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森林城市离我们还有多远?

2022年01月21日 10阅读 来源:攀枝花日报
-->

初夏,攀枝花繁花点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各项工作已紧锣密鼓展开。“让城市更宜居是老百姓的普遍需求,改善老百姓生活环境也是最大的民生。”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包小强这样理解他眼里的“创森”。自2012年全面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一场“绿色革命”已在攀枝花掀起。森林城市离我们还有多远?“创森”能给我们带来些什么?日前,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指挥部的相关负责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对此进行了解答。市民愿景让家园更加宜居“创森”成为政府与百姓共同关注的话题。虽然大家对“创森”工作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有着共同的心愿,那就是让攀枝花变得更加宜居。一位政府工作人员说,每年的“6·29”攀枝花义务植树活动,广大干部群众都没有把它当成任务和负担,而是成为一种自觉行动。据统计,从1999年至今,全市有45万余人次参加了“6·29”义务植树活动,共植树230余万株。市民张先生说,森林城市应该是随处可见绿地的城市,空气质量好。他期待通过“创森”,在市区见到更多花草树木,让攀枝花更宜居。已退休的李大爷则说,“创森”就在身边的每个细节,把家门口的事情做好也是为“创森”贡献力量。比如,保护好门前的行道树,保护好村头的古树名木,利用建筑立面、屋顶、阳台等进行立体绿化。1“创森”攀枝花的现实需要攀枝花开发建设以来,全市林业发展经历了以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生态与产业并重的转变过程。1998年以来,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市区视野区生态治理等林业重点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到2008年已达58.97%。“根据最新统计,攀枝花森林覆盖率有望达到60%以上。”据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张国先介绍,目前攀枝花森林资源有四大特点:一是物种丰富,可利用资源种类多,但单一资源的可利用量少,规模性开发难度大。目前,全市动植物种类共2800余种,由于特殊的山地“岛状”式立体气候,除以云南松为主的木材资源外,其他资源大多呈环带状分布,品种多,但数量少,难以进行规模性开发,产业化开发时需进行资源培植。二是森林覆盖率高,但区域差异大,河谷地区植被单一,森林的系统功能差。海拔1600米以下地区郁闭度达到0.5以上的良好森林覆盖率不足15%,视野区绿化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尚未形成系统的森林生态网络,景观效果还不明显,对城市的生态防护效果不充分。三是森林植被的区域性强,垂直地带特征明显。四是林分结构差,森林质量低,脆弱地段森林植被的逆向演替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从这些特点我们不难看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补齐生态建设“短板”,是攀枝花构建生态文明的现实需要。而从区位上看,攀枝花作为长江上游经济带的节点城市,是川西南、滇西北市场扩散的重要中转站,承接成渝经济圈、昆明经济圈的辐射,在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战略地位凸显,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能为攀枝花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22018年绿色家园不是梦国家森林城市以“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为宗旨,是体现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当前国家对一个城市在生态方面的最高评价。翻阅《攀枝花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记者了解到,在国家森林城市24项指标中,攀枝花市已达指标为9项、易达指标为11项、难达指标为4项。“按照规划,我市将通过增加绿量、完善绿地布局、打造特色绿化等3大建设策略,实施公园体系建设、城市道路景观建设、立体绿化建设、生产防护绿地建设、附属绿地建设、生态绿地建设等6大类工程。”包小强说,我市“创森”预计需要投入70余亿元,其中,政府投入30余亿元,社会投入40亿元。力争2018年建成“城区绿映空中花园,山地林水风景如画,景区生态阳光康养”的国家森林城市。钱从哪里来?据包小强介绍,我市森林城市建设资金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分级负担,各负其责”、“谁投资,谁受益”等办法多渠道筹措。去年以来,我市已按照创建工作目标任务,把“创森”经费纳入年初地方财政预算,每年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城市公园绿地、环城景观林等工程建设,仅去年我市就投入4亿余元。同时,采取贴息、以奖代补等形式支持县区、企事单位参与“创森”工作。市级各部门也按照“渠道不变,各司其职”的原则,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去年,江北片区11个沿江景观带实施的视野区绿化工作便是一例。该片区沿江景观带建设任务由52个市级部门和东区9个街办、30个企事业单位共同承担。经过去年的努力,该片区已种植攀枝花树、凤凰树和三角梅等观花乔木、灌木15万余株。此外,我市还结合森林产业建设,创新机制体制,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参与森林城市建设工作。3“一芯五瓣”托起一座“花样城市”对于广大市民来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不仅仅是让城市增添一张名片,更是实实在在的实惠。根据《攀枝花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到2018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以上,绿地率达到38%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园绿地达到6平方米以上,城市观花、彩叶植物使用率不低于70%,水岸绿化率达85%,道路绿化率达90%。这意味着,今后,我们身边的公园绿地会更多,村庄树绿花红,城市及各县城入城口、通往风景区与农家乐沿线通道和境内高速公路、国省道也将绿意盎然……“依据攀枝花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等,我们将突出‘山水宜居林城,生态康养花城’主题定位。”据包小强介绍,攀枝花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底色为“山青、水秀、林茂”,轮廓为“一芯五瓣”,路径为“城市增绿、河谷扩绿、山林增效、绿脉贯通”。“按规划,我们将在‘一芯五瓣’内围绕‘城市增绿、河谷扩绿、山林增效、绿脉贯通’,实施森林生态体系、产业体系、文明体系和支撑体系建设。”包小强介绍,“一芯”即城市森林景观区,包括东区、西区和仁和区的部分建成区;“五瓣”即围绕攀枝花市中心城区的五大森林拓展区,包括西北部、东北部、东部、南部和西部森林拓展。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方面,“一芯”将实施“一心(保安营机场为中心,半径约4—5公里的绿化)、两带(东片区、西片区生态环保隔离林带)、三谷(金沙江城区段、大河城区段、雅砻江雅江桥至桐子林段沿江绿化)、多廊、多斑块”的建设,环节热岛效应,改善视野区景观,提高居住舒适度。东北部森林拓展区,依托安宁河流域山水田园风光,围绕发展阳光度假、时尚运动、农业观光等产业,打造运动康养、林水田园城镇;东部森林拓展区将利用阳光、温泉,打造休闲康养、温泉养生的生态城镇;南部森林拓展区将依托交通区位,经济果林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城镇;西部森林拓展区将结合林业基地建设,打造现代林业产地基地城镇;西北部森林拓展区将依托高山森林景观、二滩库区,打造山水特色旅游城镇。森林生态产业体系方面,主要发展干果、工业原料林地、块菌、药材、特色种植和养殖、旅游等产业,力争2018年实现农业年产值突破20亿元,农民年人均农业收入达到1200元以上。森林生态支撑体系方面,主要将建立完善种苗保障、森林资源保护、科技示范创新等三大支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