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用心用情帮扶到户干部群众啧啧称赞

2022年01月27日 10阅读 来源:遂宁日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2016年,太乙镇85%的贫困户达到“一超六有”成功脱贫销号,贫困村巴掌村达到“一低五有”“四个好”顺利脱贫摘帽。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当地扶贫干部的辛勤付出,其中,扶贫办主任杨荷就是当地干部和群众啧啧称赞的一员。

走村入户搞调查

细致分类定措施

“看到还有那么多乡亲连温饱都成问题,我的心被震撼了,感到身上的担子也沉重了很多。”杨荷告诉记者,当她与扶贫办干部和村两委的同志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摸情况时,就下定决心要竭尽全力帮助贫困户脱贫销号。带着对贫困户的这份特殊感情,杨荷对全镇903户贫困户,根据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将因智、因病、因学、因残、因缺乏生产经营技能、缺少发展资金、房屋破损严重的危旧贫困户进行了细致分类,根据每户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帮扶措施。

实施“四方参与算账”法

建立贫困户收入明白账

在扶贫工作中,如何解决贫困户收入算账信息不对称、算账内容不准确、算账结果难锁定的问题?杨荷与当地政府领导一起探索出“四方参与算账”法,由她统筹镇民政办、计生办、残联、财政所、农业服务中心、镇教办、卫生院、社保中心等涉及转移性支付的部门,按统一格式全面准确地向镇扶贫办提供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转移性收入来源项目名称、金额、享受对象等信息数据。镇扶贫办依据各部门提供的数据,分部门、类别、村组等信息形成一户一页的“四方参与”算账转移性收入清单。四方主体共同参与收入核算工作,帮扶责任人根据镇扶贫办提供的贫困户转移性收入清单和村帮扶监督员一道,与贫困户核算收入账,建立帮扶对象的收支台账,使贫困户收入账成为一本真正的明白账。

用心用情寻帮扶

整合项目改善民生

“如今,文化广场修好了,可以每天晚饭后跳坝坝舞、扭秧歌了;堰塘修好了,几十亩水稻再也不用看老天爷的‘脸色’过日子了!”贫困村的村民们对基础设施改善所带来的便利,感到非常满意。

“原本用于任家沟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资金,经过申请同意后改将其用于(村集体)牛场建设,鼓励贫困户参与,保证贫困户收入的同时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杨荷担任扶贫办主任后,通过先期的调研走访,掌握3个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情况,结合村情实际,调整项目内容,灵活掌握上级项目安排,在严格执行上报审批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需要对项目的实施内容进行调整。同时围绕村“五有”标准,将每个村62.5万元的新村聚居点项目、每个村30万元的“一事一议”扶贫项目等打捆推动最急需的村道路扩宽、错车道新建、断头路修建、安全饮水等公共设施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她还积极争取帮扶单位资金支持,城投公司投资100余万元帮助巴掌村建设好卫生室、文化活动中心、断头路;人民渠管理局投资150余万元帮助花坟山村建成小微水利设施和断头路;市人保财险公司投资20余万元帮助任家沟村建设养牛场与青储饲料加工厂、购置水稻制种保险、农机操作保险。

变“输血”为“造血”

发展产业助力脱贫

“只有产业发展了,才能使贫困户实现真脱贫、不返贫。”杨荷通过多方思考,分类实施了项目到户,涌现出了一批贫困户示范户。

巴掌村1组邹建容,有一个双目失明外加脑瘫的儿子和正在上幼儿园的女儿,家庭经济非常困难,在入户过程中,杨荷得知邹建容想发展养殖业,她积极支持,并采用“三统一自由”模式,由大户前期为贫困群众免费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提供饲料、统一提供防疫,出栏后自由选择由大户销售或自己找渠道销售的发展模式,并鼓励其扩大规模,为该户争取到了3万元的贫困户示范户补助资金。到目前已建成标准养猪圈舍500平方米,已出售46头育肥猪,目前养殖7头母猪,12头育肥猪,产值可达30万元以上。

拦沟田村贫困户简贵武,妻子患病在家无法外出打工挣钱,平时只能靠种点粮食维持生计。杨荷得知情况后,鼓励养殖土鸡、土鸭,出售土鸡蛋、土鸭蛋,这样即能赚钱又能照顾妻子。为了帮助简贵武出售土鸡土鸭蛋,杨荷不仅自己时常买,还当起了不赚钱的“中间商”,她向同事、亲戚、朋友推荐。“真的很感谢杨主任,现在我家的鸡鸭蛋简直是供不应求,去年卖鸡鸭和蛋就收入了一万多元。”简贵武笑得合不拢嘴。据了解,在杨荷和当地干部的帮扶下,2016年,太乙镇涌现出了邹建容、简贵武等12户贫困户示范户,使更多的贫困户积极参与到产业脱贫工作中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