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陶泓霖刘娇陈兵王建全年日照时间2700小时左右,年平均气温20.3摄氏度左右,无霜期300天以上,拥有丰富太阳能光热资源的攀枝花成为四川省年平均气温和总热量最高的地区之一,享有“太阳城”的美誉。在攀枝花,太阳与城市的“交融”不能仅停留在对词汇“阳光普照”的理解上,而更多要从能源、生态、民生的角度去理解。我们已经看到,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将在保持和改善攀枝花市生态环境,缓解能源危机,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太阳能产业作为攀枝花市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产业,如何鼓励攀枝花市太阳能产品的销售和使用,有效促进攀枝花市太阳能利用产业的健康发展,是我市急需解决的问题。太阳能在攀枝花的运用就如同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将在这座现代化工业城市中唱响“活力之歌”。A老村新景折射太阳能应用推广新路径今年7月31日,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村民毛定喜52天的期盼终于变成了现实——太阳能提灌站成功将金沙江水送到了迤沙拉村蓄水池里,这座世界扬程最高的太阳能提灌站结束了迤沙拉上百年缺水的历史。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是一处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彝族村落,“迤沙拉”在彝语中意为“水漏下去的地方”,从这个解释来看,蓄水对于海拔在1200米左右的迤沙拉村来说是多么艰难。“在过去,老天爷一旦下雨,村里人就像过年一样高兴,把水缸、脸盆甚至锅、碗都用来接雨。”迤沙拉村村民毛定喜的说法印证了“迤沙拉”在彝语中的解释。而从迤沙拉的地理位置看,这座古老村落不应该缺水,川流不息的金沙江从这个彝家山寨的“脚下”流过,“原来靠肩挑背驮从江边取回来的水连生活使用都不敢保证,更何况农业用水,如果用机械设备从金沙江提水更不现实,落差大、成本高,即便取水成功,村里也没有几家人能负担得起昂贵的费用。”毛定喜对记者说。今年5月,迤沙拉村盼望已久的用水问题终于有了“回音”——钢城集团公司出资320万元,建设一套从迤布苦到迤沙拉核心区的太阳能光伏抽水系统,帮助村里永久性解决用水问题。从6月10日项目开工的那天起,村里面每天都有人去施工地看一看提灌站的建设进度,村里还有不少青壮年直接参与到施工队伍中。“原来因为太阳光照强造成村子严重缺水,没想到现在还是因为太阳光照强,金沙江水源源不断流进村子里,太阳能帮助村子解决了几百年来的缺水问题,村民们再也不用为生产生活用水发愁了。”毛定喜指着迤沙拉村附近的600多块太阳能电池板笑着对记者说。走在迤沙拉村中,这座古朴的“天下彝家第一村”因为太阳能运用而散发出现代的气息,太阳能路灯、太阳能集热装置、太阳能电池板与这个崇尚太阳与火的村落交织,上千村民现在每天都可以享受到太阳带来的实惠。迤沙拉与太阳能“结缘”是我市创新太阳能应用的一个缩影,从全市范围来看,太阳能热水器已经普及,太阳能路灯也成为城市照明的一部分,可是太阳能提灌技术的应用还并不多见。“太阳能应用依靠政府引导发展以外,还需要社会的关注,迤沙拉太阳能提灌站的投入运营不仅仅是攀枝花在太阳能创新应用上的一次尝试,也是政府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太阳能应用推广的一个案例。”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B生态恢复太阳能应用的创新实践“原来生态恢复采用的是依靠天然灌溉的方法来进行,存活率当年达到85%,三年后存活率不足30%。而通过太阳能发电提灌后当年存活率达95%以上,三年后也基本维持在90%以上,这为阿米什生态恢复的持续性提供有力保证。”8月3日,阿米什太阳能光伏发电提灌系统工作人员李林强对记者说。当天艳阳高照,记者跟随李林强来到阿米什山顶,太阳能光伏发电提灌系统正忙碌的运行着,雅砻江水源源不断从山顶流下,为阿米什附近的森林植被“解渴”。“这个太阳能光伏发电提灌系统以蓄水替代蓄电,无需储能电池,无需人工值守、操作,只要太阳光照达到一定值,就会带动太阳能发电系统,进而带动提灌设备自动运行,而在晚上或太阳光照达不到要求时系统就会自动停止工作。而且,这个家伙在阴雨天也能抽水。”李林强对记者说。李林强跟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阿米什的生态恢复主要依靠柴油三相发电机抽水系统和电网抽水系统两种办法解决。在总抽水量、总抽水天数、抽水时间、扬程、水泵功率等客观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柴油三相发电机抽水系统和电网抽水系统所花费的单位成本分别为每立方米64.13元和每立方米4.59元。而采用太阳能光伏提灌技术为单位成本则为2.64元每立方米。而且,柴油三相发电机抽水系统维护成本较高,噪音大、严重的污染环境,运行维护量大,需运输和储备柴油,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从长期来看成本最高。电网电力抽水系统较为成熟,初期投资小,但运行维护量较大,后期运行成本较高。“综合分析,太阳能光伏发电提灌系统不仅成本低、绿色节能环保,而且生态植被可以持续恢复,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都不错。”李林强对记者说。攀枝花地处干热河谷地带,降雨量小,但蒸发量较高,对于人工绿化造林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来说并非易事,因此,我市在提水灌溉方面进行了不断探索,引入太阳能光伏发电提灌系统,不仅可以解决传统提水灌溉技术成本高、效益低等问题,还为生态恢复提供持续性强、绿色环保的新路径。