希望今后也能通过更多的形式讲好中国的故事。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