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金沙江东区段服务业发展布局的思考

2022年01月21日 10阅读 来源:攀枝花日报
-->

□古树明金沙江自西向东贯穿我市,两岸风景秀美,交通便利,文化积淀深厚,产业基础较好。受客观条件限制和各方面因素影响,沿江现有产业布局问题较多:一是缺乏整体规划,布局零散,商业同质化现象突出,土地利用率较低;二是现有企业规模不大,限额以下企业占80%以上,对GDP和税收的贡献率有限;三是业态单一,产业聚集度不高,目前稍成规模的是中高端汽车4S店、重型汽车租赁销售、建筑材料租赁、再生资源专业市场,滨水休闲业态较少。抓住沿江打造机遇,淘汰落后产能,关闭或搬迁不符合沿江整体规划的工业和三产企业,重新引进和培育一批业态高端、产业聚集能力强的现代服务业项目,对于重构金沙江两岸服务业产业体系,推动我市从工矿城市向宜居宜业城市转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结合东区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就金沙江东区段服务业发展布局提出以下建议。突出功能定位。经过近50年的开发建设,工业文化和移民文化是攀枝花现代文明的主旋律,沿江服务业产业布局应充分彰显这些文化内涵,突出亲水性、自然性、人文性和功能性,以生态修复为基础,适度开发滨水文化休闲产业,完善城市公共活动系统,打造高质量的“城市客厅”,促进城市形象提档升位。突出南北融合。金沙江南北两岸,由于城市环境和人口密度等原因,目前在服务业发展上的差距明显。金沙江以北更多是服务攀钢而配套的专业市场、物流园区等生产性服务业;金沙江以南更多是服务城市核心区而配套的商贸流通、金融保险、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消费性服务业。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江南片区的服务业整体水平要高于江北片区。为改变这一现状,应统筹考虑南北两岸的产业布局和业态控制,通过修建跨江步行桥、码头、空中廊道,开通江上巴士和游艇,方便市民过江、弥补业态差异,优化南北两岸服务业产业布局和结构。突出东西差异。建市至今,攀枝花的核心商圈总体上是由西向东转移和延伸(比如6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在五十四和大渡口、90年代中期至今在炳一区、目前正在向炳二和炳三区发展),随着银江电站的建成和两岸一批重大三产项目的落地,金沙江中心城区段必将成为我市休闲产业的聚集区。根据《东区商业网点规划》以及攀枝花服务业发展现状,沿江16公里自西向东大致上可以分为4个产业带来布局:在渡口桥至炳草岗大桥之间,凸显大渡口片区在攀枝花开发建设史中的重要作用,挖掘十三栋、巷子深、攀花园、文体楼等历史文化元素,赋予具有历史纪念价值建筑物新型商业业态,重点布局餐饮、文化、观光、游乐、咖啡、酒吧等休闲服务业;在炳草岗大桥至密地桥之间,随着沿江打造步伐的加快,炳草岗片区现有的商业人气会逐步向江边聚集,应适当布局一些商业设施和主题公园,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的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和亲水近水场所;在密地桥至倮果桥之间,随着金沙江水位的抬升,这一片区的江面将会变得更加宽阔,加之职业教育基础雄厚,应该以文化创意产业、会展业、物流业、中介服务业、科教文化、教育培训、科技研发、总部经济为重点,大力发展综合性服务业;在倮果桥至金沙江、雅砻江交汇口之间,这一区间有“两江四桥”美景,以及雅江鱼、江水鸭等特色美食,是攀枝花北上成都和南下昆明的东大门,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应以旅游、运动、健身、餐饮、娱乐等业态为主,重点发展消费性服务业。突出产业聚集。总结各地沿江开发战略的成功经验,无一不是将产业和景观进行融合打造,通过招商引资等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以项目聚集产业、以产业促进城市建设,并逐步形成新的服务业发展聚集区。在充分考虑亲水性、可达性的前提下,通过业态的多元化来促进服务业的聚集和高端发展。(作者单位:东区商务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