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月 严超林 本报记者 胡波 特约通讯员 罗珣
在弄弄坪街道新风社区,十九冶退休职工徐友芬每天都要到社区的实久广场参加文体活动。她见证了社区环境这些年的巨大变化:“这里环境曾经很差,但通过十九冶物业公司和街道的多年努力,现在绿树成荫、干净整洁,我们生活在这里感到越来越幸福。”
这些年,十九冶集团不断改善职工人居环境,大力推进绿色施工和节能减排工作,实现了环境保护、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多赢,为攀枝花绿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建设美好家园
严保绿色施工
用3年还职工家属一个美好的人居环境
上世纪60年代,随着“三线建设”号角的吹响,6万建设大军从全国各地集结在金沙江畔的攀枝花江北片区,组建成“二号信箱”,在不毛之地托起举世闻名的“象牙微雕”钢城,书写了“西部铁军”的恢弘篇章。那时,这里因交通不便、泥洼满地被称为“烂泥田”。
后来一段时期,由于企业经营困难,导致公共基础设施年久失修、环境卫生疏于管理、煤气堵塞泄漏严重、道路破损污水横流……恶化的人居环境严重影响了十九冶职工及家属的正常生活。
面对职工们渴望改变生活环境的殷切期盼,十九冶集团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善江北辖区的人居环境。
“服务民生,物业先行”。2004年,十九冶集团后勤系统整合后,“中国十九冶集团物业公司”应运而生。
“路灯风高夜,垃圾漫山腰,残垣瓦砾旁,长满长青草。”这曾是大物业整合之前江北片区十九冶集团管辖区域的真实写照。“用3年时间把江北片区十九冶集团管辖区域建设成为安全、卫生、美化的片区,还职工家属一个美好家园”的目标,便成了中国十九冶集团物业人奋斗的方向。
2007年,在攀枝花开展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的“双创”攻坚战中,十九冶集团物业公司成立了党员环境突击队、青年卫生先锋队,机关工作人员也积极投身其中。他们爬高树、翻堡坎、趟水沟、钻荆棘,不怕苦、不怕脏,誓给职工一个美好的人居环境。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08年荣获“省级卫生单位”及“攀枝花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先进集体”称号;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荣获“年度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称号;2013年荣获“东区巩固国家卫生城市优秀单位”称号……
严保绿色施工
6个项目入围全国建筑业示范工程
在炳三区,有一所硬件设施完备、环境清雅优美的校园为人们所熟知,这就是十九冶集团承建的攀枝花市第四十二中小学校。为了切实做好绿色环保施工,十九冶集团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建设之初,家住海德堡的王先生上下班时都会看看工程进度,他家孩子即将读小学,因此非常关注家门口这所学校的建设进展。他感觉,这个项目施工作业井然有序,工地四周很干净,在不知不觉间,一所新校园就悄悄建好了。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市第四十二中小学校项目场地有限,且被4个大型住宅小区紧紧包围,项目部对绿色环保施工要求十分严格。
2015年8月30日,项目动工,工期仅300天。面对紧张的工期,他们只能日夜施工,但夜间施工很容易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休息。为最大限度减小影响,项目部严格控制噪音及灯光污染——对噪音的设限是白天75分贝、夜间55分贝,一旦噪音分贝超限,就会立即停止施工。为了保持作业的连贯性,项目部尽量将各种机械的作业时间错开,避免强噪声机械同时作业造成高度噪音污染。在日常工作中,项目部也注重对作业人员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要求车辆进出场严禁鸣笛,作业人员尽量避免高声喧哗。为了进一步降低噪音,项目部还为部分机械加装消声设备,设置封闭机械棚,减少噪声的扩散。“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用心良苦,目的就是在赶工期的同时,让周边的居民睡上安稳觉。”项目经理说。
为控制工地扬尘,现场所有的水泥、沙子、石子、粒状材料都用苫布进行覆盖,施工现场道路采用混凝土硬化,车辆进出均要用水冲洗,大风天气不准装卸水泥、石灰粉等易飞扬粉末性的材料。
“树品牌、创业绩、增效益,打造绿色高端房建项目。”作为十九冶集团在2014年斩获“房建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后承建的钢城大厦项目,见证着十九冶集团向高端房建市场奋力转型的步伐。
项目给人以“干净、整洁、绿色”的印象。施工中,为了控制扬尘污染,他们对外脚手架作业面用绿色密目安全网进行全封闭处理;对施工现场主要道路进行混凝土硬化处理;运输车辆驶离工地前,均要冲洗干净;建筑垃圾不能及时清运出场的,设置临时堆场,并采取围挡、遮盖等防尘措施。为了降低噪音污染,他们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浇筑混凝土尽量安排在白天;选用低噪声或备有消声降噪声设备的施工机械,加工时设置封闭的机械棚,减少强噪声的扩散;施工现场设置3个噪音监控点进行长期监测。为了防止光污染,对电孤焊光作业区域搭设挡光壁和防护罩。为了减少水污染,施工现场设置排水沟及沉淀池,生活区设置隔油池,污水经沉淀和分离后方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并定期在排放口进行PH值检测。
目前,十九冶集团共有7个项目申报了“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其中,攀枝花钢城大厦项目等6个项目成功入围。
推进节能减排
上半年能源消费总量同比下降4.3%
截至2017年上半年,十九冶集团能源消费总量较去年同期下降4.3%。
成绩来之不易。
在各个工程建设中,为了搞好节能减排,十九冶集团编制了详细的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加强对协作队伍用电考核;做好电机节能、余热利用、绿色照明、办公节能等措施,优先使用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如办公用品使用有能效标识的节能器具,施工电梯采用变频施工电梯;借助攀枝花阳光充足的资源优势,采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集中供应热水。
在节水方面,十九冶集团编制了详细的施工现场临时用水方案,加强对协作队伍用水计量考核,从源头控制用水量;采用节水型水龙头等节水器具;加强雨水收集,在集水坑沉淀后循环利用。施工现场进行废水回收利用,洗车处设置沉淀池,将冲洗车辆用水沉淀、收集并循环利用,生活区洗漱用水则收集起来冲洗厕所;职工食堂、宿舍、厕所、浴室干净卫生,整个施工现场忙碌、有序、整洁、清爽。
在节地方面,十九冶集团科学合理地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分阶段对场地进行动态模拟;优化深基坑施工方案,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保护周边环境。
在节材方面,十九冶集团就地取材,加强材料采购、堆放、入库保管、发配料等环节的管理,减少成本和损耗;优化配模,做好保养,增加模板、扣件等周转材料使用次数;采用BIM技术对综合管线布设进行模拟,达到优化效果;加强废弃回收工作,设置分类回收装置,杜绝材料浪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十九冶集团多年来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坚持不懈改善职工人居环境,积极推进绿色施工和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再续“西部铁军”恢弘篇章。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