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攀枝花学院2013年计划招生4126人

2022年01月21日 10阅读 来源:攀枝花日报
-->

2012年,攀枝花学院在川普通类二本文科调档线为461分,超过省控制线7分,理科调档线为458分,超过省控制线13分。2013年,学校普通本专科招生计划为4126人。2012年,攀枝花学院共有毕业学生3619人,毕业生就业签约3575人,就业率为98.81%,高出全省大学生就业率12.81个百分点。连续多年,攀枝花学院被评为“四川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十年磨一剑,今朝露锋芒。攀枝花学院秉承“明德砺志,博学笃行”的校训,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励精图治”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如今的攀枝花学院打造了优良的育人环境,积淀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培养了大量的专门人才,毕业生以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踏实的优秀品质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和普遍欢迎。“招生入口旺,就业出口畅”已成为攀枝花学院招生就业工作的真实写照。看招生亮点,数就业成果,让我们走近攀枝花学院招生就业工作,以领略攀枝花学院之风采。充分就业与500余家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数据显示:自2004年以来,攀枝花学院共有毕业生27867人,其中本科生19821人,专科生9081人。毕业生人数从2004年的566人增长到2013年的3833人,增长了近七倍。十年来,学院共为毕业生举办大中型就业“双选会”80余场,专场招聘会106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需求计划69150余个,就业信息供需比达2.48:1。毕业生就业总人数为26287人,就业率达91.71%,其中本科为94.33%,专科为89.93%。十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的2万多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相对集中在四川、云南、贵州及福建、广东、浙江、江苏、上海、重庆等省市的各行各业,成为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从毕业生的就业行业分布来看,约有2400余人就业于党政事业单位,2000余人继续升学深造,3200余人就业于国有企业,其余的毕业生就业于其他各类型企业。毕业生就业的企业涵盖诸如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中国邮政、葛洲坝集团、攀钢集团、LG集团、钱江集团、中铁集团、中冶集团、川煤集团、龙蟒集团、达钢集团、福州福兴集团、中国水电建设集团、中国水电水利工程公司、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中国机械工业第一建设工程公司、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广东长实通信有限公司、张家港浦项不锈钢有限公司、浙江新界泵业有限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川威集团等知名单位。攀枝花学院始终坚持以培养具备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扎根攀西沃土,不断开拓进取。十年来,攀枝花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政策精神,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培养学生成才为根本,不断强化毕业生的全程化就业指导教育,着力培养毕业生的创新创业精神,积极加强毕业生信息资源建设,经过全校上下通力合作,各部门卓有成效的工作,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学校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坚持实施“一把手工程”,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和日常性工作来抓。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行业发展的需求推动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适时进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使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适应性不断提高,促进了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升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教育水平,积极开展创业、创新教育,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学校成立了就业指导课程教研室,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教育、创业指导课程建设,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加强就业、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将最初的“就业指导”讲座逐步开设为选修课,最终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开设为必修课,《创业学》开设为校级必选课,出版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材。深入开展创业培训,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为就业指导教师举办业务培训班。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邀请专家、学者为毕业生举办就业、创业指导专题报告会。——挖掘市场资源,积极建设大学生“见习、实习、就业、创业”四位一体的信息资源基地认真开展就业市场调查,加强对毕业生就业需求和就业心态的了解,深入分析研究行业性的区域化就业市场特点。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与省内外40余个人才交流中心、10多个人才中介机构和500余家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秉承“巩固原有就业基地,立足攀西、面向全川、辐射西部,加大全国范围内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就业市场的开拓力度,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就业基地”的工作思路,深入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以及成都等川内各地市州的工业园区开展调研,共同建立大学生“见习、实习、就业、创业”四位一体的信息资源基地。积极邀请用人单位举办各类招聘会。