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工地标配新装备扬尘治理不再难

2022年02月16日 10阅读 来源:攀枝花日报

□本报记者 江潇

7月27日,记者在我市重大项目施工现场走访发现,一个个建筑工地逐渐成为展现文明新风尚的窗口,冲洗平台、雾炮机、降尘喷雾系统等这些在市民听起来高大上的新型环保设施设备,已逐渐成为市区各个建筑工地的“标配”。

在花城新区一大型房地产项目建设工地,现场干净而清爽,雾炮机正在进行湿法作业。保洁员周安平说,细节方面的除尘工作由她和工友一起负责,只要工地施工,就要开启雾炮机。如今,工地的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就进一步强化环境问题整改,遏制建筑工地扬尘污染,记者于7月27日专访了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站长刘志强。他说,今年以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和建筑施工企业积极行动,以消除薄弱环节、突出治理成效为目标,努力打造“干净、整洁、有序、靓丽”的建筑工地环境。

新技术+新装备

成为建筑工地标配

治理建筑施工扬尘,不仅要治标,还要治本,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加强了源头管理。

在攀枝花火车南站站前基础设施项目大门入口处,一辆准备出工地的大卡车正在进行清洗。大卡车先驶过一个冲洗平台,密集的高压水流对车轮进行了全方位冲洗,仅仅几分钟时间,这辆大卡车便可以不带一点泥土和沙尘驶出工地。“安装冲洗平台,给施工车辆洗了个‘澡’再上路,现在已成为很多建筑工地的常态。”刘志强告诉记者。

2017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保持对在建工地扬尘治理的高压态势,突出裸露区域覆盖、进出车辆冲洗等环节管控;引导施工单位积极争创文明工地,制定出台建筑工地扬尘防治标准化方案,规定新开工项目必须设置定型化、工具式冲洗平台,替代以往的截水沟和高压水枪,施工车辆带泥上路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涉及土石方施工作业的工程项目必须设置雾炮机,替代旧有水管洒水等湿法作业方式。目前,新政务服务中心、中央铭城、菩提苑、碧桂园等工程项目已布设雾炮机总计10台,其他工程项目也正在完善设备。要求正在进行土石方施工的工程项目对裸露土体使用绿色防尘网进行全覆盖,目前已累计覆盖裸露土体约55万平方米。通过努力,市区建筑工地扬尘污染得到明显改善。

集中整治+督促整改

多元化手段治理扬尘

刘志强表示,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还加强施工现场扬尘巡查,加大扬尘处罚力度,对工程项目开展每日扬尘防治巡查、远程视频监控及高频次专项督查。通过多元化手段,实时发现问题,制止问题,进一步管控施工现场扬尘污染。

截至目前,已开展了4次拉网式扬尘治理专项督查,随机巡查375次,出动工作人员约800人次,检查天星湖、新政务服务中心、市妇幼医院场平项目等工程项目共计34个,针对扬尘污染下发整改通知书45份,停工通知书10份,对整改不力的工程项目,进行了行政处罚,以处罚为手段倒逼工程项目做好扬尘防治工作。

此外,积极处理施工扬尘、噪音扰民投诉,对市民投诉的43件工程项目扬尘、噪音污染问题,实现100%调查、100%销号,切实解决了影响居民的环境污染问题,全力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

科学措施+污染零容忍

实现扬尘防治常态化

刘志强说,下一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持续严格要求,依照建筑工地扬尘防治标准化方案,督促施工现场配齐冲洗平台及雾炮机等扬尘防治设施设备,自觉履行裸土全覆盖、湿法作业、区域收尘等扬尘控制措施,以科学、先进、有效的措施推进工程项目扬尘防治标准化。

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在现有远程监控平台基础上,构建扬尘污染监控平台,完善扬尘在线监控,对施工现场的扬尘污染相关指标进行实时监控、报警。

继续加强扬尘处罚力度,做到扬尘污染零容忍,对扬尘防治工作开展不到位、整改不及时的工程项目绝不手软,按相关法规要求进行顶格处罚。同时,切实加强扬尘防治专项督查及日常巡查,把施工现场扬尘防治到位与否作为工程项目检查是否通过的必要标准,实现扬尘防治常态化。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