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居民看病首选社区门诊

2022年01月21日 10阅读 来源:攀枝花日报
-->

□本报记者王南桢实习生罗佳文/图12月27日上午,79岁的皮华安老人来到家门口的东区红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咳嗽。全科医生肖华诊断后,给老人开了药,并叮嘱生活中要注意的事项。拿完药,皮华安老人满意地说:“在这里看病不用排队,不到半个小时就整完了,既方便又快捷。要是去大医院,最少要两三个小时才能看完。”看病难曾是许多市民的一件“心病”。从2007年开始,我市着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目前,情况如何?连日来,记者进行了走访。走进西区清香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厅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国家基本药物价格公示》。这些药物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是零利润销售。在三楼输液观察室,梨树坪社区68岁居民柳维英因患感冒正在输液。她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离家近,看病不用排队,很方便。况且这里用的药政府有补贴,输一次液就二三十块钱。”“我女儿在读初中,参加了居民医保,一年内门诊满100元,超出部分服务中心按70%报销,还免输液床位费和材料费,在这里看病很实惠,平时有小毛病我们都上这里来。”陪女儿输液的廖鲜说。在走访西区清香坪及东区大渡口、红星、密地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时,记者看到,服务中心分基本医疗服务区和公共服务区,环境整洁干净、温馨,分诊台、候诊区、药房、输液观察室布局合理,服务中心还设有中医、康复、口腔等特色门诊。在大渡口卫生服务中心,69岁的陈运良大妈因胆固朜有点高,找医生开了点药。说到社区卫生服务的好处,陈大妈深有感触:“我就爱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这里环境好,医生也熟,费用很‘亲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在‘家门口’,几分钟就走到了。”在儿童保健室,医生正在给一婴儿做检查。市民饶燕带着1岁的儿子做完检查后去打预防针,她说:“在这里看病方便又实惠。社区服务中心还要定期打电话通知我们带小孩去打预防针,治个感冒到大医院得花上百元,在社区几十元钱就解决问题了。”东区大渡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余军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政府兴办的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较于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有快捷方便、费用低等优势。其实,居民现在普遍接受社区卫生服务有一个过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刚成立时,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持怀疑态度,前去看病的人很少,有时病人还没有医护人员多。后来,医护人员深入到社区义诊、宣传零差率销售药品惠民政策,上门了解居民健康状况,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慢慢地,居民开始到服务中心看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渐深入人心。如今,大渡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医疗门诊量由2011年的近3万人次增加到2012年的7万人次,医疗门诊业务收入从2009年的24万元提高到2012年的420万元;红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业务收入从2010年的70多万元上升到200多万元,是成立之初的3倍。除了西医全科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遍设立了中医科。在红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排着队找中医医生卓建平看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迟少珍说:“每天找卓医生看病的不下30人,上个星期一上午他就看了50多人。”在密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面墙上,粘贴着一封居民写的感谢信。这封感谢信是密地街道金桥社区8位慢性病患者在感受到价廉质优的社区卫生服务后写的,它也佐证了社区卫生服务越来越深受居民欢迎。密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厅里,68岁的杨素清老人看完病坐在椅子上休息。她说:“以前我最怕上医院了,光是排队就让人受不了,再加上程序又繁琐,跑上跑下的,小病都要整成大病了。到这里看病很舒心。”2007年以前,全市共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49所,没有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规模较小、业务用房面积多数不足、医疗设备简陋,无法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全面的卫生服务。市卫生局基妇处相关负责人说,2007年至今,我市共投入7000多万元,逐步完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覆盖全市社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全市已建成功能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8个,实现了以街道、社区为单位的全覆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社区门诊正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青睐,已成为居民门诊就医的首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