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舒晓瑜文/图和北方的“侃大山”一样,摆“龙门阵”是四川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大街小巷、酒馆茶肆、田间地头……但凡人扎堆的地方,就有“龙门阵”可摆。摆“龙门阵”从字面理解就是聊天。这是老百姓随意、自发的一种休闲社交活动。摆“龙门阵”始终是中老年人最主要的休闲方式。随着社区文体设施的不断健全,现在的“龙门阵”多了运动的元素。冬季来临,攀枝花各个社区的坝坝上,各种“龙门阵”悄然多了起来。唠家常,理家务,做运动……这种古老而又低成本的休闲方式,正在攀枝花人的生活中回归。运动新“龙门阵”的主要招牌如今,人们对锻炼越来越重视。许多“龙门阵”,就是人们聚集在社区健身点锻炼时而形成的。运动,正在成为新“龙门阵”的招牌。12月7日,二街坊社区的一处坝子里,一片欢声笑语。数十平方米的坝子,活动设施齐全,一侧摆放着两个石桌、若干石凳,另一侧是社区安置的漫步机、扭腰机、单双杠等健身器材,还有乒乓球台。因为是星期六,这里有老老少少二十多号人进行着各种娱乐活动。两个石桌上,一桌在打斗地主、一桌在下象棋,虽隔得不远,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氛围。斗地主的一边,三个太婆精神抖擞,像是即将上战场一样。两个“贫农”暗地里眼神交流着,出牌的时候默契得很,一个只管多出牌,另一个压制“地主”出牌,最后一个连对定乾坤,一举扳倒了“地主”。而“地主”刘太婆也没有灰心丧气,她一边洗牌一边分析着刚才的战局,“如果刚那个‘2’早一步压下去,让你们手上多几张单牌就好了。”象棋桌上则不同于这边的高亢,下棋的陈姓、屈姓两位老大爷,屏气凝神,眼神专注,周围的一举一动似乎都影响不到他们。旁边观棋之人也都是真君子,认真观战,并不言语。十多分钟之后,一局下完,陈大爷拍掌大笑:“老屈,你连输两把了哦,早跟你说让你改个姓了,‘老屈’‘老屈’,也难怪老是屈服于我。”屈大爷挥手打断陈大爷的话:“来,再下一局!”65岁的黄秋纹老人拿着乒乓球拍,一会儿擦擦球拍、一会儿挥动着胳膊,显得颇不耐烦。那边牌桌上每打完一盘,她都要走过去催促刘太婆,“哎呀,还打啥子嘛,走走走,打球去。”又打了好几盘之后,刘太婆才恋恋不舍地起身。两太婆采用当今国际乒乓球比赛赛制,五局三胜,每局是11分制,当然她俩也不是“球霸”,中途有人想要加入的话,赛制也是灵活变化的,仍是11分,选手可以随机换着上。“龙门阵”老方式聊新话题四川人将聊天叫摆“龙门阵”。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网络的普及,攀枝花人接触的世界愈大,眼界愈见开阔,“龙门阵”涉及的话题也愈见丰富。12月11日,长寿路社区的一处坝子里,不到九点钟,53岁的唐红就搬出了几把小凳子放在了坝子里。因为石桌石凳要留给打牌下棋的人,她自己到市场去买了几把小凳子,就是摆“龙门阵”用的。很快,陆陆续续地来人,三五成群地聊开了。两个面对面耍着太极揉推器的太婆,不时凑过身子耳语一番,好像聊到了国家大事、军机要闻一样,那神情着实有趣。仿佛是约定俗成一般,聊家常时总少不了做媒这回事。婆婆阿姨们一会儿是给儿子、女儿寻觅佳偶,一会儿又是给侄子、外甥们牵线搭桥,有时,她们连路上的行人都不放过,逮着一个看着顺眉顺眼的,便会拉过去打听下情况。为了推销自家那些“剩男剩女”们,下的功夫还真不少。唐红坐在一群织毛衣的中老年人中,他们正在摆着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用我女儿的话说,那几个娃娃长得好萌哦!我看她是终于有要结婚生娃娃的想法了。”唐红一边说一边暗喜。从电视剧到选秀节目、从电视购物到网购、从唱歌聊到跳舞,激动之处,还得起身比划一番。唐红已经习惯了这样的“龙门阵”,她说,老姐妹们也喜欢这样的休闲方式。社区里许多中老年人的合唱团、舞蹈队、模特秀等各种活动,大多也都是从这儿“摆”出来的。城市不断发展,楼房越建越高,人情却越来越淡,成为中老年人“老有所乐”的一个障碍。这也是“坝坝舞”“龙门阵”为什么吸引众多中老年人的主要原因。而以社区健身区为聚集点,以运动为招牌,以交际沟通为平台的新“龙门阵”,以其方便、随意、和谐的特色,正在成为攀枝花中老年人继“坝坝舞”之后又一关注点。阳光下的新“龙门阵”,一如这冬季的温暖太阳,悄然融化了快节奏下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隔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