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南向起舞

2022年01月21日 10阅读 来源:攀枝花日报
-->

□本报记者晏洁文/图京昆高速武定至昆明段通车,向南,攀枝花与昆明形成3小时经济圈;再向南,攀枝花可通过昆明至曼谷国际通道,直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道路交通的改变,为攀枝花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让我们能在更大的舞台、更广阔的区域、更广泛的领域一展身手成为现实。南向有什么?旅游产业,产值可以万亿计算;南向缺什么?工业产品,同样可以万亿计算。如何在如此巨大的市场中赢得更多份额,攀枝花亟需破题。1向南向北?在攀枝花的整个发展中,一个重大的问题困扰着我们,那就是向南还是向北。从地理位置上看,攀枝花是四川连接东南亚最近的区域,处在四川南向出海的最前端,与云南地区相邻。两地地缘相邻、人缘相近,商贸合作频繁,因而与滇西北城市群、东南亚地区应该是攀枝花的发展方向。但另一项不可忽视的因素是,攀枝花地区在行政归属上归属四川,临近的攀西城市群、成渝经济区对攀枝花也有着极大的诱惑。如今,对于攀枝花来说,向南或者向北仍是一问题。高速公路的贯通,为我们的选择“加码”。今年10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东亚系列峰会,并在访问泰国时提出高铁换大米。10月底,东盟十国外贸部长集体乘高铁访华,对高铁外交作出最心动的回应,这给我们带来发展机遇。东盟已然对修建高铁动心,我们不妨看看市场空间有多大?仅以国土面积排在东盟十国第三位的泰国为例。据新华网报道,今年初,泰国内阁批准一项耗资2万亿泰铢(约合686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主要用于发展轨道交通,其中包括高速铁路建设项目。根据这项为期7年的投资计划,泰国将兴建4条高速铁路,把曼谷同清迈、呵叻府、华欣、帕塔亚等地区连接起来,并最终连接老挝和马来西亚等邻国。我们不难看见,高铁是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速发展的热门项目,必将搅热区域经济发展。东盟建高铁,一个巨大的商机摆在攀枝花面前。高铁对钢轨的要求较高,而要实现“无缝连接”,全程钢轨之间的焊接点当然是越少越好,这方面我们拥有技术和区位优势。2005年,攀钢便生产出我国第一根长度达100米的长尺钢轨,生产能力跃居世界前列,成为我国第一家、世界第三家生产高强度、高平直度、高表面光洁度的100米长尺钢轨的生产企业。攀枝花作为“四川南向开放门户”,地处四川最南端,是距离东盟最近的一个工业基地,选择向南已成必然。虽然优势明显,但我们还应做足营销功课,既“舍我其谁”,更应“放下身段”,把我们产品放在东盟市场、放在全球考量,找准市场需求点,及时调整产能和营销策略。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个区域中,流淌的财富绝非高铁一项。据报道,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随着一条条高铁的铺就,“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发展、区域合作必将步入快车道,各国综合国力也将持续增强。而对作为“第三金属”的钛、“工业味精”的钒的需求也会随之上升。保守估算,目前东盟十国的人口已超过6亿,如果按中国2012年人均消费量的50%计算,这一区域钛白粉年需求总量达30万吨。一个巨大的市场已摆在眼前。拥有产业和区位优势的攀枝花,如何整合现有资源,南下掘金,值得深思。现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启动近4年,我们扪心自问:对东盟市场了解有多深?又有多少工业产品打入东盟市场?我们的优势在哪里?我们又该如何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2瞄准“道口”经济11月11日12时许,车刚驶出京昆高速总发出口,连接线两侧的三角梅成片怒放,不到5分钟我们便驶上214省道。眼前,一个个一楼一底的鱼馆前已停满车辆。走近细数,6家鱼馆前共停靠大小车辆37辆。一家鱼馆里,昆明来的李先生正在结付餐费。闲谈中,他对刚吃过的午餐感到满意:从选鱼、点菜到热腾腾的蘸水鱼、卤猪蹄、回锅肉悉数上桌不到20分钟,味道独特,4个人137元的餐费挺划算。以往,立新村只是一个农业山村,攀田高速公路通车之前,仅仅是跑长途的司机们临时的歇脚点。可现在,它却一改当初的简陋,将“刹一脚”经济做足,村民们沿省道214在总发出口修起了一排排门面,引来了鱼馆老板,以可口、便捷的鱼味招揽过客。16家农家乐生意火爆,“到总发吃鱼”已成为不少攀枝花人与过路客的口头禅。立新村的“刹一脚”经济还在蔓延。据村支部书记倪方云介绍,除餐饮外,乡村游、花卉、物流产业有望在两三年内把立新村经济总量由现在的2000余万元,推上亿元。