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公交优秀促进公交优先打造品牌推动绿色出行

2022年01月28日 10阅读 来源:攀枝花日报

城市公共交通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出行需求的社会公益性事业,与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与城市运行和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

“正因为公交与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倡导公交优先。公交优先,并不是公交总公司优先,而是城市公共交通优先,是人民群众优先。”正如攀枝花公交客运总公司总经理余哲斌所说。近年来,攀枝花公交客运总公司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抢抓机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以发展促民生,以改善城市公共交通条件、方便群众出行为目的,积极构建公交绿色出行系统,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健康发展,公交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公交车数量质量、营运线路和覆盖范围大幅度提升,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服务质量大幅提高,公交优先、服务民生、坚守责任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保安全——

人防技防齐上阵

公交安全关系到每一位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公交企业的繁荣发展。保证公交安全,是攀枝花公交客运总公司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确保公交安全方面,公交总公司实行人防、技防等手段相结合,构筑系列安全保障体系。在人防上,公司安全管理人员深入所辖线路、工作场所进行检查,查找隐患、规范操作、遏制违章。在技防上,利用GPS监控系统和场内监控进行监视抽查,及时发现违章行为,及时进行气候变化的安全提示,及时调取相关资料,实行事中监控、适时抽检,同时建立GPS系统抽查记录、提示记录、违章记录等,形成无缝隙监管的安全行车格局。

公司安委会坚持开展季度安全大检查,对公交生产安全进行拉网式检查,使隐患可防可控。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开展主题安全竞赛,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技能。同时,对运营车辆实行严格的例保例检和保养维护制度,车辆在出厂前、行驶中、收车后驾驶员均要对车辆转动、制动、灯光等部位的连接紧固、使用效能等进行例保检查(即“一日三检”),车辆每天运营后回厂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维修处理,经检验员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营,对行驶一定里程的公交车进行强制保养维护,保持了公交车辆良好的技术状况。

公交总公司成立了以总公司领导为组长的反恐防范、消防安全领导小组,修订了《攀枝花公交客运总公司防范恐怖袭击及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签订了《消防安全、反恐防范目标责任书》。在进一步加强职工反恐防范、消防安全教育的基础上,利用公交LED显示屏、横幅、标语等加大宣传,定期开展消防、反恐防范应急疏散演练,增强职工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重要法定节假日和重要会议期间,公交总公司与直属分局公交客运派出所联合到人员密集的站点,宣传防盗防火知识和检查乘客是否携带“三品”、公交车消防器材是否齐全有效等。长期安排公交联防队员佩戴红袖标换乘不同的公交线路进行跟车检查,营造安全的乘车环境。

调结构——

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

“随着私家车的增多,城市道路拥堵愈加严重,尾气、噪声等污染日益威胁着我们生存的环境。面对这一难题,推行公交优先、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倡导绿色出行成为一个‘破题’之策。”余哲斌对于如何缓解日益突出的城市交通问题讲述了自己的观点。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大力引导市民放弃使用私家车,自觉选择乘坐公交车等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缓解城市拥堵,减少污染排放,营造绿色发展环境。同时,针对新能源公交车具有低能耗、低排放、低噪音、乘坐舒适性好等优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新能源公交车的推广使用工作,从2015年起,先后2次组织人员到其他城市考察学习新能源公交车推广使用经验,多次组织专题会议研究更新采购新能源公交车工作,并将采购新能源公交车列入2017年度市政府10大“民生实事”。

目前,市政府已投入3100万元采购新能源公交车63台,其中车长10.5米LNG气电混合动力公交车45台、6.3米纯电动社区巴士18台。63台新能源公交车主要投放在经过主城区且客流较大的1路、12路、105路、113路等公交线路。

据攀枝花公交客运总公司技术设备处处长魏刚介绍,新能源公交车的推广使用,将进一步改善我市城市空气质量。气电混合动力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减少40%、PM2.5排放量将减少95%,纯电动车的二氧化碳和PM2.5排放量均为零,同时能够降低噪音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提升乘坐舒适度。

“我出门不赶时间的话都会等新能源公交车,因为它没有噪音、安全又舒适啊!”9月12日,记者在竹园巷公交车站随机采访一名候车市民,该市民如是评价新能源公交车的投运。下一步,公交总公司将逐步加大新能源公交车的推广使用力度,加速黄标车、老旧公交车的淘汰速度,逐步提高新能源公交车的投运率,让更多市民享受到市委、市政府民生工程的成果。

