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一部《武林外传》让宁财神一举成名。花了七年的时间休养生息,宁财神终于再次推出了新的“江湖故事”。但遗憾的是,却未能收获当年街头巷尾口口相传的好口碑和高收视率——根据央视索福瑞46城数据,截至目前,《龙门镖局》的收视率最高时也未能达到0.7。虽然这个成绩并不算太糟糕,但与当年《武林外传》的播出盛况以及观众的预期值相比,依然有不小的差距。硬伤一:明明有故事,却不好好讲故事在针对《龙门镖局》的吐槽声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剧情无聊”“内容脱线”。《龙门镖局》的结构基本上copy了《武林外传》的人物构架,也算是具备一条充满戏剧性的主线,怎么就会被网友感觉无聊呢?——其实,明明有故事,却不好好讲故事,就是《龙门镖局》最致命的伤。部分网友觉得《龙门镖局》是以情景喜剧的套路拍成了连续剧,在目前的剧情构架里,镖局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由“不行”到“行”。这原本是个极有戏的过程,但可惜剧中却一再重复相似的桥段:不管是因发生过意外而对走镖产生心理阴影的恭叔,还是浮夸地准备着自己第一次走镖的白敬祺,戏里让他们摆脱阴影、取得成长的“方式”,竟都是旁人设计出一场戏,拱他们硬着头皮上场。每一集都沉迷于摆弄这样的“励志”情结,却无法连缀成一个整体。二:形式感很强,但强到大过了内容七年前,宁财神仅仅以编剧的身份参与创作《武林外传》,到了《龙门镖局》,宁财神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编剧,他已经基本掌控了全剧的大局。但没有做过导演的他,缺乏对场面调度的经验,也尚无法完全把握好叙事的节奏感,这让《龙门镖局》中的不少笑料抛出来就冷场了,没有了那份水到渠成的自然感。当凝聚每一集的核心不再是“主题故事”,而变成是游戏血槽,乱入的现代音乐,一串串奇怪的数学符号,《龙门镖局》其实已经陷入了过分追求形式感,形式大于内容的误区。尴尬一:懂的人觉得不好笑,不懂的人没法笑七年之后,宁财神再度提笔时,发现用“俏皮嗑”逗笑观众的时代,不复存在了。在不少观众眼中,《龙门镖局》就是充斥着各种段子的“一锅炖”,经常逛各大论坛、刷微博的网友们,一眼就能看出郭敬明、染香、陆琪、孔庆东等人被财神“调戏”了,且这种调戏的手法早在网上屡见不鲜,让他们笑不起来。另一方面,相对于疏远网络的观众,却完全不知这些梗的笑点在哪里,甚至看得不知所云。二:明明就是非主流,却非要佯装主流宁财神忘了,《武林外传》之所以能被大家记住,就是因为它讲了一个非主流价值观的故事。他告诉我们江湖并不是传说中的武林高手和盖世绝技,常常是凭空杜撰甚至是一场骗局而已。一些被人们挂在嘴边的约定俗成的江湖道理,其实是陈词滥调,是一种不讲道理的道理和损人利已的说教。遗憾一:角色设置不再有魅力七年前,佟湘玉的风情万种、郭芙蓉的一根筋、吕秀才的碎碎念,甚至燕小六的无知憨厚,每一个角色都深入人心。而在《龙门镖局》中,你从每个人的身上都能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可能转身就忘了。每个人物都不再是必须的存在,而是为了存在而存在。想从《龙门镖局》中再挑出一个萌到肝儿颤的角色,已经很难很难。二:客串大牌仅沦为吸粉工具黄晓明、佟大为、陆毅等等都出现在了《龙门镖局》里,愉快地打起了酱油。但这些“大牌”们并没有起到推动剧情的关键性作用,真的像网友所说:“是来走个过场,吸引粉丝的。”这让我们怀念起了当年出现在《武林外传》中的客串明星们,虽然他们只不过是群二三线的小演员,但每一个都个性鲜明,有些甚至还很经典。宁财神也沦为了“传说”从目前《龙门镖局》呈现的结果来看,七年前那个创意无限、敢于做怪人的宁财神也开始搞不懂江湖了,甚至开始否定他在《武林外传》中给“江湖”下的定义——“一切都是假的”。宁财神把这看做是人到中年的感悟。可是他忘了,有多少人,在人到中年时开始变得中庸,开始淹没于“江湖”。正如作家王小波所说:“一切都在不可避免地走向庸俗。”而我们,则必须遗憾地挥手告别这已经不再让人感到有趣的“江湖”。(据搜狐娱乐)-->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