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吴晓龙文/图
“魏师傅,您今天这是怎么啦?一个头还没有理完,就跑了三趟厕所。”近日,正在接受魏师傅理发的孙大爷问道。
“啊,没有什么,早饭多喝了碗稀粥。”魏师傅捂了捂小腹很自然地回答道。
孙大爷哪里知道,这位已为他义务理发15年的魏师傅,已经身患肿瘤一年多了。
魏师傅,名叫魏永东,今年76岁,是攀钢集团矿业公司汽修总厂的一名退休干部,共产党员。10多年来,他把自己当成促进社会和谐的种子,在东区瓜子坪街道马兰山社区生根开花,与当地居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讨人喜欢的“理发师”
2002年7月,60岁的魏永东从厂里退休后,本该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可退休后的第二天,他就到社区打听谁家有长期卧床不起的病人或下楼不方便的残疾人,并说自己会理发,想利用这门手艺为他们做一点事。当他得知社区内有10多位瘫痪老人和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时,便一一记下了他们的名字和所在的楼栋及门牌号。紧接着,他又自掏腰包,购置了全套理发工具。随后,他便按照本子上所记的人员和门牌号,背着理发工具,逐一上门为他们义务理发。
魏永东的这门理发手艺,是上世纪60年代“学雷锋”时跟厂里师傅学的。后来,他坚持为厂里的职工们义务理发,一直没有丢过。
社区有一位倪大爷,长期瘫痪在床,因理发店的师傅不愿意上门服务,家里人又不会理发,倪大爷的头发打理成了一件难事。魏永东第一次上门服务时,倪大爷突然癫痫病发作,口吐白沫,魏永东被弄了一身。倪大爷家人颇为尴尬,魏永东看出了他们的心思,连说:“没什么,没什么,病人嘛,就是这样。”直到倪大爷情绪稳定后,才继续为老人把头发理完。
魏永东不仅对倪大爷是这样,对其他10多位瘫痪老人和残疾人也同样如此。瘫痪老人白大爷由于长期卧床不起,颈部肌肉变形僵硬,每次为他理发,魏永东都是把老人抱在自己的怀里,一只手扶着老人的颈部,另一只手操作理发工具慢慢为他理发。等给老人理完发时,魏永东已是一身大汗。
魏永东坚持为社区里的10多位瘫痪老人和残疾人理发,每月一次,16年从未间断,理发用的剪刀不知更换了多少把。社区的白大爷、何大爷二位瘫痪老人,魏永东一直为他们理发,直到他们去世。
心系居民的楼院长
魏永东退休后,很快就被马兰山社区的居民选为楼院长。
在魏永东看来,社区由个人、家庭、楼院组成,家庭是社区和谐的细胞。自己虽然是一个不起眼的楼院长,但责任十分重大。于是,他暗暗下定决心,要以楼院工作为切入点,零距离为居民服务,让社区大家庭更加和谐。
楼院长遇到最多的问题,是感情纠纷。因此,魏永东在调解工作中,总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化解矛盾。社区有一户姓启的人家,女方在某企业工作,由于企业经济不景气,提前退休回家。男方在外做生意,赚了点钱,就开始变得花心,提出要与妻子离婚。女方气得死去活来,一度想跳楼自杀。魏永东得知后,先是不停地给她打电话,可她就是不接。魏永东只得守在她家门口,一直到她开门为止。之后,魏永东又分别多次两头做劝解工作,帮助夫妻俩回忆对方让自己感动的事。男方见魏永东一大把年纪还如此热心地劝说自己,逐渐冷静了下来,想到过去和妻子的恩爱,表示再不提离婚之事,与妻子重归于好。女方见魏永东为自己的事如此操心,问题解决之后,深深地向他鞠躬致谢。
另有一户姓李的人家,婆媳关系非常紧张,两人不说话则已,一说话就吵架,儿子夹在中间左右为难。这件事传到魏永东耳朵里,他先后数次到李家做婆媳两人的工作。在魏永东的热心劝说下,最终化解了两人之间的矛盾,婆媳关系变得亲如母女。这家人后来还被社区评为“文明家庭”。而魏永东也被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为家庭和谐的贴心人。
意志坚强的肿瘤患者
去年3月,魏永东连续数天小便溺血,到医院检查后确诊为膀胱肿瘤。
面对突如其来的沉重打击,魏永东显得异常镇定。他没有为自己考虑得太多、太细,而是想着以后的时间里如何为社区居民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他决定,坚持奉献,做生活的强者。
被确诊为癌症的第二天,魏永东和往常一样,8点钟吃过早餐后,背起理发工具,上门为赵大爷义务理发。给赵大爷理完发,紧接着他又走进孙大爷家、张大爷家、倪大爷家。整整一个上午,他马不停蹄地为4位病残老人义务理发。下午3点30分,魏永东又来到社区板报栏,抄写防火有关知识。晚上,看完新闻联播,魏永东又在社区走了一圈,检查防火安全,检查有没有不亮的路灯,检查停车秩序,加固楼道里的小黑板等,直到深夜才回家。
采访中,记者问:“魏师傅,您这样不顾自己,热心帮助别人,究竟图的是什么?”他简单地答道:“人生在世,能够为社会、为群众做点事,有意义,有价值。”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