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6件公益广告获奖作品与一座城市的正能量

2022年02月17日 10阅读 来源:遂宁日报

据悉,此次参与大赛的作品共有4000余件,遂宁选送的6件作品为何能够脱颖而出,捧回大奖?这些获奖作品背后有着怎样的创作故事?近日,记者采访了5位年轻的设计师,请他们谈谈获奖公益广告作品背后的故事。

培训课带来灵感

他用作品提醒他人“系好安全带”

由龚益设计的《为了家人》以84.53分获得本次大赛平面公益类一等奖。龚益坦言,这个结果让他意外又高兴。

这幅作品以白色为底色,画面中呈现出一根未系上的安全带,安全带左侧是母亲和年幼的孩子,右侧则是提着公文包的父亲。“整幅作品的寓意非常明显,安全带系上了,你和家人的连接就更紧密,松开了,你将和家人永远分离。”龚益说到。对于创作来源,他告诉记者,灵感来源于去年7月参加的一次交通安全培训。交警在培训中说,全球每年都有大量的交通事故的发生,有些是天灾有些是人祸,但在事故中安全带犹如驾驶员及乘客的最后一道保险,将直接决定事故的严重程度。在培训视频中,大量司机或乘客因未系安全带在遭遇交通事故时被甩出车外,当场殒命,这给龚益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其实,开车要系安全带是基本常识,但很多人对此视而不见、毫不重视,这其实是一种侥幸心理在作祟,虽然目前我国对驾驶员系安全带已越来越重视,在交通法律法规方面进行了明文规定,但很多人系安全带还是“被逼无奈”,能不系就不系,殊不知这将在无形中拉开和家人的距离。”龚益表示,去年7月,接到参赛通知后,他就决定把“系好安全带”作为公益广告主题,并很快完成了制作。

这则画面简洁、蕴含情感的公益广告,最终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平面公益类一等奖。龚益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能带给他人警醒,让更多人关注我们身边的交通安全问题,重视一根小小的安全带。

此外,龚益的第二幅作品《贪者为囚》因主题鲜明、创意新颖、制作精良,在廉政平面类中获得了二等奖。“一则好的公益广告就是一盏指路明灯。”龚益说,近年来,遂宁的街头巷尾出现了大量廉政类公益广告,这些廉政公益广告充分反映了人民的呼声,与强而有力的行政、法律手段相比,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更有利于传播廉政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促进反腐倡廉建设。

楼下车祸频发

他希望用作品警醒世人“别闯红灯”

张鹏的作品《生命没有红灯》获得了平面公益类三等奖,这幅作品同样与交通安全有关。他的灵感则来源于自身生活经历。

张鹏住在育才路与凯旋路交会处,这个十字路口是市城区重要的交通节点,车流量巨大,他说:“每天晚上在家休息时,总会被马路上的一声巨响惊醒,有时是车辆急刹时轮胎与地面尖锐的摩擦声,有时是巨大的碰撞声,第二天就会从附近居民口中得知,昨晚这里又发生了车祸。”张鹏说,尽管该十字路口设立了红绿灯,但每到夜深人静时,一些司机总会趁夜晚车辆较少时“闯灯”而行,由此引发了不少安全事故。

正是这一次次尖锐的急刹声与碰撞声给他带来了创作灵感。在画面中,他手绘出两辆碰撞破损的汽车,地面则以喷绘的形式流淌着大片红色的“血海”,在血水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一盏红绿灯的倒影;画面右上方,三句简洁的标语警醒人心:“红灯亮时,管好你的脚步;绿灯亮时,管好你的速度;你赶我赶,赶出无情车祸。”

“这幅作品以红色为主色调,寓意闯红灯的后果即是血的教训,希望每一位司机、行人都能谨遵交通规则,不要轻易闯红灯。”张鹏告诉记者,此次获奖,对于去年刚刚进入公司的他来说,是个意外的收获。他表示,在做这次作品的时候并没有想过会获奖,就是觉得,既然是公益广告,就是要以深刻、夸张的表现手法引导受众遵守交通规则,营造珍爱生命的氛围。

从说教到警醒

他用作品关注旅游不文明行为

裂开的石缝中,一只猴子探出头来,眼神中尽是无奈与无辜;上方石头刻着一排字:“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孙悟空”;在画面下方则写着“大圣顽劣,刑期五百年”。29岁的设计师刘霆原创的《悔不当初》在此次比赛中获得了平面公益类三等奖。看到这幅诙谐的作品,记者不禁会心一笑,并迅速联系想起近年来关于在旅游景区随意“题辞留字”的大量报道。

