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路!路!路!

2022年01月21日 10阅读 来源:攀枝花日报
-->

加快发展,交通先行。对于地处横断山脉的攀枝花来说,打造内畅外通的交通大动脉是人民群众的期待,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市委九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全力打好区域交通枢纽建设的硬仗。这是关系全市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之举。2012年,我市向上争取交通项目资金2.92亿元,同比大幅增加。丽攀高速公路攀枝花段等对外高速大通道建设快速推进,境内国省干线公路改扩建项目先后启动,一条条致富大道在城乡不断延伸。同时,我市已被规划为全国179个公路主枢纽之一、西部综合交通枢纽12个次级枢纽之一、全省次级综合交通枢纽、省级二级物流节点城市。目前,省交通厅正着手编制攀枝花出川通道建设五年攻坚推进专项方案,首开全省市州交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先河。一个“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内畅外通”的区域交通枢纽正在攀枝花加快形成。在全市掀起交通枢纽建设攻坚新热潮、闯出跨越发展新天地之际,让我们一起回眸近年来我市加快交通建设的历程,以及交通建设给群众带来的实惠。高6月23日,记者行走在丽攀高速公路攀枝花城区段时注意到,工程建设已由遇水架桥、逢山凿隧进入“精雕细琢”的路面工程实施阶段。据了解,近三年来,丽攀高速公路攀枝花段累计完成投资43.21亿元,占概算总投资的80.03%,其中,城区段(C3至C13合同段)将在年内建成通车。不仅是高效,更是优质。全长50.2公里的丽攀高速公路攀枝花段,桥隧比例达63.52%,施工难度不言而喻。建设中,建设者借鉴攀西、攀田高速公路科技环保成功经验,开展了基于低碳经济模式的节能新技术研究和路地共建“丽攀模式”体制机制与适应性软课题的研究,全力打造“车在花中、路景相融、安全舒适”的生态景观路。针对攀枝花段地质特点,我市交通部门大力推广国内外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可自主建设500米以上的特长大桥,1000米以上的特长隧道等“高、精、尖”项目。同时,引进应用了大跨度桥梁施工监测、边坡柔性主被动防护、振荡预警标线等多项现代科技,大大提高了我市公路建设的质量和科技水平,为探索山区生态公路建设积累了经验。征地拆迁是项目建设热点问题。在丽攀高速公路攀枝花段征地拆迁中,文明、和谐指数也很高。2012年11月25日,一场特殊的婚礼在仁和区福田镇塘坝村举行,拆迁户李红文看到女儿风风光光出嫁,满心欢喜。原来,李红文家的房子需在当月20日拆除,考虑到其女儿25日就要出嫁,经过协商,拆迁延期,为李红文嫁女“让路”。丽攀高速公路攀枝花段指挥部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高速公路拆迁安置与棚户区改造和新村建设有机结合,既保证了高速公路建设的顺利推进,又有效改善了沿线居民的住房条件,实现“建设一个工程,改善一方民生”的目的。贯通攀枝花东区、西区、钒钛产业园区,北接四川高速路网,南连云南高速路网,直至进入南亚——丽攀高速公路攀枝花段必将推动我市县域、区域经济“飞”向新高度。快如何在保障质量和安全的同时,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巴关河大桥维修加固工程项目部选择了“人员轮休,机器连转”的24小时不间断施工方式。6月23日,记者在巴关河大桥看到,崭新的桥面已铺好,蓝白色相间的护栏上还插着一面面小红旗,施工人员正忙碌地做收尾工程。“按合同规定,巴关河大桥9月份完工。”巴关河大桥维修加固工程项目部蔡经理告诉记者,大桥有望7月1日通车。巴关河大桥全长217米,是省道310线西区段连接西区河石坝、格里坪片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该桥于1994年建成通车,由于起初设计荷载等级较低,加之承重运营近20年,导致桥梁出现病害,被测评为四类桥,需要进行维修加固。今年3月21日,我市开始对巴关河大桥进行封闭式维修加固。工程内容主要包括修补全桥所有结构裂缝和结构缺陷,加固盖梁、桥台,更换T梁,重铺桥面。