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2022年01月27日 10阅读 来源:遂宁日报

“要在惠民富民上精准发力,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共享共有。”在安排部署2017年工作时,河东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娜以这样一段话,为新区老百姓的幸福感作了注脚。

近年来,河东新区紧扣构建和谐社会主题,不断强化“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理念,践行“亲民、利民、为民”宗旨,始终坚持民生建设先行,加大社会和民生事业的投入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新区百姓分享到更多发展进程中带来的“红利”。

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百姓共享美丽新城区

河东新区高品质棚改小区和优雅的人居环境一直以来备受市民瞩目。2016年,围绕住有所居,河东新区建成了任家渡A区、乘龙堰等一批约2389户、27万平方米的棚户区项目工程;围绕学有所教,新布局了河东二小等一批公办学校;围绕生活配套,新投入了农贸市场、微循环201公交等一批便民项目;围绕优化人居,完成G318线、灵泉大道等21个环境风貌提升工程。

在《河东新区2017年“七大提升行动”建设项目计划表》上记者看到,惠民提升项目达16个,总投资60.4亿元,其中,河东新区第二中小学校项目、遂宁市中小学素质教育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遂宁市老年大学项目、遂宁市河东新区医疗健康城项目、遂宁市中心医院健康服务产业基地、任家渡棚户区改造项目、旗山棚户区改造项目、钟灵寺一期棚户区改造项目、马田棚户区改造项目、乘龙堰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僧家沟棚户区改造项目、仁里棚户区改造项目等民生改善项目全部纳入新区重大建设项目,新区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倒逼工期,明确进度,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人,目前各项目建设按照时间节点全力推进。

深化“平安河东”建设提升新区群众安全感

“城市要正常稳定地发展,首要的标准是安全,治安搞不好,群众就没有安全感,因而其他任何建设都无从谈起。”河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公安分局局长蒋勤告诉记者,近年来,河东公安分局始终把维护稳定工作放在各项公安工作的首位,创新管理机制,提升社会治理能力,重拳打击违法犯罪,以提升见警率、安全感和满意度为抓手,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确保新区大局平稳。

构建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结合新区治安形势特点,紧盯影响社会治安、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大胆创新,多措并举,不断完善巡防体系。成立武装巡逻组、特勤巡防队,会同派出所巡逻力量,整合辖区800余名“红袖标”人员,采取车巡、步巡相结合的形式对河东新区“三纵十横”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提升街面“见警率”,有效遏制街面犯罪率。同时利用巡逻力量在街面和社区开展巡防工作,屯警街面,显性用警,“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对重点单位、要害部位实现全天候守护。

全力推动“平安小区”建设。“我们制定并出台了《遂宁市公安局河东新区分局“平安社区”建设实施意见》,将杰灵社区作为试点,并在辖区全面推广,将小区可防性案件发案以及开展研判的情况纳入了对派出所考核,通过考核来促进社区工作开展。”记者从河东公安分局获悉,去年来,河东公安根据辖区实际,结合全市公安机关“打犯罪、强防控、压发案、保平安”专项行动要求,积极探索新型社区警务工作,健全与小区物业协作配合机制,努力建设平安社区,构建和谐平安新河东。

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 提升社区老人幸福指数

目前,新区60岁以上人口达到22513万人,占全区人口的15%,已步入老龄化阶段,养老问题已成为社区工作重中之重,对此,新区不断探索社区养老服务模式,通过项目引领,2014年将尊爱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引入灵泉街道办事处,2016年,培育“遂宁香邻社区发展中心”,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活动,上门为老人开展助餐、助浴、助医、助行、助购等居家养老服务,为居家老人提供统一规范的标准化、专业化、亲情化和全方位、全天候的养老服务,它既发挥了机构养老的专业优势,被老人亲切地称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按照“公建民营”、公开招标的模式,河东二期姜家巷敬老院交由希望养老服务中心管理,属于政府负责的对象,享受政府购买养老服务。

截至2016年12月,新区共有养老机构1个,养老床位111张,建成城乡社区(村)日间照料中心12个,日托床位72张,其中,城市社区日间照料场所7个、床位46张。建成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6个、床位24张,基本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框架。

(全媒体记者杨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