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荣
久囿山城,总想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夏日的一个周末,有朋友相约去凉山州的会理古城游玩,我挎上背包欣然前往。朋友听说我还是第一次去会理,就说:“你不是喜欢写作么,应该多出去走走,才能激发创作的灵感。”朋友的话让我一路无语,虽然双眼静静地看着窗外,心里却是波澜起伏。
到会理,泊好车,在蒙蒙细雨中,我们一行人径直往钟鼓楼奔去。我新奇地打望着雨中古朴的街巷,朋友说:“这是凉山州最南端的县城,距西昌市180公里,其东部、北部与会东、德昌相邻,西部又与我们攀枝花的米易和盐边县接壤,南边却连着云南的元谋和武定县。”朋友在会理长大,对会理自然是再熟悉不过。
我们眼前的钟鼓楼位于会理古城的十字大街,建于清雍正12年,总高22米。钟鼓楼雕梁画栋,其镂空、雕花部分做工精细,造型优美。在钟鼓楼内的拱门边,几位老者正拉着二胡,一曲《十面埋伏》让人觉得荡气回肠。一时间,我恍若看见烽火四起的城楼上,守城的官兵手持大刀长矛吼叫着冲向入侵的强虏,用血肉之躯捍卫着城池的安宁……虽然我无法窥见千年古城经历的几多战火洗礼,但钟鼓楼能在无数次战乱中完整地保留下来,这本身就是一种奇迹。
古城西街的瀛洲公园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清末民初,这里曾是北方五省会馆的园林,园内“十步之内,廊腰缦回;方寸之间,长亭短景”,到处是修篁茂竹,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游人在园内漫步小憩,真乃一处绝妙的佳景。不过笔者发现,长亭外两尊灯柱倒在草间,小桥下的流水早已枯竭,给人些许破败的感觉……想当年,瀛洲公园作为皇家园林,普通百姓是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如今人们能自由出入了,其古朴宁静之美却又遭到人为的破坏,好不可惜!好在前些年新建的驻鹤亭、金镜阁、藕香桥、玉华池等景观芳容依然,让游人尚能寻到几处园林的幽静。
出园林,雨小了点。踏着小巷里湿漉漉的青灰色石条路,我恍若走在家乡青石小街上,只是未见撑着油纸伞的女子飘然而过,只有那些骑电动车、蹬三轮车的男女从身边匆匆掠过,会理古城里的电动车、三轮车,是一幅幅流动的风景。
在古城墙边品味地道的会理小吃,又是一次难得的体验,我和朋友在科甲巷一小吃摊前坐下,品尝那小火慢熬的稀豆粉。那金黄如脂的米浆盛满瓷碗,抓上一把香酥的馓子,再舀上几小勺花椒油、芝麻油以及姜汁,用匙子轻轻搅匀,酥软浓稠,不时地让舌尖有一丝丝的椒麻感。“呼哧、呼哧”几口喝下肚,真是一个爽。
穿过一条小巷,就看见了景庄庙。庙宇位于城西垭口的小山岗上,据说是明代永乐年间官吏李毅所建,迄今仍然重檐飞阁、古木参天、气度犹存。此外,在城内北街的文化馆内,还有一处具有革命教育意义的红军长征陈列馆,馆内陈列着红军巧渡金沙江、召开会理会议、建立苏维埃政权、打富济贫等大量的图片与实物,我禁不住回想起那段令中国人民永世难忘的历史……
晌午时分,肚皮真正饿了起来,朋友说请我吃会理的“鸡火丝”。刚开始我觉得朋友小家子气,一碗饵块就打发我的午饭,但大快朵颐之后我才直呼“好巴适,好过瘾”。朋友说,饵块是云南的一种米制方便食品,其价廉物美,吃法多样。饵块自明朝传入会理,当地百姓结合南北烹调风格加以改进,其烹饪方式已超越了原产地单调的做法。饵块香糯软甜,能与百味调和,其吃法多样,有名的当属“鸡火丝”饵块了——雪白的饵块丝在一只精致的铜火锅中用滚水一过,公鸡肉用手细细撕成细丝,上好的精瘦火腿肉也切细丝,再加少许碧绿的蔬菜,红中有白,白中有绿,十分扯眼。朋友告诉我,鸡火丝饵块正宗与否,其诀窍全在最后那一勺高汤上,用火腿、大骨、母鸡熬制的高汤,稠而不腻、浓香鲜美,令人食之难忘。
这次到会理游古城,还有美景——“文庙”没有去,还有美食——“羊肉粉”没有吃,朋友说,留下的遗憾,等到会理办石榴节的时候再来补上……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