“西游记是很多人的共同回忆,孙悟空在如来佛祖手中撒尿写字的情节堪称经典,以猴子被压五指山的情节告诫世人勿要步‘大圣’后尘,会让人印象更深刻,更容易认同这一倡导。”在设计师刘霆看来,作品获奖胜在“设计巧妙,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且贴近生活,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其实,从2015年开始,刘霆已从创意设计转到行政岗位,负责办公新政等工作,但他从未放下对广告设计的关注与热情。在公司里,刘霆因其细心与耐心被同事们纷纷誉为“暖男”,公司里的几十盆兰草、水景均由他悉心照顾,长势良好,这为大家的办公室环境增添了不少绿意与情趣。

“公益广告与那些规章制度相比,从严肃说教的形式转而寻求受众内心的共鸣,具有警醒和发人深思的作用。希望这幅作品能让更多人重视对旅游环境设施的保护,不随意在旅游景点留下‘大作。’”刘霆说。

用作品传达体会

年轻妈妈倡导大家关注空巢老人

黑灰色的画面中,一只孩子的手搭在一只老者的手上,手的稚嫩与苍老形成鲜明的对比,配合文字“别让等待成为遗憾”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胡韵的作品《别让等待成为遗憾》获得了平面公益类三等奖,她告诉记者,这只是自己创作的3幅作品的其中一幅,另外两幅作品主题分别为《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给娃娃减负》。为何单单交了这幅《别让等待成为遗憾》,胡韵坦言这和自己近年来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在成都,胡韵度过了大学四年,毕业后进入成都一家展览展示设计公司,一干就是7年,虽然领着较高的薪水,却多年来和家人聚少离多。其母亲一直劝女儿回遂宁工作,胡韵都未付诸行动。直到2013年,胡韵生下了女儿,成为一名母亲后,胡韵深刻地体会到家人对她的期盼与不舍,并于2014年举家回到了遂宁,并找了现在的工作。

“这些年来外公外婆相继离世,自己都未能陪在身边,这成为我深深的遗憾。现在,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城市,年轻人外出闯世界,曾经年轻的双亲成为空巢老人,他们最缺少的不是儿女寄回的钱,而是精神上的陪伴,我希望借助这次比赛,借助公益广告这个平台,把我的切身体会传递出去,让在外的游子关爱父母,关注空巢老人。”胡韵坦言,公益广告往往是传递社会核心价值观和社会正能量的代表,只求社会效益、不求广告收益,这让公益广告能够被更多的人所认可和接受。

儿时画沙获启发

她希望大家能“笑对人生”

对于2016年刚刚进入公司的王誉蓉来说,参加此次比赛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在这之前,王誉蓉在蓬溪一家印刷厂设计岗位工作了多年,期间创过业、打过工。还在初中时,因热爱设计她就通过网络、买书等途径,自学了Coreldraw、Photoshop、Illustra⁃tor等一系列设计软件,虽对普通广告设计得心应手,但对于公益类广告的设计则很少涉及。

王誉蓉交出的作品形式为一台电脑屏幕画面的镜像正反面,正面为一张微笑的笑脸,反面则是一张沮丧的哭脸。“灵感来源于读书时在操场上的涂鸦,那时同学们喜欢在沙地上‘画娃娃’,意外发现站在不同角度,娃娃的表情也不一样。”王誉蓉说,确定主题后在10分钟内就完成了作品,并迅速交稿。最终,她创作的《“正”“反”人生》获得了平面公益类三等奖。

(全媒体记者 刘佳佳)

相关链接

遂宁广告人在各类大赛中崭露头角

据了解,四川省第一届公益广告大赛由国家工商总局指导,中共四川省纪委机关、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等12家单位共同主办。大赛从2016年7月启幕以来,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机构、广告企业、公益组织以及广告从业者、公益爱好者和大专院校学生的积极参与,共收到参赛作品4350件。大赛共颁发了平面类、网络多媒体类、廉政电视类、廉政广播类、廉政平面类、电视类、广播类、打击传销规范直销主体特别奖等八大类型奖项,遂宁共有6件作品获奖。

据了解,此次并不是遂宁广告人首次在省级公益广告比赛中获奖,早在2004年由北辰广告推送的作品《心与心的距离》就获得了省公益广告大赛金奖。

在遂宁,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文广新局、市工商局联合举办的“遂宁市公益广告大赛”已连续举办了五届,并涌现了大量优秀作品。在去年10月举办的“遂宁市第五届公益广告大赛”评选中,《力量》《关爱他人爱在天地间》《别让陪伴成为一种遗憾》《有梦就有希望》《遂宁鲜的故事》分别荣获平面类、广播类、视频类一等奖和特别奖。这些优秀的获奖作品贴近主题、形式多样,为进一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建设绿色经济强市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