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考语文180分,释放出什么

2022年01月21日 10阅读 来源:攀枝花日报
-->

□本报记者陈兵英语与语文不存在孰优孰劣,我们没必要非得在英语与语文之间做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保持对知识的热情很好,但不论是英语还是语文,都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塑造人。语文热潮日前,北京公布了2016年将实施的高考新方案,其要点是调整试卷结构、考试科目的分值。其中,语文由150分增至180分,英语由150分减为100分,数学仍为150分。文史类、理工类总分仍为750分。此消息一出,随即在全国引起热议。英语差的学生高呼“天助我也”,英语好的学生则郁闷,“苦学这么多年的英语一下子没了优势”。语文科目在高考中的比重增加,这个信号释放后,语文会像曾经的“疯狂英语”一样,在全国掀起“语文热”吗?虽然是北京2016年才实施的方案,但在攀枝花同样起了波澜。北京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释放出一个信号——语文的机会来了。“作为母语,我们生活在一个被语文围绕着的良好语言环境中,这使得我们的语文学习具有一定的基础。同时,语文考试中存在着一种‘低分不多、高分难求、分数差距难拉开’的现象。”已在教师岗位上工作了34年的市三中语文教师陈建文说。但现在似乎不一样了,语文科目分数增加,看起来以后对语文科目的重视也会增多。陈建文有些激动,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更多地偏爱语文“润物细无声”的传道作用,也一直坚信语文应该受到足够重视。10月24日,陈建文和学生们讨论起北京高考改革。“语文热潮要来了”,大多数同学都这样认为。但陈建文则更加谨慎,他认为,这次北京高考改革对全国来说都释放出了一个信号。但现在就称之为“语文热潮来了”还为时过早,现在只能算得上是语文的机会来了。“语文之于教育应当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指语文作为一种交流沟通的工具性作用;而第二个则指的是语文文化层面的传道作用。”陈建文解释道。全社会应该重新审视语文的作用,更多地看重语文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应该更多地偏重中国文化对学生、对全社会的潜移默化的“传道”意义。而这次改革,目前尚只能算将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语文上面,开始将语文由工具转变为文化润泽桥梁。“语文的机会来了,真正的语文热潮还得再等等。”陈建文语重心长地说道。但他也相信,态度决定一切,我们距离真正的“语文热潮”时代并不会太遥远了。语文效应语文的机会来了。在攀枝花,一些思想比较靠前的人开始筹备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小溪是市内一家英语培训机构的负责人。2010年,她和几个朋友一起创办了这家培训机构,主要对初、高中生进行英语、数学科目的辅导,但未开设专门的语文培训班。北京高考的改革方案一出,小溪暗暗观察着,看会不会带来“语文效应”。她和培训班的工作人员一起,趁着闲暇,在市中心广场、竹湖园等人流量大的地方搞一些问卷调查,看是否有增设语文辅导班的必要。“现在已经有部分学生到书店去订购一些与语文相关的书籍,部分家长也开始关注起孩子的语文成绩,希望有专门的语文辅导班。”小溪细数着近日以来调查得到的结果,并准备筹备起开设语文辅导班的事。下一个“主战场”?在众多考生心里,语文与英语都不是容易短期提高分数的科目。长期以来,“语文学或不学分数差距不大、英语一周不下功夫差一大截”的固有思维影响着学生在学习这些科目时花费的时间,这种差距甚至达到数倍。英语几乎成了考生备战高考时的“主战场”。这次语文科目增加分数,英语科目减少分数,语文与英语之间的分差达到80分,这无疑将调整许多学生在科目上的学习时间。语文是否会成为考生攻占高考的下一个“主战场”?攀枝花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雷应朝一直对高考改革十分关注。“语文是非常基础的学科,不论是从我们大学培养学生的角度,还是从用人单位选拔大学生的角度等等方面来看,大家对语文都应该十分重视。”雷应朝说,高考作为指挥棒,一直以来都很好地反映着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北京高考改革增加语文分数,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大家对语文的关注度和学习热情,但这种热情需要保持在理性的范围内。雷应朝说,语文肯定在今后的教学中会受到好于之前的“待遇”,但他也开始担心这种热情会过盛,从而一发不可收拾,“英语与语文不存在孰优孰劣,只是时代的需求不同而已。我们没必要非得在英语与语文之间做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保持对知识的热情很好,但不论是英语还是语文,都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塑造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