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呢?快点接通,发电机哪个在启动,搞快点!”7月17日,金华镇洞明村张家坝正热火朝天地开展灾后水井清淤工作。村支书黄鑫昌正在水井边和村民一道清理水井。记者从村民口中得知,村支书黄鑫昌在“7.11”洪灾转移群众过程中晕倒三次,仍然坚持战斗在抗洪第一线,这种心系群众、忘我工作的精神让全村人动容。
过度劳累当场休克
醒来第一件事继续转移群众
7月11日上午,当洞明村两委接到迅速转移群众的通知后,黄鑫昌立即组织村志愿者一边敲锣打鼓通知群众,一边进行疏散转移。“因村民长期住在坝里,对这次涨水心存侥幸,在组织转移上我们下了不少功夫。”黄鑫昌告诉记者,洞明村村干部第一时间挨家挨户转移群众,在整个过程中虽有财产损失,但没有出现一人伤亡。
在洞明村8队转移过程中,水势来得太猛,一户老人因行动不便受困。得知情况后,黄鑫昌淌水来到老人家院子。据黄鑫昌描述,此时的水位已经达到成年人的胸口位置。考虑到老人年纪较大加之水位过高无法进行单独救援,便先将老人就近安置在家中楼房上层等待救援队伍。黄鑫昌一边与志愿者取得联系等待救援,一边缓解老人的紧张情绪,直到救援队赶来接走了老人。
由于洪水来势突然,虽然村民全部得到了转移,但是物资财产没能及时全部转移。11日晚上12点左右,部分村民开始焦躁起来,产生了回家抢救物资的念头。已经劳累了几个小时的黄鑫昌挨个为村民做起了思想工作。“为了大家的人身安全千万不能冒这个险,先就在这里安心住下来,有什么需要村两委能够满足都会尽量满足大家。”长达数小时的说话已经让黄鑫昌的嗓子变得沙哑,依靠药物已经不能缓解嗓子疼痛了,但为了做好洞明村300多户受灾群众的思想工作,他坚持用手按住喉咙,用沙哑的声音给群众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
过度劳累,加上连续几个小时的淌水背群众、转移群众、安慰群众,让黄鑫昌显得有些体力不支。12日凌晨,刚安置完群众的黄鑫昌准备去给手机充电,他一转身,却突然倒在了地下,身边村民见此情况立即将他扶起来进行施救。在村民的救助下,黄鑫昌苏醒过来。村民们还商量着把他送往镇医院,但却被刚醒来的黄鑫昌婉言谢绝了,他微笑着说,“大家放心,没有什么大碍。”黄鑫昌心想,“我去医院了,全村人怎么办?群众的生产生活又怎么办?”
紧急关头显党员本色
被群众称为“最美村支书”
在大转移中,黄鑫昌组织转移群众刚到金华坝,又接到迅速转移到更高位置的紧急通知。随着洪水开始漫上金华坝,开往对岸的渡船已经无法再启用,只能利用冲锋舟转移群众。
“当时等待转移的群众有120余人,但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转移完,不然洪峰过境还会带来更大的人身安全威胁。”当转移现场出现争抢登船的场面时,黄鑫昌的一句“所有人听我说,一个一个上船不要慌,你们都走了我才走”,让整个场面顿时安静下来。在他的安排下,青壮年自觉为老人、妇女和孩子提供方便,使其快速登船进行第一批转移。当一批又一批群众转移后,黄鑫昌才最后一个离开金华坝。
现场,年轻志愿者们不顾自身安危,千方百计为群众的转移想办法提供方便的举动让黄鑫昌感动。“年轻同志都能做到的事情,我作为村支书,为什么不应该更负责的做好群众的安抚和转移工作呢?”
安置好群众后,怎样保证安置点群众吃上安心饭成了黄鑫昌最棘手的问题。群众吃饭高峰期达到了200多人,因为是临时安置,厨房也是临时搭建,柴米油盐等基本条件都难以保证。就在黄鑫昌焦头烂额之时,就近村民自发背起柴、带来自家的肉米面与大家一起煮饭。黄鑫昌告诉记者,“真没想到,在大灾大难面前全村人是这么的团结,真心为他们道上一声谢谢。”村民张思德告诉记者,“最先我们被安置在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但黄书记看到洪水涨势很大,又迅速将我们转移到高处的一所学校里,在学校临时安顿下来后,黄书记对水、每天的三顿饭以及药品都安排得非常周到。看到他晕倒三次,我们心里真的非常难受。”
“他做事考虑周到仔细,对老百姓处处关照。”洞明村文书陈建民告诉记者,平时,在日间照料上,一到节假日黄书记都会召集村里的老人到村办公室开茶话会,宣传健康、防骗安全等知识。今年,黄书记还组织全村200多位老年村民一起过端午。
黄鑫昌坦言,“洪灾那天晚上根本睡不着,心里始终挂念着全村的群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支部书记,我更应该以身作则发挥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黄鑫昌表示,经受这次洪灾,全村更加团结了,大家都拧成了一股绳,现在正在抓紧清淤,基础设施也在逐步恢复中。(许竣钦)-->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