在今年开展的环保督察行动中,公交总公司克服各种困难,于6月30日前完成了排洪沟清淤、生产废水处理、四废处置等整改,实现了环保达标。为达到一级饮用水水源地的环保要求,公交总公司连夜奋战,用两天两夜的时间完成了渡口桥修理车间必要设施设备的搬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修理车间的关停,保护了攀枝花的绿水青山,为共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作出应有贡献。

提品质——

让乘坐公交车出行成为“时尚”

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理念逐渐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更多反映出的是群众对高品质公交的期待。近年来,攀枝花公交客运总公司通过打造精品线路、建设亲情车厢等方式,提升公交出行服务品质,提高群众满意度,让乘坐公交车出行成为“时尚”。

为有效提升运营车厢整体服务质量,公交总公司积极推行企业服务文化建设,紧紧围绕“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三句话,加大职工“亲情”服务意识的引导和培育力度,牢固树立职工“视乘客如父母、兄弟、妻儿”,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努力为乘客提供温馨、舒适、贴心的适需服务。

同时,公交总公司以打造具有攀枝花特色、亮点的优质服务“精品”线路为载体,树立全新公交形象。在1路、18路、25路、34路、63路、12路共6条公交线路开展优质服务“精品线”争创活动,加大对创建线路职工亲情意识、精品意识的教育和引导,不定期组织人员对运营车辆的服务设施设备、驾乘人员安全行车、均衡运营、车辆卫生及文明服务、礼貌待客等进行检查,查找存在的问题,分析制约影响服务提升的内外因素,制定整改措施,狠抓落实。

“您好,欢迎乘坐12路公交车,请拉好扶手往里走。”“地板有水,小心地滑。”……驾乘人员一句句温馨话语,拉近了与乘客的距离,增近了彼此之间的信任。结合政风行风工作要求,12路、34路被定为市级优质服务“精品线”争创线路,在拓宽服务范畴的同时,大力规范服务言行,推行驾乘人员在线路首末站及大站说迎送语,按月对驾、乘、调人员进行全方位评定,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此外,部分“精品线”争创线路还在车内添置了花藤、盆花,冬季在爱心专座上增添了“爱心坐垫”,在调度室设置了“爱心”便民箱和“爱心候车室”,准备了酒精、创可贴、棉签、好爽糖和西瓜霜等药品,提供热水、候车座椅等,为广大乘客提供了更加温馨和高品质的乘车服务。今年初,63路职工主动请缨,要求参加“精品线”驾乘人员星级考评,以更好地提升公交品质,展现公交服务形象。

12路、34路、63路推行“精品线”服务质量星级评定以来,已有502人次被评为三星、93人次评为四星、8人次评为五星,有效调动了职工提升服务品质的积极性。

优服务——

让更多市民优选公交出行

公交优先,就是百姓优先。近年来,我市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对公交的支持和帮扶力度,通过开辟社区巴士、推出“定制公交”、微循环公交、“康养+公交”、优化公交线路等,创新发展,建立立体化、多样化公共交通体系,让更多市民优选公交出行。

自2016年9月以来,为拓展公交服务覆盖率,满足市民多样化交通出行需求,我市新开4条“康养+公交”线路,分别是市中心广场至花舞人间景区公交线路、公交9路、天津路至普达阳光景区公交线路、市中心广场至国际康养学院公交专线。同时,为方便市民出行、减少候车时间、节约出行成本,公交总公司先后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0条,不断增强公交车整体运输效能,为城市居民提供高效、舒适、便捷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提高居民交通出行分担率。

为配合党政机关公车改革,为市民提供多样化公交出行服务,公交总公司与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携手,通过开展客流调查、市民出行方式调查等,开通了4条定制公交线路。推进支干线公交网络构建,优化公交线网结构,开辟多条社区巴士,新建君临江山公交首末站和阿署达公交首末站,解决居民乘车“最后一公里”难题。现我市公交运营线路共有47条,全市公交线网长度达253.15千米,公交车辆万人拥有率为9标台。

为满足市民高峰期出行需求,公交总公司通过GPS安全监控系统及智能管理系统实现对公交线路可视化管理,根据高、平峰时间段客流客向变化,适需调整线路运力,开通了多条高峰通勤线路、区间车、大站快车,逐步构建高峰通勤网,并通过公交电子站牌及“花城智慧公交”手机APP,实时为市民提供交通出行服务信息。市民通过下载“花城智慧公交”APP手机查询平台系统,即可免费查询公交线路、站点、车辆到站时间等信息。