“巴关河大桥每日过往车辆在1万辆以上。”蔡经理说,封闭式维修加固后,对西区河石坝、格里坪片区的交通带来不便,他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加快工期,项目部与业主单位、监理单位协商,优化施工方案。不仅提前启动T梁预制工作,还把T梁预制所需的台座、模板数量由原有的6个、2套,增加到12个和4套。这样既不影响预制件养生周期,制作效率也提高了1倍。同时,采用“人员轮休,机器连转”24小时不间断的方式施工,调集了100名工人、10多套大型机械设备投入项目建设,机械设备为“一用一备”。同时,监理部门根据总体施工计划,与施工单位加强沟通联系,严格把关原材料的材质和施工质量,每月与施工作业班组签订生产质量目标责任书,确保了工程质量。畅道路畅通人心顺。6月23日,记者乘车从新渡口桥北沿着省道310线倮渡北线前往倮果大桥桥北,但见道路路面平整,双向4车道,道路两旁安装有崭新的路灯。“倮渡北线起于倮果大桥桥北桥头附近,途经烂院子,止于新渡口大桥,线路全长14.16公里。”市交投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路段属于二级路,由于年久失修,路面破损严重,道路两旁没有路灯,存在交通安全隐患,且当初路面承载设计已不适合现在攀枝花经济发展需求,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交通局对该路段进行改建,改建后的道路路基宽12米,路面宽11.4米。该路段为过境车辆穿过主城区的主要干线公路,又是穿越我市东西向的省道310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沿线攀钢运输车辆多,特别是倮果桥断道后,每天过往车辆达3万多台次。该路段于2012年9月17日开工建设,施工单位在交警部门的协助下,采用单幅施工单幅通行方法,并增加大型施工机械设备和工人,调整作业时间,避开车辆过往高峰期,确保了道路通行和施工工期。“以前这段路只有倮果农贸市场附近600多米长的地方有路灯,其他地方都是漆黑的一片,一到晚上我们都不敢出门。”市民刘先生说,道路改建后,安装了路灯,晚上出来休闲的居民多了。货车司机张雨说:“倮渡北线安装路灯后,晚上开车放心多了,心情也舒畅了。”富富民惠民,国省干线公路改扩建攻坚为农村群众铺就了一条条致富路。6月23日,记者乘车沿省道214线从总发乡前往平地,新铺设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宛如一条巨龙盘绕在青山绿水间,一辆辆农用货车和摩托车在公路上快速驶过。“总发至平地段是南北向的出省通道省道214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出省大通道G5高速公路攀田段的重要平行道路。”市交投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路段全长35.87公里,承担着沿线村民出行和农产品外销的任务。由于年久失修,存在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市委、市政府决定对该路段进行改建。该项目是我市启动的国省干线公路改扩建三年攻坚实施的第一个项目。该改建项目起于省道214线与攀田高速总发立交相接处,在平地镇与国道108线相接,总长35.87公里,道路等级为二、三级公路,路基宽度8.5米,路面宽度8米,总投资为18404.9万元。工程于2012年2月动工建设。“整个改建路段6座桥梁有5座需要新建,1座需要改建,改建工程任务重,质量要求高。”市交投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为了确保工期进度和质量,市交投公司将整个路段分成6个合同段,即4个路基合同段、1个路面合同段、1个交安合同段。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采取倒排工期,挡墙、涵洞、边坡同时作业,加强与当地村民沟通等办法,于2013年2月完成全部工程,提前3个月建成通车。大田镇银鹿村的村民李敏金说,他家种了3亩石榴、1亩多蔬菜,以前道路烂,车子颠簸常造成石榴、蔬菜受损,影响了收入。现在道路修好了,村民们再也不担心农产品外销受损了。“我们现在出门更方便。”大田镇银鹿村村民陈兴阳说,省道214线改建后,他到仁和、炳草岗再也不用交钱走高速公路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