把太阳能应用在生态恢复方面,是攀枝花结合实际创新太阳能技术应用的一次创新实践,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攀枝花正在大力发展太阳能产业,支撑这个产业发展需要强大的人才队伍做保障。目前,攀枝花努力在研发、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及运行管理等方面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和激励机制,在实践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围绕产业发展,大力培养太阳能利用技术研发和管理人才,特别是系统掌握太阳能开发利用理论并具备太阳能工程设计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攀枝花还要借助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力量,扩大太阳能研究、应用范围。”C屋顶上建起发电站向“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看齐随着我市在太阳能应用技术探索实践方面不断深入,太阳能技术应用涉足领域更加多元。今年7月2日,随着国家电网四川攀枝花供电公司工作人员下达合闸指令,西南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攀枝花学院2.1兆瓦太阳能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正式投运。这标志着攀枝花太阳能的应用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制热、制动等方面了,太阳能运用已经“爬”上屋顶,为老百姓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资源。攀枝花学院2.1兆瓦太阳能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占用屋顶面积共2500余平方米,装机容量2.1兆瓦,这个项目年发电量达261.01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886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933.12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3.10吨。“根据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划分为五类太阳能资源地区来看,攀枝花属于二类地区,且与一类地区相差甚少,是全国可开发利用太阳能最好的地区之一,在太阳能产品应用上具有非常优越的自然条件。”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攀枝花是一座典型的山地城市,在这里可谓寸土寸金,城市发展和空间布局矛盾突出。据调查,目前攀枝花公共屋顶面积达67万余平方米,可用光伏发电的面积近57万平方米,按照120亩至150亩建设一个10兆瓦的光伏发电项目计算,攀枝花太阳能在建筑领域光伏发电利用的发展空间很大,这为解决攀枝花城市发展和空间布局矛盾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尝试。在攀枝花,太阳能应用不仅涉足于制热、制动领域,还通过城市空间利用,把电站建在了屋顶上,实现了太阳能在发电领域的运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态能源建筑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在建筑一体化设计中的应用也日渐广泛,攀枝花学院2.1兆瓦太阳能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正式投运是我市在生态能源建筑领域的一次探索,也为我市在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运用提供了案例。D太阳装在背篓里农田灌溉有新招8月3日,盐边县红格镇金河村4组村民李天培用10多分钟时间,在自家农田取水点附近安装好一台便携式太阳能提水设备,这台设备“晒”了几分钟太阳,就开始运行起来,李天培指着不远处一块庄稼地里冒出的水流说:“看,那就是这个家伙抽起来的水,一亩地要不了多长时间就全浇好了。”说起这台便携式太阳能提水设备,李天培竖起了大拇指:“这家伙携带起来方便得很,放在背篓里,只要安装在可以用作灌溉的取水点附近,太阳一照,这家伙就自动运行,发生干抽,这家伙会自动关机。”李天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每户村民光用电解决生产生活用水,每到旱季,水泵要不停地为庄稼“补水”,一月下来的电费花销在1000元左右,而便携式太阳能提水设备只需要投入1.5万元的购机费,日后的管护、磨损等费用,都比电力水泵划算,相比较而言,太阳能提水设备更实惠。从人们常见的太阳能热水器到“世界之最”的太阳能提灌装置,从生态保护引入新帮手到太阳能运用于生态能源建筑,我们不难看出,太阳能技术的应用正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并且涉足领域还在不断扩大。伴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拥有“太阳之城”美誉的攀枝花,在太阳能应用方面还将继续前行,更加多样的太阳能应用技术也将在这座现代都市里绽放魅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