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胡蓉
文艺家小传
贺晓桦,遂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遂宁市规划委员会特聘古建筑专家、龙凤古镇规划设计顾问。曾先后参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遂宁广德寺、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灵泉寺的测绘、规划、主设和施工,天上宫文物迁建工程的设计、施工,四川大型4A景区灵泉景区、广德景区、龙凤古镇、白雀寺景区、长乐道观和中国红海的总规设计和施工,被船山区委授予“龙凤古镇建设特殊贡献奖”。
联系上贺晓桦时,他还在安居区白马镇的乡村里:一个家族请他出马,希望能借助他的“妙手”让破旧的清代祠堂重焕新颜。
虽说这是一项很小的工程,但贺晓桦依然接手了。这位在遂宁知名度颇高的古建筑师舍不得任何一幢古建筑在自己面前消失。在他看来,古建筑凝固着历史,承载着记忆,也记录着一座城市的文明。
“半路出家”的古建筑师
如果没有意外,在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的贺晓桦或许会成为一名文学爱好者。然而命运却在1993年时拐了一个弯,市供销社系统成立新的经济实体,他被任命为建材装饰公司的经理。
1997年,四川省建设厅在青城山脚下举办经理培训班。课堂上,老师讲述的一个故事深深打动了贺晓桦。
上世纪90年代初,欧洲建筑学会到中国考察。参观过沿海地带的高楼大厦后该学会的人觉得十分遗憾,在作为古代四大建筑体系之一的国度,他们并没有看到属于中国的民族建筑。“民族的,才是最珍贵的。”这个念头在贺晓桦的心里埋下了种子。
凑巧的是,培训结束回到遂宁后,贺晓桦所在公司接到了一个项目:受灵泉寺委托,在灵泉山顶修建观音阁。
灵泉寺是国家4A级风景区,要为这所闻名千年的“佛教圣地”修建仿古建筑,这对于建筑方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古建筑修建并不擅长的彼时。
贺晓桦直面“挑战”。光是观音阁的考察与设计,他就花了半年时间。“最难的,是如何将古建筑与钢筋水泥混凝土吻合起来。”在施工过程中,观音阁的栏杆如何建让贺晓桦十分头疼。原计划56.8米高的观音阁,越往上走安全性要求就越高,木头做栏杆不能完全保障安全,然而混泥土做栏杆又与寺庙古朴的风格不符。
贺晓桦最终决定,用混泥土做栏杆,表面进行人工灰塑,最后喷上真石漆,达到了花岗石栏杆古色古香的风格。这种做法,当时在四川省内也属头一遭。
2000年底,当花费2年时间修建的7层高观音阁成为灵泉寺的标识性建筑时,贺晓桦的名字也传遍了四川省古建筑界。
修旧如旧,天上宫保住了
2001年,已修建150年的天上宫面临搬迁。
建于清咸丰元年的天上宫原坐落于遂宁市城区天上街,四合院布局的这所福建同乡会馆承载着许多老遂宁人心中浓浓的乡愁。投标前,市文化局对所有参与投标的建筑公司进行了一次座谈。贺晓桦提出的“修旧如旧”基本原则成为了他的投标助力。
“天上宫是遂宁古建筑的代表,我们希望展现在遂宁市民面前的,是不曾因岁月与时代变迁而改变的天上宫。”作为主设计师,贺晓桦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将天上宫的一砖一瓦全部绘制成图并编上序码,这才允许工人开始施工。
天上宫复建只用了3个月,而拆却用了半年时间。古砖瓦、古梁木运送到新地址西山北路后,必须按照编号与实测图纸重新复建,过程严格到不差分毫。9个月后,重新亮相的天上宫在当年全省文物迁建工作上受到点名表扬,是全省古建筑拆建做得最好的。
今天,每当看到古朴大气的天上宫时,贺晓桦心中总是无比欣慰,这是给遂宁后世留下的一份厚礼。
为延续古建筑生命力而奔走
如果不看那双粗糙的手,贺晓桦的样子更像是一位教师,也有新来的工匠将这位常年出现在施工现场的老人误认为是老匠人的。
贺晓桦对此毫不在乎。这位一心扑在古建筑修复建设上的老人,还参与了龙凤古镇、广德寺风景区、灵泉寺下庙大雄宝殿等历史遗迹的修建与修复。对于他来说,为古建筑延续生命力,甚至比自己身体的健康更为重要。
在拯救倾斜超过30度的灵泉下庙大雄宝殿时,贺晓桦坚持用鲁班技术进行复原,全部工程没有采用一颗钉子,单凭纯手工榫卯结构的古代建筑工艺就让这座古建筑百年不倒,再次重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神奇。
龙凤古镇设计时,贺晓桦在拐弯风口处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佛珠墙,坚持采用高于青砖4倍价格的纯古砖镶嵌上代表观音手链的大佛珠,让有着川西平原建筑风格的龙凤古镇既有着民国时期遂宁城内街道的精致,又有遂宁观音故里的历史风韵。
贺晓桦常常奔走在城乡之间,与年青一代分享遂宁的传统文化和历史,为保护遂宁古建筑而四方奔走。“文物古建是历史文化和文明的见证,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不爱惜‘旧物’就等于割断历史。”如今,贺晓桦正忙碌着为百福院、八角亭的复建再写申请,等待心中梦想成真的那一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