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青堤菜刀上了《舌3》后的二三事

2022年01月21日 10阅读 来源:遂宁日报
-->

◎全媒体记者胡蓉

3月阳光正好。

距离下午14点还差10分钟,位于射洪县太和大道的“青堤菜刀”直营店已经热闹起来了,前来挑选菜刀的客人将不大的店挤得满满的。从重庆旅游回成都的胡娟女士,专门拐了弯到射洪,一口气买了4把青堤菜刀,准备回去送给亲戚朋友。

《舌尖上的中国3》开播后,原本就远近闻名的射洪青堤菜刀更是火地一塌糊涂。

秘密拍摄藏于乡间的2天保密行动

大年初四刚过,还在射洪过年的侯仕平电话已经被亲戚朋友打爆了。

原因来自头一天晚上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3》。在这部被国人奉为“下饭神片”的纪录片的第一集里,射洪青堤菜刀惊艳亮相1分多钟,成功圈了不少粉丝。作为青堤菜刀厂的老厂长,一起亮相《舌3》的侯仕平也出名了。

2017年6月,正在店里为客人介绍菜刀的候仕平电话响起来了:是射洪籍川中名厨兰明路打来的,希望能在候仕平处订制一把厨房菜刀。第二天,兰明路带了一位朋友到青堤菜刀厂厂房,并全程参观了做刀工序。

候仕平当时只以为陌生人是兰明路的朋友。这位陌生人在厂房参观了一个多小时后,才表明了自己《舌3》导演的身份,希望侯仕平能提供一份详细的资料。”这份意外之喜让候仕平兴奋不已。他很快将资料准备好,并传给了《舌3》导演组留下的邮箱。7月份,《舌3》导演组再次抵达青堤菜刀厂,这一次,他们将厂里淬火的盐水井、磨刀石等都仔细打望了解后才离开。

10月20日上午11点,候仕平再次接到《舌3》导演组电话,通知下午就会到青堤菜刀厂进行拍摄。

“拍摄组要求保密,”因此即使看到厂里来了摄像镜头,候仕平的儿女也只以为是一次普通的拍摄,更不知道自家的菜刀即将亮相于《舌尖上的中国3》。

这段最终呈现在国人面前1分多钟的视频,其实从10月20日下午开始持续到21日下午结束。让候仕平印象深刻的有两件事:一是21日射洪青堤乡下起了雨,为了确保拍摄的顺利,所有摄制人员都是顶着大雨拍摄的,没有任何一人打伞、披雨衣或者躲到屋檐下去;二是拍摄纪律相当严格,坚持不给被拍摄者带来困扰,“当时我买了水果感谢他们辛苦了,他们都是再三拒绝没有接受的。”候仕平颇为感慨。

直到《舌3》播出后,候仕平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可以大方地与朋友聊及这段难以忘怀的经历了。

百年沉浮从破产到重塑品牌

《舌3》播出来后,买刀的人骤然多了起来了。“我们的刀是纯手工的,这点你放心。”这句话,在店里坐镇的候仕平会给每个前来买刀的人重复一遍。

说这句话,候仕平是有资格的。这位今年满60岁的老人,从15岁那年跟时任青堤菜刀厂长的表叔李大明开始学做刀时,迄今已经做了40余年的菜刀。

而对于青堤菜刀的历史,侯仕平也是如数家珍。青堤菜刀发端于清末,新中国成立前,也仅出现在当地的铁匠铺里。新中国成立后的1953年,国家放开个体手工业制作,四个铁货艺人各出资50元,并将各自的制作工艺整合在一起,合伙打造青堤菜刀,让青堤菜刀的质量、数量均大幅提高,并热销成都、重庆等各地,更是在1979年注册商标后,作为著名商标产品远销日本及东南亚。

然而辉煌在2003年戛然而止。那一年,因管理不善等原因,公司面临被拍卖。作为老员工的侯仕平不愿看到品牌老厂面临倒闭,便又借又贷,东拼西凑了几十万元,最高一笔打了18万元借条,买下了摇摇欲坠的菜刀厂。

这么大一笔钱,侯仕平倾全家之力10余年后才还清。

然而仅靠保住,对于青堤菜刀已是完全不够的了。

侯仕平带领仅剩的几个工人深钻制刀技术,并在沿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融入创新。他们把适量的钢夹到烧红的铁中,通过不断加热锻打和铁融合,刀口的部分是硬度较高的钢,以增加刀的锋利,刀身的部分是铁,以增加受力时的柔韧和弹性;在淬火环节,则只用青堤当地的山泉水淬火,因为当地的山泉水里含有矿物质,能提高刀的硬度。一把成功的青堤菜刀,更是前后经历了70多道工序。

现在,厂里年产菜刀10万把,作为四川省知名品牌,青堤菜刀根本不愁销路。

爆红后多重压力下不退缩

距离上一次拿货不过2天,射洪洋溪人王丽平又到“青堤菜刀”直营店来提货。

王丽平是一名淘宝店主。4年前,这位射洪女孩就开始在自己的淘宝店上卖射洪特产,青堤菜刀是其中的一种。“上了《舌3》后,菜刀销量一下就上来了,最多的时候一天可以卖上百把。”这个留着长头发的女孩笑容十分爽朗。

候仕平也感觉到了销量“蹭蹭蹭”的上涨。“平时一个月最多卖20、30把,现在从大年初五到大年十三,店里面卖得至少有500多把了。”

然而这位刚满60岁的老人并不是很高兴。

因为坚持着纯手工打造,青堤菜刀的制作工艺面临失传的危险。候仕平只好将以前的老工人请回来,10多个工人共同苦苦地坚守。去年他就发了招人帖子出去,至今却没有一个年轻人来应聘。

而因为环保问题,从去年8月份开始,青堤菜刀厂里其实已经停产了,目前直营店和网上热卖的青堤菜刀,实际上都是在吃“存量”。

“这样下去肯定是不得行的。”脸上始终带笑的候仕平甚至连笑容都收了起来。在他心里,一直希望能够把青堤菜刀恢复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最辉煌的那个时段。

这个玩微信玩得十分溜的老人也在想对策。

作为家族私营企业,候仕平准备将青堤菜刀厂弄得更规范化些,“肯定要给前来学习技艺的年轻人看到以后发展的希望,他们才会来的,”因为这点,这一年里,遇到其他大型企业的负责人时,他总是愿意再三低下身段去请教。“我还想提升生产线,这样生产量上去了,营销量上去了,工人工资提升了,干的积极性就更大了。”

而涉及环保问题时,他明显更为苦恼。这个每天晚上7点准时收看新闻联播的老人也知晓环保的重要性。为此,他前后跑射洪县环保局都跑了数次,想改造一个环保的青堤菜刀厂。

“不过我肯定会把菜刀厂继续开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射洪青堤菜刀。”老人哈哈地笑着。说话间,又有客人推门而入,一直就没坐下的候仕平又很快地迎了上去,再次精神奕奕地给客人挑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