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带着时任遂宁市委主要领导“当好使者,搭好桥梁”的嘱托,坚守“带着真情援藏、带着责任援藏、带着清醒援藏”的承诺,2016年9月,遂宁市第四批援藏工作组28位援藏干部来到理县,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如今,两年时间已经过去,第四批援藏工作组取得了丰硕的帮扶成果,荣获“全省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工作先进集体”,对口帮扶工作5次在省、州作经验交流发言。省上考核组对遂宁对口帮扶工作给予“资金虽然不多,但工作很务实、很有成效、很有特色、群众非常认可”的高度评价。28位援藏干部用他们的心血和汗水,写下了“遂理一家亲共筑小康梦”的新篇章。
牢记嘱托踏上援藏工作征途
2016年9月,根据组织安排,遂宁市第四批援藏工作组奔赴理县开始援藏工作。两年来,工作组始终不忘初心,牢记时任遂宁市委主要领导“当好使者、搭好桥梁”,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周鸿“把援藏作为学习、历练和提升的重要过程”的重托和理县县委书记依当措“把理县当故乡,发挥优势,大胆工作”的要求,克服各种不适和困难,进村入户摸实情,上山下乡搞规划,顶风冒雪助脱贫,千方百计帮民富,各项援藏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两年来,工作组紧紧围绕理县脱贫攻坚和“三地一区”建设,坚持“扬长与补短并重、输血与造血齐抓、帮扶与合作共赢”的对口帮扶机制,瞄准产业发展、人才支撑、民生短板等关键环节,用心用情用力,助推理县顺利脱贫摘帽,并荣获“全省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工作先进集体”“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县”等称号,对口帮扶工作先后得到省委原主要领导和副书记邓小刚、省政协副主席崔保华批示,市州主要领导及组织部长等相关领导肯定性批示12次,阿坝州杨克宁州长专门致信感谢遂宁市第四批援藏工作组。对口帮扶工作5次在省州作经验交流发言,30次被省州刊物刊载推广,被中省媒体宣传报道11次,省上考核组对遂宁对口帮扶工作给予“资金虽然不多,但工作很务实、很有成效、很有特色、群众非常认可”的高度评价。制定的《五年对口帮扶规划》一次性通过并得到省评审组高度肯定。
心似苍穹用心描绘发展蓝图
理县是典型的中高山峡谷地区,境内群山连绵,峰峦叠嶂,沟谷纵横,平均海拔2700米,属藏、羌、汉等民族聚居地。
独特的地理地貌,给援藏工作组带来不小的挑战,特别是时常擦肩而过的飞石,雨季猝不及防的泥石流,好几次不约而至的地震,让28名援藏干部至今心存余悸。到达理县的头一天晚上,工作组领队邓勇就召集大家冒雨在“露天坝”召开会议,要求大家进村入户,深入调研,为编制援藏方案打好基础。为了取得第一手资料,工作组克服种种不适,进村入户调研。两年来,28名援藏干部跑遍了理县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与贫困群众促膝交谈,感受贫困群众安危冷暖,成为群众思想上的贴心人、致富路上的引路人。
为了尽快推进项目建设,结合省、州相关要求,工作组认真制定了《深化对口支援理县交流合作建议方案》《遂宁市船山区对口帮扶理县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2017-2021年)》、各年度《对口帮扶理县脱贫攻坚专项实施方案》和《项目责任清单》,精准细化项目内容和推进措施,对口帮扶路径更加清晰。
为了引领带动旅游发展,工作组精心编制完成《理县“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和《理县全域旅游目的地发展规划》,投入310万元用于薛城镇甲米村、通化乡西山村创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投入200余万元建立高半山“云雾李”绿色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实现“农超”无缝对接。以援藏资金为主的木卡乡木卡村旅游接待设施月均接待游客3000人以上,为脱贫奔康提供了内生动力。
为了助推藏区新居建设,工作组帮助制定了《理县2017-2020年藏区新居建设实施细则》,对藏区新居及易地扶贫搬迁户开展技术指导。围绕理县群众“住上好房子”的目标,援藏干部充分发挥技术优势,配合完成2016年100户、2017年406户藏区新居建设任务。
顶风冒雪用脚丈量理县山水