——进一步加强就业网络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高就业工作信息化水平学校不断加强就业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努力创建并拓宽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促进充分就业。学校加强就业信息服务网的建设,各二级学院也在本学院网站专设就业信息网页,以网站为平台,开辟招聘信息、毕业生信息、就业政策、就业技巧等多个板块适时刊登国家就业政策、发布毕业生基本信息和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同时加强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教育。积极加入了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与347家人才交流中心及知名就业网站建立了友情链接。——多措并举开展就业援助工作,为困难毕业生开辟了就业“绿色通道”在全校范围深入了解每个困难毕业生的情况,建立困难毕业生档案。加强困难毕业生心理辅导。建立贫困毕业生就业帮扶基金,为困难毕业生就业提供专项服务,采取举办专场招聘会、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给予适当的求职补贴等多种措施,积极为困难毕业生开辟就业“绿色通道”。阳光招生本科生源范围扩大30倍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6月18日下午,学校2013年招生录取工作人员培训会议在招就处会议室召开。招就处全体人员和参加今年远程招生录取工作的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招生政策、各招生批次录取志愿的设置的新变化、录取程序的注意事项……招生工作过程中恪尽职守、廉洁自律、团结协作。2013年招生录取工程尚未开始,攀枝花学院已做好准备。回顾学校招生工作基本措施,招生就业处相关负责人如数家珍。招生是学校育人的先导,是发现、选拔和培养人才的第一站。与过去相比,1988年与四川大学联办本科以来,学校生源范围从最初的四川1个省份,扩大到现在的30个省(市、区)。1988年学院与四川大学联办本科专业,当年本科专业数量为2个,2013年达到46个本科专业,专业设置涵盖理、工、文、法、经、管、医、艺、农等9个学科门类。自招收本科生以来,学校本科专业录取分数线逐步提高,2008年开始,在省外招生的分数线逐步超过当地的省控制线。2011年开始,四川省内本科文理科调档线超过省控制线。其中,2011年理科调档线为453分,超过省控制线8分。2012年文科调档线为461分,超过省控制线7分,理科调档线为458分,超过省控制线13分。2001年学校开始自主招收本科生,当年的本科计划为730名,占全校招生计划总量1700名的42.94%。此后,全校本科招生计划逐年增加,招生计划比例逐年增大。2013年本科招生计划为3494名,占全校招生计划的84.68%。考生第一志愿填报率是衡量学校生源质量的重要指标,学校考生第一志愿填报率由2001年的不足10%逐步提升。2011年开始,四川省内本科文理科考生第一志愿填报率超过100%,2012年考生第一志愿录取率达到100%。由于学校办学实力的进一步增强,社会声誉进一步提高。考生报到率明显提高,由2001年的不足40%,提高到2012年的97.92%。——招生工作的决策机制健全,统筹指挥得当学校高度重视招生工作,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析招生形势、研究招生对策、制定招生政策、部署招生工作。学校下发《攀枝花学院招生工作安排》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招生工作管理制度。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亲自率队多次奔波于省教育厅、省教育考试院,争取招生政策;招生录取期间,学校党政领导全部参与招生录取工作,与招生同志同甘共苦,为招生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招生计划编制科学,管理、使用合理学校招生工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科专业建设为依据,根据建设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的发展目标,按照教育部和省、市有关招生工作的文件精神,将招生计划与各二级学院教学及实验室设备、师资队伍、招生录取和新生报到情况、毕业生就业状况等挂钩,严格招生计划管理,适时调整招生专业和计划,合理编制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招生宣传工作实效性进一步增强为加强学校办学实力、办学质量、办学水平的社会宣传力度,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生源吸引力,学校制订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招生宣传方案,调动各方面力量,抢抓时机,优选媒体,做到了电视有形象,报纸有文章,电台有声音,网上有信息。——录取工作组织领导有方、秩序井然每年学校都会出台《攀枝花学院普通本专科招生录取工作的实施办法》,成立学校录取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招生录取工作中重大问题的协调与决策,全过程领导、管理和监督录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现场工作、远程工作等职能工作组,各工作组密切配合,分工负责。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亲临成都录取现场,积极争取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及时做好招生计划的调整工作;远程招生现场组在分管副校长的领导下,制定远程录取方案,遴选招生录取人员,确保了招生工作顺利进行。——录取工作过程公开、公正、透明学校坚持实施招生工作“阳光工程”,坚持“六公开”、“七严禁”、“八不准”制度。一是加强招生工作人员的党纪、政纪教育,提高招生队伍的政治素质,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干扰;二是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招生工作,加强对录取过程的监督和录取结果的审核,严格工作纪律,并在校内设置举报箱,对外公布举报电话,主动接受新闻媒体、考生及家长的监督,提高了招生录取工作的透明度,有效杜绝了招生录取工作违法违纪事件的发生;三是实施友情招生,录取工作人员主动与报考学校的进档考生联系,征求考生意见,有效提高了新生的录取率和报到率。——生源数据分析全面详实,为学科建设提供参考依据为进一步提升学院招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招生就业处高度重视新生录取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统计工作,对每年新生录取、志愿填报、地区分布、各省录取分数情况、各专业志愿情况、报到情况等进行了认真分析,撰写年度招生录取情况分析报告,为学校的学科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攀枝花学院基本情况●攀枝花学院是教育部布点在川西南、滇西北唯一的一所以工为主的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坐落于我国西部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中国著名的“钒钛之都”、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山水园林城市——攀枝花市。