除此之外,公交总公司还积极推动公交专用车道的建立。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提议,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希望市里建立公交专用通道,提高公交运行速度和质量,实现道路资源共享,推动城市持续健康绿色发展。比如,结合我市道路交通条件,在高峰时段,开辟公交专用通道,提高公交通行速度,有效引导市民选择乘坐公交车出行。

为方便市民充值公交IC卡,今年2月,经东区政务服务中心协调,在瓜子坪片区阳光馨园社区居委会、新民路社区居委会设立公交IC卡便民充值点。这是继团结社区、新风社区、枣树坡社区设立公交IC卡便民充值点后,新增的两个社区充值点,方便了辖区居民就近充值,解决了市民跑远路充值不便的问题。下一步,公交总公司还将开通手机充值业务,市民足不出户即可对IC卡进行充值。目前,公交总公司正在研究开发手机刷卡、二维码扫码、银行金融卡刷卡等乘坐公交车的多种支付方式。

公交总公司在优化服务的同时,还紧追城市公交发展新趋势,运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和GPS系统、车载视频监控等,做好“互联网+公交”服务,加快构建攀枝花“智慧公交”。“公交一卡通”互联互通系统工程目前已进入数据联调、机具测试阶段,验收完成后“公交一卡通”将正式上线。届时,将面向市民发行新型的公交IC卡(普通卡),持卡人除了能乘坐攀枝花公交客运总公司所属车辆外,还可以在其他开通“公交一卡通”的城市乘坐公交车。据悉,年底我省21个市(州)城市公交将加入“公交一卡通”。作为首批开通的城市,成都、南充、绵阳、泸州、乐山、内江、遂宁已实现“公交一卡通”互联互通。

重责任——

传递正能量弘扬好风尚

公交是城市文明的窗口,公交驾乘人员则是窗口上的“形象大使”。为保障乘客安全出行,向乘客提供温馨高品质服务,他们披星戴月,夏战酷暑、冬战严寒,用公交人敬业、奉献、务实、创新的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好风尚。

陈春华是公交12路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她不开“赌气车”、“带病车”,不争、不抢、不压、不追、不闯、不超,逢站必停,依次进站,确保每天行车安全。“只有我开‘安全车’,乘客才有安全感。”陈春华说。遇到老弱病残孕及抱小孩的乘客时,陈春华都会拉好手刹,让他们慢上慢下。

唐文芳是公交63路乘务员,对于这一岗位,她感到责任重大。唐文芳说,乘务员的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收钱扯票,重要的是为乘客提供安全、舒适的车厢服务,让乘客在舒适的环境中到达目的地。

“尊老爱幼新风尚、帮困助残品德高,请大家协助我照顾好需要帮助的乘客。”“哪位好心的乘客给老年人让个座?”“这位女士,麻烦您给婆婆让个座好吗?”……每当走进唐文芳服务的车厢时,都能听到这样温馨的话语。她把乘客当作自己的亲人,用“心”为他们服务,用“情”与他们沟通,把“爱”洒满整个车厢。

2016年1月6日,7路车驾驶员廖心勇主动搀扶行动不便的老人上车;2017年6月16日,1路车乘务员淘小英捡到现金15800余元和身份证、房产证等多张证件,全部归还失主;2017年7月25日,13路车驾驶员姜春兰与交警一起,将晕倒在车上的一名女乘客安全送到医院……近2年来,公交职工因扶老携幼、助人为乐、拾金不昧以及热情周到的服务,受到乘客来信、来电、登报表扬达1340件,广大职工真情的付出受到了乘客的一致好评,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也为企业赢得了良好声誉。

今年3月起,公交总公司大力开展了“礼让斑马线、做文明公交人”行动,每辆公交车在斑马线前,都主动停车避让行人。公交车的礼让行为,受到市民的一致赞赏,并在全市交通行业中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一些出租车、客运车辆纷纷学习。目前,该行动已成常态,老百姓为公交车司机的行为、为公交总公司的行动点赞。

一路探索,不断前行。攀枝花公交客运总公司在持续创新发展、改善民生条件的道路上,始终牢记使命、不负重托、砥砺前行。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市公共交通事业将不忘初心,继续昂首阔步、奋力前行,努力为市民提供“平安、环保、文明、优质”的公交出行服务,不断推动公交事业开创新局面。

(本版图片由攀枝花公交客运总公司提供)

□本报记者毛哲先程桂英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