两年来,28名援藏干部早出晚归,顶风冒雪,为理县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汗水,为援藏工作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围绕民生产业重点,助推脱贫攻坚事业。2016年投入资金389万元,5个项目全部完成;2017年投入资金1223万元,实施项目20个,已全部完工;2018年,工作组围绕1814万元资金、20个项目,以责任清单方式发文,每个项目安排一名援藏干部联系。薛城镇等7所学校安全饮用水工程,提供给上千名师生清洁、卫生的生活用水,结束了喝细菌超标、浑浊的饮水历史。蒲溪乡奎塞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住一体,借藏羌文化发展旅游业,实现了搬得出、住得进、生活好的目标。木卡特色农业产业园项目,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实现了“一乡一园”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乡镇经济发展内生动力。集中优势资源,全力推动县人民医院创“二甲”“爱婴医院”“数字化医院”成功通过省级评审,县中藏医院、县妇计中心创“二乙”成功通过省州评审,全省唯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消除风疹宣传沟通项目落地理县,成功创建全州首个省级急性传染病综合示范县,县疾控中心建成全州首个数字化接种门诊,12个乡镇中医馆、50个村中医角建成投运,2018年被列为全州唯一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县。动员20位援藏干部人才结对帮扶31户贫困户(105人),实现人均增收350元……目前,已成功助推理县脱贫摘帽。
着眼人才智力短板,促进对口交流帮扶。两年来,工作组积极协调,选派理县12名干部到船山区顶岗挂职;选派理县100名优秀人才在遂宁市委党校专题培训;邀请遂宁城市规划、农业技术、医疗教育、产业发展等方面专业技术人才到理县集中授课。建立“院院帮扶”战略机制。遂宁支医工作者为藏羌群众诊疗3600余人次,开展手术62台次,开展学术讲座36次、会诊18次、新技术新业务12项、培训27次。深入30个贫困村进行健康扶贫政策宣讲,发放资料4万份,开展义诊巡诊2000余人次;组织医疗专家、技术骨干33人,历经55天,全程参与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工作。安排830万元对口帮扶资金,完善理县医疗基础设施及县乡村医疗专业人员培训等项目,确保全县13个乡(镇)卫生院、81个村卫生室达标升级。与30所学校签订“校校对口”帮扶协议,选派23名优秀教师到理县支教。
注重长远合作发展,搭好遂理联动平台。遂阿市州两地党委政府和组织部门主要领导多次对援藏工作作出指示或批示,看望慰问并提出工作要求;船理两地党政主要领导先后6次带队到对方调研考察,达成多项合作共识。遂宁、理县10多个部门先后20余次到对方开展交流交往及帮扶工作,促进两地共建共享资源平台。精心组织理县党政代表团赴遂宁开展投资促进活动,组织中国死海等30家企业积极参与招商推介,签订旅游康养及农产品物流项目投资框架协议2个。邀请四川绿然科技等30余家企业到理县投资考察,促进两地企业交流合作。充分发挥遂宁现代物流优势,依托蜀道通、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商搭建供销平台,助推理县打造生态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多方奔走牵线搭桥,拓宽社会帮扶渠道。两年来,工作组主动牵线致公党员企业向理县捐赠100万余元的医疗器材;协调遂宁市中心医院捐赠价值100余万元设备用于ICU科室建设;促成船山区教体局每年捐赠10万元用于建设“名师工作室”,并捐赠50万元教育教学设备;协调团省委为薛城小学捐赠10余万元文体用品,协调省社科联捐赠12.5万元科普读物,协调私人企业家捐款10万元助推教育扶贫;促成省疾控中心与九子村实现党支部共建并捐赠10余万元;协调市医药协会捐赠价值5万元药品……牵线侨联、法国同济大学校友会、西南民大、四川导游协会等为理县发展建言献策;邀请四川旅游学院到理县建立生态保护基地1个、成都观鸟协会到理县建立观鸟站2个;成功邀请东盟艺术学院组团到理县采风8次、四川省致公书画院到理县写生6批160人次、省作协到理县创作2批次、中青旅等旅行社到理县推销旅游产品3次。
创新全域帮扶机制,助推百姓增收致富。在援藏工作组的积极推动和共同承办下,连续两年成功在遂宁、成都、理县三地举办“遂理一家亲·共筑小康梦”系列活动,开启了遂宁全域帮扶理县新征程。协调遂宁市免费提供2000平方米场所帮助建设“理县藏羌风情体验馆”,全景展现理县的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农特产品等,让遂宁人民就近体验理县风情、领略藏羌文化。依托“理县藏羌风情体验馆”,搭建与遂宁蜀道通等本土电商的合作平台,实现“小农户”连接“大市场”“小平台”促进“走高端”,理县优质农特产品与遂宁市场实现无缝对接,不断拓宽理县农特产品市场。在前期“院院结对”“校校结对”基础上,拓展建立“镇乡结对”模式,采取“理县点单+船山上菜”模式,帮助理县培育乡村管理人才,提升乡村组织党建水平和管理能力。
培塑形象在砥砺前行中淬炼本领
