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世今生细说红莲地涌金莲是芭蕉科多年生大型丛生草本植物,1978年我国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院士把地涌金莲从芭蕉属中分离出来,单独列为地涌金莲属。地涌金莲的野生种群现分布于我国西南金沙江中游流域内,分布十分狭小、破碎、稀少,仅限于四川的攀枝花市,云南的华坪县、宾川县及元谋县,形成一个以攀枝花和华坪为中心的现代野生分布态势。《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记载,地涌金莲为中国特有,产自四川和云南,属易危种。地涌金莲是极具区域特色的野生观赏花卉。开花假茎一般高约60-100厘米,大型花苞直立于假茎向上依次开放,花苞大而金黄,色彩富丽。一尘不染的金黄苞片盛开时犹如金色莲花从地面涌出,单株花期长达100多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被称为佛教圣花。上世纪八十年代,地涌金莲参加日本国际花展曾获金奖,被国外园艺界称为“来自中国西南部的美丽异常、神奇无比的观赏植物”。在我市的盐边、米易两县,人们可随处见到人工种植的地涌金莲,当地的农民主要用于水土保持和猪羊的饲料。相较于地涌金莲,有关专家称“红苞地涌金莲是地涌金莲的新品种,叶柄、叶脉、叶缘、花苞等均为红色”。进入人们的视野,缘于云南一研究所项目组的申报。2012年8月5日,由云南省林业厅园艺植物新品种注册登记办公室主持,相关专家组成鉴定组,在云南一研究所对三个地涌金莲新品种进行了鉴定。9月5日,“佛喜金莲”、“佛悦金莲”、“佛乐金莲”三个新品种获得新品种登记注册证书。消息一经传出引来各方关注:《云南日报》、云南网、新浪博客发文称:“这是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的地涌金莲新品种,其较高的观赏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必将引起国内外园艺界的广泛关注,并且有极为广阔的产业化开发前景”。国外植物学家也给出这样的评论“红苞地涌金莲(地涌红莲)的发现,大大提高了地涌金莲的观赏价值,必将引起世界园艺界的轰动,吸引园艺学家和园艺公司的目光”。目前,已有丹麦、荷兰、美国及国内的园艺学家或公司与该项目组联系购买地涌金莲新品种或商讨共同开发事宜。同时在欧盟申请新品种保护及合作开发也在接洽之中。2来龙去脉再说红莲引起国内外植物界、园艺界的目光和关注,形成轰动效应的地涌金莲新品种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这个新品种就是地涌红莲。地涌红莲分布在我市国家4A级二滩森林公园内,海拔1400—1600米,分布面积约1平方公里,总数量约1万株。是我国自然分布两个种群中纬度最高、面积最大、数量最多、海拔最高、保存最完整的一个野生种群。另一个种群在紧邻的云南华坪县,但其种群面积和数量远远无法和攀枝花种群相比。地涌红莲的第一份标本样本就采自于我市国家4A级二滩森林公园内,其花色、叶色、株型的天然变异和观赏价值远超原种。我市野生地涌红莲生态环境恶劣,多自然分布于悬崖峭壁,山坡陡峭处。很多地段是人类无法涉足的,正因为如此,才侥幸使该物种保存至今而没遭受灭顶之灾。笔者根据多年野外和栽培观察发现,地涌红莲不仅叶柄、叶脉、叶缘、花苞等是红色,与地涌金莲有明显区别外,其分蘖特性、假茎形状和生长特性、叶片、果实、种子等和地涌金莲均有明显区别。2005年云南一研究所项目组在攀枝花市国家4A级二滩森林公园采获几十株地涌红莲,运回云南栽培研究,最初只认为是地涌金莲的变异植株,后来才发现是地涌金莲属的一个新种。2011年春,该项目组在攀枝花当地农民手中收购大小植株近千株,租用一辆小货车运回云南。该研究所利用国家环保总局基金项目“中国重点观赏植物种质资源调查”的部分资金和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地涌金莲遗传资源及新品种繁殖技术研究”的资助,对地涌金莲野生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系统及深入研究。项目组从野生种群中选择优良突变单株,采用组织培养繁殖方式将其特异性状保留、固定,经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定,最终筛选出三个新品种。3串珠成球论见红莲情势催人急。根据笔者云南实地调查,今年该项目组还将继续申报三个地涌金莲新品种。该项目组至2012年栽培面积已达20余亩,建立了种苗繁殖基地,已繁育新品种种苗2万余株,2013年计划再繁育2万株种苗。庆幸的是,攀枝花野生和栽培中也有全红植株的地涌金莲。地涌红莲花色喜庆鲜艳、寓意吉祥、植株较矮。可抗土壤贫瘠和干旱,半年不浇水也不会死亡,可抗山火。作为公园、游园、楼盘、医院或单位,成小片种植最扯眼球,管理较好,基本上全年可观花。作为切花用瓷盘盛水放入,可观赏数月之久。和地涌金莲一样,假茎作猪、牛饲料;花可入药,有收敛止血作用,治红崩及大肠下血等;茎汁解酒醉及草乌中毒。笔者一直关注着地涌红莲的保护与开发,期望着我市地涌红莲能列入野生植物国家拯救计划。综观攀枝花,珍稀植物物种繁多,如巴蜀三宝之一的苏铁,米易盐边的名贵兰花,红山茶组山茶花,野生芭蕉,攀枝花镜面草等等。但因为保护与认识等问题,大量的珍稀植物种质资源流失外地,甚为痛心。笔者在查阅大量的法律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恳切呼吁,攀枝花当务之急是如何应对云南关于地涌金莲新品种申报,解决新品种知识产权问题。否则,我市今后利用野生地涌红莲进行繁殖和销售将被列为违法行为。地涌红莲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依托现有地涌红莲资源,发展苗木生产,既改善生态环境,为阳光花城增添新的珍稀花卉品种。在保护中开发,旅游部门可把地涌红莲野生分布区域作为新的景点,挂牌让游人观看世界上面积最大、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独一无二的野生种群。也可抛出无数个科研问题,如为什么在金沙江流域狭小地域分布?和芭蕉属其它各类杂交能培育出更多花色的观赏植物吗?与古地质古气候有什么关联?让它成为科研价值的所在。攀西是四川香蕉种植最多的地区,面积达2万亩。攀枝花又是四川芭蕉种植最佳地区,在攀建立以芭蕉科植物地涌红莲为主的四川野生芭蕉植物品种园,这一直是笔者的梦想。试想想,当绽放山野的那朵莲花跌落尘世,进入我们的生活,当新建的阿署达花舞人间、花城新区等标志建筑物中朵朵红莲涌现,中国阳光花城将呈现一幅何等壮观的人与自然和谐图。有了它,花城已不是原来那个花城。“保护是一场博弈,攀枝花应该寻求法律途径和其他捆绑合作的经验,凝聚共识,形成合力,让攀枝花的野生珍稀植物物种串珠成球。”这是一位老科协工作者的期待,也是攀枝花野生珍稀物种保护与开发的不二选择。希望我市各相关部门,牵头组织摸清野生植物资源的家底,讨论形成保护方案、建立保护开发机制,明确建立重要野生植物资源品种园目标……共同期盼一个即将到来的护宝爱宝的旅程。作者名片王大绍,成都市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与攀枝花生物结缘四十余载,从事生物教学工作。对攀枝花地区的野生植物、园林花卉、中药草药、珍稀植物、保健野菜、荒山绿化等进行了长期跨生物学科多个领域的跟踪研究,曾发表科研论文和有关生物文章数十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