依靠高速公路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立新村农民埋头创业,也许他们并不清楚什么是“道口经济”,但他们确实尝到交通之变带来的甜头。在他们的理解中,道口绝不仅仅只是地理上的一个口子,更多的是在思想理念、经济发展、区域合作等方方面面的变革。京昆高速路攀枝花段共有挂榜、米易、垭口、新九、盐边、攀枝花、总发、大田、平地9个进出口。这些进出口正是连接着“刹一脚”经济的可能。目前,部分进出口也在积极谋划发展“道口经济”,并付诸实施。眼下,新九至红格的道路改造工程如火如荼,新九出口致力于成为京昆高速上有名的汽配、汽修专业市场。业内人士认为,从区域合作的趋势看,一个出入口就是一个资源吸附器,道口也是窗口。业内人士建议,加快发展道口经济,应综合考虑市场群体、产业设置、商贸居住等规划,以汇集人流、物流、信息流,以拉长产业链为重心,着眼未来,合理布局,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走和谐发展之路。要整合各方力量,引导各类资本集聚,提高产业聚集度和土地利用率,扩大道口知名度和辐射面。特别是对民间资本来道口投资兴业的,要在政治上给地位、发展上给引导、经营上给扶持、服务上给方便、法律上给保护,迅速形成产业板块、大市场群体框架。3物流突破11月13日,川流汽车运输公司门前悬挂的小黑板上的货运报价为:昆明每吨105元,成都每吨165元。武昆高速通车让这家从事物流运输10年的企业生意看涨的同时,也有些无奈。“过去一天只能跑1个来回,现在一天可以跑2个来回,但我们发过去的都是大宗物资,拉回来的都是散货,货源组织时间仍然很长。”公司负责人说。信息平台建设滞后、逆向物流薄弱,制约着攀枝花物流企业的发展。纵观京昆高速川滇段,向南发展的道路中,我们前有第三产业根深叶茂的昆明,后有工业经济迅速崛起的凉山州,攀枝花虽然拥有枢纽的地位,但想要真正成为枢纽却需要多方努力。因此,只有把道口经济开发起来,发展才能真正与京昆高速公路效应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攀枝花道口经济以何破题?“物流。”市物流办负责人说,攀枝花发展物流有交通区位、资源环境、劳动力资源、市场环境和人文氛围五大优势。京昆高速川滇段全线贯通,攀枝花与成都形成“两日生活圈”,与昆明形成“一日生活圈”,攀枝花每年大宗物流总量也以千万吨计算。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的战略部署和《四川省西部物流中心建设规划》《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攀枝花被列为全省二级物流节点城市,要以成昆铁路、京昆高速等为重点,形成连接云贵,进入东南亚的南通道;建立川南物流区域,形成区域性连接周边省市的物流集散、配送中心,发展食品、化工、冶金、钢铁、建材、汽车等物流,加快出海物流园区和以冶金、建材、机电、钢铁为主体的物流园区建设;依托已有的铁路和公路货站、机场等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实现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业内人士认为,攀枝花要重现“南丝绸之路”的辉煌,突破口在公路运输。随着道路交通条件快速升级,道口地区将日渐成为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的快速集聚地,最典型的就是专业市场和物流企业大量抢先入驻,从而引发人们的投资热情,这就是“物流+道口”的“道口经济”,也是大市场经济最具竞争力的经济模式。攀枝花发展现代物流、优劣势并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共有物流相关企业1300多家,正式注册有规模的3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14家、位列全省第三,这其中不乏4A级、3A、2A级企业和西部物流百强企业。市发改委产业处一项专题调研显示:我市生产性服务业目前呈现出“三低”现象,即经济总量低、结构层次低、市场化程度低。同时,密地货运站、格里坪火车站等物流基础设施,也存在或靠近城区交通组织难度大、或缺乏机械装卸设备生产力低下、或布局凌乱等弊端。随着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的贯通,道口开发也将面临相互竞争的局面。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攀枝花处于川滇两省的交界处,区位优势明显,应从加强内功入手,走集聚城市化道路,集中提高城市化水平,壮大城市实力。而在这方面,我市已有打算。根据攀枝花物流“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市将形成“五园区、三中心、二平台”的物流发展布局,实现现代物流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达到9%等目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