援藏工作组始终把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作为基本操守,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完善体制机制、加强人文关怀,让28位援藏干部人才在砥砺前行的同时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规范制度管理,加强队伍自身建设。第一时间起草制定《遂宁市第四批援藏干部人才工作方案》及10个《管理制度》。及时成立综合协调等8个小组,全面掌握援藏干部人才工作、生活和思想动态。创新建立“四个一”援藏工作机制,即每月一次工作例会、一次集中学习、一次文体活动、一期《援藏工作简报》。截至目前,工作组已召开工作会议和专题组织生活会20余次,编印《援藏工作简报》29期。通过制度管理,锤炼出一支“勇于担当、任劳任怨、团结互助、执行有力、廉洁自律”的援藏干部人才队伍。
量化责任考核,确保工作落地落实。建立内部考核办法,要求每位援藏队员紧密围绕理县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挂任岗位职责,认真制定工作计划、记好工作日志,每月以清单方式报送当月工作总结和下月工作计划,并在每月援藏工作组的例会上当众“报账”,每月提交2条工作信息,每季度撰写1篇心得体会,每年撰写1篇调研文章,积极为理县发展建言献策。
丰富活动载体,凝聚队伍工作合力。针对援藏干部人才平时早晚餐及周末三餐无着落现状,工作组领队主动协调,及时解决了援藏干部人才周末、节假日就餐难问题。积极组织开展篮球、乒乓球、棋类以及爬山等业余活动,两年来,共开展集体活动25次,小组活动80余次。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援藏干部人才的生活,更增进了与当地干部群众深厚的友谊,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不忍离别因为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两年援藏工作圆满结束,遂宁市第四批援藏工作组兑现了当初许下的“带着真情援藏、带着责任援藏、带着清醒援藏”的庄严承诺,达到了当初立下的“全力以赴、无愧于心”的援藏标准。即将离开理县,28位援藏干部思绪翻滚,临别依依,只因他们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忘不了,依当书记经常教导说,“希望你们工作组经常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多到下面了解真实情况,同时把内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带进来。工作上、生活上有什么困难,要多向组织汇报,理县就是你们的家。”
忘不了,世伟县长交心谈心,希望工作组“尽快熟悉环境,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并学会统筹全局,学会突破重点难点。特别是在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方面,希望你们利用自身资源,给理县人民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忘不了,很多叫不出名字的藏羌百姓那句“看到川J的车就格外亲切”的朴实赞美。
忘不了,工作组每次从遂宁返回理县,临行前家人依依不舍的眼神;忘不了,在理县脱贫摘帽一票否决项——县人民医院创“二甲”期间,工作组领队邓勇患了严重的肩椎炎,连床都起不了,只能先滚到床下,再想办法爬起来,整整1个月,他没有向组织诉过一次苦、请过一天假,而是靠毅力坚持着;忘不了,副领队廖锦标常常上山下乡、进村入户,为帮助理县特色农特产品搭建对外宣传的窗口以及销售平台倾尽心力;忘不了,援藏干部刘海春几次冒着生命危险消除317国道安全隐患;忘不了,援藏干部邓明卫在儿子面临高考、家里房子改造的情况下,毅然响应号召援藏,做理县健康安全的守护者;忘不了,援藏干部潘存学在面对老母亲食道癌晚期术后3年多、父亲生病住院手术等困难面前,依然坚守工作岗位……每个援藏干部,都用实际言行和点滴表现,诠释了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品质,树立了援藏干部执行有力、严于律己的团队精神。
这是贫困户兰卡头一家的感激之言,“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遂宁的援藏干部,他们既是我们家的对口帮扶干部,更是我们家的亲戚……”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两年来,组织交给的光荣使命,遂宁市第四批援藏工作组圆满完成了;时任市委主要领导“当好使者,搭好桥梁”的嘱托,遂宁市第四批援藏工作组做到了;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周鸿“把援藏作为学习、历练和提升的重要过程”的要求,遂宁市第四批援藏工作组实现了。他们将带着援藏工作期间收获的宝贵人生财富,迅速投入到新的工作中,深入学习贯彻市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为推进“一二三四五”遂宁发展总体战略、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绿色经济强市再立新功。
(本报记者)-->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