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兵实习生舒晓瑜文本报记者李云飞图每年“十一”到年底这段时间,新人扎堆结婚,可谓婚庆市场的“旺季”,大大小小的婚庆公司总接得到或多或少的单子,不用愁生意。现在的攀枝花人喜欢什么样的婚庆方式?据市内一家知名婚庆店老板说,如今越来越多的攀枝花人选择将婚礼交给婚庆公司,这个比例约占80%;同时,约5%的年轻人还选择自己DIY设计婚礼。攀枝花人的婚庆需求和现状如何?又折射出怎样的婚庆文化?婚礼方式自己挑选9月28日,家住炳草岗的“80后”小伙刘庄拉着未婚妻在市内为自己的婚礼挑选婚庆公司。虽然离选定的结婚日期还有几个月,但刘庄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这已经是他连续第二天为自己的婚庆奔波了。“选择哪一种呢?”刘庄回想起前两日亲朋好友的各种建议:“一辈子就这一次,还不办个好的!”“婚庆这些其实都只是个形式,只要大家高高兴兴的,还不如拿多花的钱置办些家具,没必要整得那么贵。”家人对婚庆档次的要求各执一词。经过两天的奔波,刘庄已经比较了解攀枝花办一场婚礼的价位了。一场婚庆要花多少钱,得根据服务要求和项目多少而定。价格高档的婚礼需要在现场布置鲜花、请来乐队和嘉宾表演,办下来得花5万元甚至更多;而一场中低档次的婚庆需要花费几千元至几万元不等。目前,攀枝花婚庆市场已经形成了高中低各个档次兼有的配置,基本能满足年轻人的婚庆价位需求。最终,刘庄决定办一个中档次的婚礼,“婚礼并不等同于砸钱,让自己和爱人觉得有意义、难忘,才是最难得的。”同样是“80后”,公务员陈明小两口则没有选择婚庆公司,而是自己动手操办婚礼的全部流程,摄影师由朋友充当、司仪由朋友充当、就连舞台上的背景都是自己布置的。“我之前也参加过很多场别人的婚礼,觉得婚庆公司把婚礼办得很模式化,司仪一开口就是‘这位新娘美如天仙,这位新郎玉树临风……’。我想自己办个不一样的婚礼,温馨、浪漫,却不浪费,这也算是我给老婆的一个秘密礼物吧。”陈明说。最终,他的这个秘密礼物让老婆非常喜欢,甚至激动落泪。婚礼一开始,随着司仪轻声介绍两人的故事,舞台上的LED显示屏上播放出一对新人从相识到相恋的照片,有些照片是陈明偷拍的,新娘甚至都没见过。新娘开心得又哭又笑,脸上妆都哭花了。由于摄影师也是朋友,非常了解两人,所以抓拍出了婚礼上两人最自然、温情的瞬间。婚礼后,陈明妻子最爱翻看这些婚礼现场照片,“感谢老公为我精心准备的婚礼,我会永远记住的!”婚庆文化中西兼有洁白的婚纱、将近5米长的拖地头纱、白色的玫瑰和紫色的勿忘我组成的花球、穿着蓝色小礼服的伴娘团、翠绿的草坪、在亲友面前交换戒指……国庆黄金周里,新娘小赵的纯西式露天婚礼让不少宾客惊叹,纷纷拿起手机抓拍。由于受场地限制,目前攀枝花办露天婚礼的人并不多,小赵可谓最先吃螃蟹的人。“婚礼一辈子就这一次,我想好好办一下。”小赵说,她喜欢纯西式的婚礼,觉得圣洁、浪漫,新郎也满足了她的要求,将婚礼办得很好看。当然,婚庆公司开出的价钱也很“好看”,高达5万元。光当天的婚礼现场,就有8名婚庆公司工作人员服务,有专门播放音乐的、有洒玫瑰花瓣的、摄像的、还有总指挥的。小赵选择的婚庆服务方式是“一条龙”,即她只需要将自己的诉求告知婚庆公司,坐等婚礼进行。婚庆公司从婚礼前婚纱、酒店的选定、婚车的预定、婚礼主题的策划,以及婚礼场地的布置,到婚礼时的主持、摄影,再到婚礼后MV的制作完全包揽。家住攀枝花的傈僳族姑娘阿月的传统婚礼同样让宾客难忘。阿月虽早已走出大山,远在成都工作,但结婚时,她仍然选择回攀枝花,在自己家办一场原汁原味的傈僳族传统婚礼。婚礼前一天,阿月按传统躲进了山上的一间小房子里,不能与新郎和家人见面。第二天,她穿上了由男方家人亲手绣好的传统新娘服饰,跟着迎亲队伍走下了山。婚礼上,阿月又躲进了堂屋火塘边坐着,和新郎不能交谈、不能大笑。晚上,看着来宾在院坝里跳起了欢快的锅庄,阿月觉得很开心,虽然一天下来她也很累了:“我是个傈僳族人,办一场傈僳族婚礼是应该的。我觉得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传统文化,不然以后还有谁记得这些民族文化?”婚庆呼声:软件也要跟得上近年来,随着一些攀枝花本土的婚庆公司先后挤进市场,以及一些外地品牌婚庆公司的入驻,攀枝花人的婚庆在硬件上已经与外地相差无几。“我们是连锁品牌店,所以我们攀枝花店的所有硬件设备,比如音响、摄影设备等和在成都的总公司相比相差无几。目前我们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婚庆策划,也就是软件上。”市内一家知名婚庆公司的艺术总监告诉记者。刘庄参加过很多亲戚朋友的婚礼,他告诉记者,“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咱们攀枝花人也对婚庆的氛围等格外在意。”他也感觉到,确实如婚庆公司所言,“攀枝花的婚庆在软件,在婚礼策划上面比起外地还是有差距。像我们外地的同学结婚时都开始拍婚礼微电影了,而攀枝花人的婚礼还只是简单的录像而已。我希望攀枝花的婚庆能在策划上,软件上更上一层楼。”-->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