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文化大咖论剑“卓筒井文化”

2022年01月21日 10阅读 来源:遂宁日报
-->

◎李佳雯

4月16日,由四川省作协创研室、遂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长篇历史小说《蜀盐说》(刘裕国著)暨卓筒井文化研讨会在四川省作家协会八楼会议室召开。30多位来自北京、四川、遂宁的作家、评论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大家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副总编辑徐可

填补了历史小说的一个空白

刘裕国所著的《蜀盐说》是一部很有特色的小说,讲的是一段传奇,一个重大发明,它的问世填补了历史小说的一个空白。

在我看来,《蜀盐说》丰富了历史小说的创作手段。小说写的是四川省一个偏远山区的农民们,为了生存铤而走险,探索、发明了卓筒小口深井提取地下盐卤的技术的故事。但是作品并没有把视野局限在一个小县、一个小村范围之内,而是放在整个大宋王朝变革的背景下,这就使它从江湖之远转入庙堂之上,超越了琐碎的细节,具有了高远的家国情怀。

四川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侯志明

扩大了遂宁的知名度

这次研讨会的召开,体现了遂宁市委、市政府及大英县委、县政府深刻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学的重要讲话精神。

《蜀盐说》虽然写的是历史,但也宣传了遂宁,宣传了大英,扩大了遂宁的知名度,对遂宁的经济、社会发展、招商引资能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作者的思想非常敏锐,在历史小说创作方面为我们开了一个好头。衷心希望作者站在新的起点上,能拿出更好的作品。

作家、诗人曹纪祖

体现了历史文化价值

这部小说具有几个典型特征。其一是其文化的选题,因为卓筒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了不起的发明,之前参观就觉得震撼,读了《蜀盐说》之后,对卓筒井有了更鲜明的印象。

我想,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时代的主题,也是作家的担当,通过故事的展开,读者知道了卓筒井,知道了盐的重要性;其对当时政治、经济、民生的观照,体现了历史文化价值。同时,小说中有一种积极的精神力量,真实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饱满的民族力量。

作家蒋蓝

属于一种“新历史小说”

《蜀盐说》属于一种“新历史小说”,这种把历史与蜀地特殊工艺予以身心交融的情感表述,提升了历史点位的美学意义和审美内涵,凸显了“盐是江山社稷,盐是天下基石”的精神取向。

除了跌宕起伏的情节,小说一大扣人心弦之处,就是完整展示了卓筒井的工艺流程从无到有、更新换代、逐渐成熟的历程。这些来自民众的生产经验和智慧,已经成为了中国井盐革命的觇标。

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

既有特殊性,又有普遍性

历史作品题材的小说除了历史性之外,也应该具有现实意义,在可能性上尽多的有这样的观照。在《蜀盐说》小说中可以看出,作者从这方面,及故事、人物关系上下了功夫。

小说具有很好的地方性,也具有全国性,即既有特殊性,又有普遍性。从小说中可以看出作者向剧本转换的动机,建议可以继续下功夫进行研究,让整部作品品味更高,在好作品和好题材的基础上,完成小说到剧本的转换。

文艺评论家何开四

讲好了卓筒井的故事

《蜀盐说》是部优秀的小说。历史小说写成精品实属不易,因为历史小说写作过程中,需要兼顾历史、文学两方面,要看作者对客观事物的复述和把握能力,历史与文学的融合程度。

小说有两条线,营造了故事的冲突,情节丰富,讲好了卓筒井的故事。同时,人物塑造很成功,在错综复杂的故事线中,树立起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主次分明,把控很好。

《当代文坛》副主编杨青

能够感受到过去的生活场面

刘裕国先生的《蜀盐说》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现实主义精神讲好了中国故事。

小说体现了三个特点,第一是他的地域性,我们能够感受到大英县那种生活场面,如在眼前;第二点书写了人性;第三体现了世界性,面向世界。我认为这部小说中还有值得探讨的话题,小说更多描写的是民间的一种生产生活场景,而盐其本身还有着推动社会变革变化的一个作用,所以在大的历史背景上的呈现还可以更为细致。

遂宁市原文联主席周光宁

具有联通全局的巧架构

《蜀盐说》中,有着风云激荡的大场景,张弛有度,作者笔触围绕卓筒井上演了一幕幕跌宕起伏、感人心扉的传奇,让我在通读小说之时,感到了历史风云扑面而来。

小说采用章回体小说手法进行谋篇布局,具有联通全局的巧架构,带领读者走进了一幕幕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让人身临其境,故事节奏感很强。同时,小说主体表达具有多侧面的特点,除了卓筒井这一主题之外,作者表达了对英雄主义的呼唤。-->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