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卫计委了解到,市卫计委为规范提供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提升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保障全面两孩政策顺利实施,结合我市实际情况,近日出台了加强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
优化妇幼健康服务资源配置
各区县要抓紧摸清辖区内现有产科服务资源底数,预估新增生育峰值,合理测算需求缺口。根据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新增健康服务需求,以“调整存量、做优增量、补齐短板、提升能力”为原则,争取达到每千分娩量产科床位数17张。
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现有资源,通过科室间、科室内床位调整等方式,加快扩增产科床位,切实缓解产科“一床难求”的突出问题。
我市将通过组建妇幼健康医疗联合体、远程医疗、对口支援、区域协作等方式,促进优质妇幼健康服务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加快建立市级医疗保健机构与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县级医疗保健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纵向医疗联合体。
依托辖区内产科儿科实力突出和综合救治能力强的医疗保健机构,加快推进各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2017年年底前,市、县两级均建立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各级危重救治中心将开展辖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会诊、转诊和救治,确保危重患者得到有效救治,最大程度地保障母婴安全。
健全产儿科急救运行管理机制,全面建立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应对有序、运转有序的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急救、会诊、转诊网络,确保急救绿色通道畅通和医疗服务无缝衔接。
规范提供生育全程优质服务
我市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将设立生育服务咨询室、“两孩生育”联合门诊、“优生咨询”门诊,为育龄群众提供有针对性的综合服务,做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加强健康咨询服务,规范提供生育力评估及科学备孕指导、妊娠风险提示等服务。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推广使用统一的母子健康手册,整合孕前保健、孕期保健、住院分娩、儿童保健、儿童预防接种和计划生育服务内容,为妇女儿童提供系统、规范的优生优育全程服务,打造“一条龙”服务链。
我市将充分发挥“生育服务咨询室”、“两孩生育”联合门诊、“优生咨询”门诊的作用,加强对高龄妇女的健康咨询和指导,规范提供生育力评估、备孕指导、妊娠风险提示等系列服务。
意见要求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涵盖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服务制度。实施出生缺陷一级防治免费政策,加强宣传和健康教育,大力推进自愿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为孕前及孕早期妇女免费增补叶酸。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对照《四川省产科急救管理工作方案》,加强产科急救的要素保障,明确职责任务,建立院前急救机构、助产技术机构和采供血机构联动机制,做好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急救、转运、用血等重要环节保障。
创新妇幼健康服务模式
市卫计委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并重的工作方针,推进以妇幼保健机构为主体,与综合医院及妇产医院、儿童医院有机结合,建立区域内防治结合的妇女儿童健康综合服务模式,为妇女儿童提供预防、保健、治疗与康复相结合的健康管理服务。
促进生育过程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健康扶贫等相关政策措施的有效衔接,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服务效能,增强群众获得感。
围绕妇女儿童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优化诊室布局及诊疗流程,营造环境温馨、干净整洁、安全舒适的就诊环境。完善自助服务设备,提供便民服务设施,在儿科和儿童保健门诊积极设立母乳喂养室。全面开展孕产妇、儿童预约诊疗服务,逐步推广预约住院分娩。加快推进“互联网+妇幼健康”服务模式,以微信、APP等为载体提供便捷服务。
我市将继续落实脱贫攻坚医疗卫生保障任务和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计划,促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卫生健康意识,主动利用妇幼健康服务。强力推行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免费政策,引导贫困地区孕产妇住院分娩,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有效保障母婴安全。
(全媒体记者林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