●学院占地面积1260亩,校舍面积50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06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81万册,电子资源69.27万种(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亿元,下设17个教学单位和一个科研单位,开设46个本科专业,40个专科专业,专业设置涵盖理、工、文、法、经、管、医、艺、农9个学科门类,普通本专科在校生及研究生、留学生共计15000余人,生源覆盖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形成了以工为主、多学科兼容的办学格局。●学院现有教职工1015人,其中专任教师813人,教授、副教授359人,占专任教师的44.15%,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专业技术岗教师536人,占专任教师的65.9%。教师中有国家突出贡献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全国优秀青年教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教学名师、攀枝花市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对象、市突出贡献专家、市创新人才等60余人。●2001年以来,学院先后立项各级科研课题603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82项、地厅级334项、横向课题76项;专利申请616项,专利授权517项;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2000余篇,被SCI、EI、ISTP等收录300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16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00多部。获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奖132项,其中省级9项,市级123项。●学院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中心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新能源材料研发基地1个、省级科研成果转化平台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10个,围绕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与相关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14个,正在筹建的有四川省钒钛产业技术研究院、攀枝花钛及钛合金研究所。●学院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在国外先后与瑞典哈姆斯塔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美国东新墨西哥大学、俄罗斯乌拉尔金属研究院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国内先后与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华大学等院校开展了联合办学和研究生教育等方面的合作;同河北承德钒钛产业聚集园、陕西宝鸡钛产业研究院、贵州遵义钛业、昆明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企业和高校在钒钛研究领域建立了合作关系。●为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院建立了完善的奖、助、贷、勤、减(免)体系,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攀枝花学院奖学金、社会捐助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广州助学金、社会捐助助学金等奖项,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勤工助学岗位。同时,凡被学院录取的本专科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按照国家助学贷款有关政策,学生可到父母所在地教育部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在校读书期间所付贷款利息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办理。●学院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暑期大学生三下乡先进单位”;省级“最佳文明单位”、“优秀文明校园”、“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先进集体”、“先进园林式学校”、“卫生先进单位”、“首批高校毕业生创业示范园区”、“高新技术产业示范科研单位”、“人才开发先进单位”、“兴川战略人才强省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逐步成为攀枝花市的重要城市名片和对外交流窗口单位之一。2013年招生计划及对攀枝花籍考生的优惠政策攀枝花学院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发改委下达的招生计划,今年普通本专科招生计划为4126名,其中本科计划3492名(46个专业),高职专科计划634名(18个专业)。今年我校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其中四川省外计划为360名(本科310名,专科50名)。根据四川省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委员会、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我省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川招考委[2013]37号)文件精神,学院今年确定的普通类二本调档比例为105%,即文史类招生计划为524名,调档人数为550名。理工类招生计划为2378名,调档人数为2497名。为了感谢攀枝花人民对学院的厚爱,也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今年学院对于招收攀枝花籍的考生政策是,在本科第二批次“虽未单独设立招生计划,但已经投档到我校的攀枝花籍考生原则上不退档”,即凡是在平行第一志愿中报考并且投档到攀枝花学院的攀枝花籍考生原则上不退档;在专科第一批次向攀枝花籍考生投放计划不低于120名(其中文科30名、理科90名);在专科第二批次向攀枝花籍考生投放计划不低于70名(其中文科45名、理科25名)。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近几年攀枝花籍考生报考攀枝花学院是非常踊跃的,考生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因此,尽管今年攀枝花给予了攀枝花籍考生非常优厚的政策,考生也需要在相应批次将我校填报为第一志愿,这样才能增加录取的机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